读了篇111页的论文后,我得出了几个选楼层的建议!
太阳不出来,也是在那的;住的高或矮,家都在那的。
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高层怪圈”已经是普遍现象。
我想90后的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从大院到高楼,从一群人的欢歌笑语到一个人的埋头学习,这样一边成长一边失去,有没有让你怀念过去?
但我们又被教育要活在当下,当面对拔地而起的高楼,我们还是要思考,怎么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要怎么选房子?
为此,我特意为今天的内容翻阅了一些文献,在一篇111页的关于住宅高度研究的论文中,我找到了关于挑选楼层的答案。
常规的楼层选择建议
秉着“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的原则,该有的关于选楼层的硬性常识科普,这里还是要说。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根据楼层和高度差异,住宅要怎么划分:
民用建筑高度和层数的分类主要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来划分的。 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9层为多层,10层及以上为高层。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目前,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多为高层住宅。由于高低落差的存在,因此我们在楼层的选择上也有一些客观因素需要考虑,他们分别是:噪音、采光、视野、层数、经济。
◈ 1.噪音:关于噪音,高层建筑噪声的传播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低楼层因为绿化遮挡会减弱噪音,而高楼层则是因为噪声的声波传播到一定高度便会逐渐减弱。
(图中建筑会受到左侧地面地铁和道路交通的噪音影响)
但有相关实地研究表明,商业街和临街的建筑,噪音并不会因为高度增加而产生明显变化,反倒是高架桥旁的楼层,中间楼层的噪音较大,因此可以看出噪音的产生会根据周边环境、时间、位置等不同因素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对噪音敏感,选房可以优先避开中间楼层,也可以选择远离交通干线或周围多遮挡的房屋。
◈ 2.采光:我们都知道坐北朝南的房子因为日照时长,采光最好,但同一栋坐北朝南的高层住宅却不见得每一层的采光都最佳,一般来说楼层越高,采光越好。
低楼层的房子会因为周围建筑或者绿化的遮挡影响到采光,因此乐于享受阳光的人在选择楼层时建议往中高楼层挑选,但如果建筑周边无遮挡或楼间距大于楼高的情况下,各层的采光差别不大,可以凭个人喜好选择楼层。
◈ 3.视野:视野包含了我们的景观要求,楼层往高了选,登高望远看风景便顺理成章,但需要注意项目有没有后期规划,避免后期建筑遮挡当前视野。
◈ 4.层数:低层住宅私密性差但舒适度高;多层住宅的居住方面除了没有电梯,舒适度方面稍打折扣,没有比较突出的弱点;高层住宅的出现虽化解了居住矛盾,但有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层住宅会给人带来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居住高层会使人封闭、孤独、缺乏与自然的亲近,居住舒适度较低,并且高楼层空气相对稀薄,对于部分患有疾病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综上因素,相对群体在选择楼层时建议尽可能选择低楼层。
◈ 5.经济:通常不同楼层的住宅购买都会有层差价的存在,除了顶楼和底层外,楼层越高价格越贵,但由于楼盘所在的城市、区域、配套等因素的影响,这个价差会存在几十每平到几千块每平的差异,比如一些外围有湖景、山景、海景的房子,由于景观溢价,层差价会比较大,而不受这类因素影响的房子,层差价相对会小很多。
下图是一张楼层直观图,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具体到每个楼层的优劣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滑动查看图片)
除了以上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外,还有几个特殊楼层买房时需要注意:
◈ 腰线层:腰线是开发商为了建筑更加有层次感,做的外立面装饰,腰线的位置没有特别的要求,且并不是所有的楼都会有腰线装饰。腰线层主要的问题是由于这部分的腰线延伸,多出的区域上可能会堆积高层坠物或灰尘,抑有可能在雨雪天气积雪积水影响到室内,同时也会影响到下一层的部分采光。因此遇到有腰线的楼,建议避开腰线层及腰线层的下一层。
◈ 设备层(设备间):设备层是指专用于布置机电设备等的楼层。只存在高层住宅,一般位于地下室和顶楼,少数位于中层(部分需要设置避难层的建筑,位于中间层,设备层可兼并在避难层)。设备层通常不会覆盖一整层,往往是存在顶层或地下室的独立房间,因为相关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对正上方或下方区域的住宅产生噪音等影响。比如下图中,一间位于住户下方的某运营基站,因为设备过热,导致楼上住户地板翘起开裂。
因此,如果担心此类情况的发生,购房时可询问设备间位置,避开垂直方向上一层或下一层的房屋。
◈ 顶层或底层:顶底层的缺点老生常谈,底层采光差较为潮湿,蚊虫干扰大,且安全性和私密性也是所有楼层中最差的,顶层则最为冬冷夏热,还是容易遇到漏水裂缝问题的楼层。价格虽低,烦恼却多。
综合以上各种考量,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同类型建筑中相对优势的楼层位置。比如:多层(1-9)楼的4、5、6层相对来说为黄金楼层;小高层(9-11)的5-9层相对来说为黄金楼层;高层(12-30)的15-24层为黄金楼层。
总结来说,就是选择建筑的1/3-2/3之间楼层。
属于你的楼层挑选建议
楼层挑选论,大家众说纷纭,却又回归一致,摆清各楼层的优劣势后,统统一句适合你的才是对的完结此篇,这让我非常困惑,究竟什么才适合你?
在对论文的研究分析后,我发现这几个因素或许可以帮我们找到所谓的——适合。
“安有广厦千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有心系天下寒士安居的家国情怀,如今我们的安居有心系父母妻儿的小家温暖。买房子时家庭才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在楼层的部分我们提到过高层的不利影响,负面的心理影响和不便出行的低舒适度,都在提醒我们如果是有老人或是小孩的家庭,尽量不要选择高层。
第二个筛选因素需要我们明确,购买的这套住宅是刚需or非刚需。
根据马斯洛住宅需求层次理论,一个能满足稳定生活的房子就是我们的刚性需求,在一份北京高层住宅的调查中也显示,问卷中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对住宅的心理需求停留在第二层次的刚性需求上。
处于刚需阶段往往意味着我们经济和需求受限,这种情况下对楼层的要求便可适当放弃,以深圳为例,这座供给完全满足不了需求的城市,很多情况下我们能用有限的资金买到一套可以承担的房子就很幸运了,如果这种时候你还拼命建议购房者要挑户型、选朝向、择个好楼层,你怕是跟他有仇。
当你不处在刚需阶段,而是考虑购买一套改善住宅,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我劝你不要考虑高层住宅,而是去选择低层或多层住宅,或者低密度住宅。
高层住宅的缺点文中零零碎碎的提到了很多,还有例如近两年频发的“高空抛物”事件、高层火灾救火困难,以及高层造成的人口密集度增加,城市中心气候不稳定、环境污染,甚至是热岛效应的问题,高层住宅除了节省土地面积满足居住需求外,对于城市、土地、人文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积极影响。选择改善是我们需求的上升,从这个层次来说,高层建筑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再来来看低层和多层住宅,低楼层的便利性无需多言,因为楼层低且每层容纳住户少,户型的设计灵活性更高,在承重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有些住宅住户是可遇根据个人需求去重新规划房屋内的空间功能分区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低楼层提升我们的居住舒适度,满足了我们对家的归属感和舒适感需求。
最后一个因素是基于我们所在的城市给出的建议。
目前在我国的各大中城市中,高层住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甚至一些县镇中都不乏高层住宅,大量的高层住宅让我们受困于高楼。
一二线城市由于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扩张,土地资源紧张不得不建高楼住高楼,但三四五线及以下小城还是有条件让我们有选择舒适的空间。
低层和多层建筑提高生活便利,多层建筑的公摊小、容积率低,特别是发生火灾意外时,便于逃生。
因此就城市而言,如果在二线以下城市购房,我还是建议选择低层和多层,而不要给自己找高层选房的烦恼。
结
今天,我们关于“楼层”的纠结,背后是我们对家庭居住舒适的渴望,我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阳光、更好的通风,还有,站在多高的阳台往外看,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而在城市高容积率、遍地超高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我们内心所渴望的阳光,变得如此奢侈。
欧美国家的住宅高度,曾经历了从“低-高-低”的轮回。
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迎来建筑形态和居住理念的回归。
如果有一天,中国大多数城市,能学习苏杭的克制,放弃对“高”的攀比,降低容积率,降低住宅高度,主城区内都是板楼、小高层......
那才是真正是对土地的尊重、对人的尊重。
如果真能实现,我们选楼层何至于像今天这样纠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