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次好心的助农事件,变成了双输?——回顾生鲜电商笨鲜生助农事件



在做社区团购时,偶尔会让我想到一个案例——笨鲜生助农销售菠萝,结果因为水果质量问题,发生了大规模的差评以及50万的亏损。
这个案例发生在16年,距今已有4年,曾经一段时间笨鲜生店铺关闭,刚刚看了下,店铺还在继续经营着。
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双输的事情呢?
这本是一件助农的事,当年徐闻的菠萝的海,所产的菠萝滞销。一家名叫笨鲜生的生鲜电商联系当地农户,一起销售这滞销的菠萝。
可以看到,笨鲜生如果销售顺利,在帮助农民销售菠萝的同时,也获得名声的奖励。
16年的5月8日,笨鲜生1天销售菠萝60万斤,这个量不可谓不小。
但是,紧接着剧情反转,用户普遍收到坏菠萝,笨鲜生直接承受一笔50万左右的亏损。
后来,笨鲜生在淘宝店铺直接发布公告,说当地农民坐地涨价、掺杂低品质菠萝,店铺面临破产。
我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这个案例,想要了解具体的,可以知乎直接搜索笨鲜生三个字即可,我在当年也留下一段话,时常还有人点赞,也在提醒我这件事。
在这个事件里,一方面我们看到当地与笨鲜生对接的农户商业道德与人品道德问题,一方面看到了笨鲜生在对上游基地所发货品的管控薄弱问题。
按照常理,这件事如果做成,势必成为双赢事件,一方得到了名,一方得到了销售出路,不至于严重亏损。但是,结果演变成了双输事情。
这件事,一直在让我对于所谓“公益”,所谓“助农”保持着警惕。
牵扯到“助农”的,往往只是要名。当然,也要相信的确是有人真的在助农。
但无论怎样,无论任何形式的助农,都是一笔交易,都是商业。既然是商业,那就在商言商。
就像这次罗永浩在抖音的湖北助农,虽然是助农,也的确在助农,但不得不说,这就是一次商业活动,所有的参与方,都获得了双赢。无论是榜一,还是老罗,都拿到了继续扩大的名气和流量,农户也确实实现了销售,消费者也确实拿到了便宜。
回到笨鲜生这个案例上,一句话——无论是否真的在助农,在商言商,按照商业的逻辑来,而不仅仅是所谓“好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