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湾区楼市,都这么火?
公众号后台回复 “进群” 即可获取微信群二维码
今天深圳住建局公布了8月一二手房的成交数据:
8月1日至8月31日,累计深圳一手住宅总网签4076套,二手住宅总过户11322套。
看到“11322”这个数字,想必很多人都会倒吸一口凉气,715调控过去一个月,成交还是一样火爆,只是注意力被转移了。
深圳的主场优势还是一样突出,有钱人还是会毫不犹豫买深圳,并不会因为限购加码,就预期下降。
而且,这一波由深圳启动的动能,后劲强大,让大湾区市场彻底热起来了,之前不好去化的项目,借着深圳的热钱,直接解套去化。
可以说,经过这一轮深圳暴涨,重塑了大湾区的概念板块。
深圳的房子不愁卖,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广州东莞珠海惠州中山的房子,也不愁卖。
深圳的火,可以理解,那为什么大湾区其他城市楼市也这么火,房子也卖得掉呢?
大湾区的概念太大,大家都想蹭到红利
2015年深圳暴涨之后,虽然外溢出去的热钱也会去买广州东莞珠海惠州中山的房子,但当时只是围绕珠三角的这些城市去买。
而现在珠三角什么板块都想蹭蹭“大湾区”这三个字,项目都恨不得把自己标成大湾区几何中心。
2019-2020年的这一波深圳上涨,买不了主场深圳的,基本都是去买大湾区的概念板块,例如:
广州的黄埔、南沙
东莞的松山湖、南城、虎门长安
珠海的横琴、高新区、航空城
中山的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
惠州的惠阳、大亚湾
从深圳外溢出去的热钱,就是盯着大湾区的概念板块。
虽然这些城市的土著誓死捍卫主城,但深圳人沿着自己的惯有认知,盯着有规划有概念的新区。
例如珠海人偏向于买老香洲,深圳人就一直盯着高新区,盯着产业,盯着至今还没有报批的深珠通道。
例如广州买可租可住可售的南沙明珠湾或焦门河板块,深圳投资客却被万顷沙的狼性营销带节奏。
每个城市的逻辑不一样:
深圳是西部一枝独秀
广州是单中心+近郊概念
东莞是城区+强镇区概念
珠海是横琴+城市中心转移概念
深圳的概念确实太耀眼,前海、大空港、光明科学城,每个概念都可以说出一箩筐的规划。
但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规划和动能并没有深圳这么强,概念板块不一定就是未来上涨最多的。
投资客想蹭着大湾区的东风去迎上概念区的暴击,说实话,很难很难。
回顾主城,回归配套,才是现在大湾区买房最核心的。
经过这一轮深圳暴涨,资产恐慌被提高到了空前高度,所以流窜的购买力才会推涨大湾区其他城市。
大湾区买房靠冲动,大部分买的是心理安慰
很多人买东莞的破镇子、惠阳大亚湾、中山的镇区,买的其实都是一个心理安慰:我有房了。
这些年轻人也知道强二线城市的价值,但加上限购的麻烦+太远,基本不会考虑,就是在自己方便到达的区域买一套。
这种人还会自我心理安慰,就算买了不能涨,大不了我自己住,但最后大概率就是空置。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大湾区内中山惠州不少二手房都是毛坯,或者是一天都没有人住过的精装房。
还有,深圳已经完全进入二手存量房,老破旧的房子非常多。
所以很多年轻人走出深圳去买房,都会偏向于买新房,看着89平三房两厅两卫的房子,心动得不行,当天就刷了卡。
而在珠海东莞中山惠州这些城市,不少区域的新房和二手房是存在明显价差的。
投资最忌讳就是一买入,就亏本。新房备案价在涨,但是二手房却卖不上价。更惨的就是惠阳大亚湾的二手房,是卖不出去。
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对价差和流动性的判断。
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826深圳四十周年扩容惠阳大亚湾,结果什么都没有,现在中介急着给自己找台阶下,说迟早会扩容,脸皮真厚。
其实都是为了卖房子吹风,为了高佣金,隐瞒事实,房子卖出去再说,完全不顾虑长线价值。
概念在飞,但真正支撑板块价值的,应该是这里的产业、交通商业教育医疗配套,是板块本身的优秀,而不是去投机赌一个虚无缥缈的白日梦,天天想着天上掉馅饼。
这种购买力弱的人其实是被迫买周边,而不是想买、看好周边有前景。
恰恰是因为深圳暴涨,焦虑又冲动,这些人怕极了自己会溺水,所以拼命想在大湾区内抓住一块浮木,帮助自己有一天能够上岸深圳。
但这种曲线救国的做法,要真正想实现,还是非常困难的,非得是挑中一个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区才有可能实现,关键还得靠城市本身的带动能力。
大湾区这个概念吹了那么多年,在2020年真正成了一个虹吸全国热钱的窗口,裹挟大湾区躁动的投资客入局。
结
今天的大湾区,完全不缺概念板块,什么CBD、金融城、科学城、高新区、电商城、开发区,一个概念比一个概念耀眼,但最缺的精耕细作去做好规划落地执行的区域。
深圳的南山科技园、广州珠江新城的产业自发集聚是不可复制的,现在都得靠新区自己去招商引资。
而现在整个大湾区的产业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博弈的过程,已经不像以前一样是增量爆发期。
这个时候你就要理性一点,不要太投机,想想你买入的大湾区板块,城市本身有多强的发展动能,能有多强的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