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逵夫:乞巧节的意义

作者简介:赵逵夫,男,汉族,1942年12月生,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西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业务负责人。兼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主席、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诗经学会、中国辞赋学会、《文学遗产》顾问,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编委。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顾问、甘肃省文化发展委员会顾问。

我省陇南、天水一带从古就有的七天八夜的乞巧节,在西和县、礼县漾水河、西汉水流域一直保留至今。近代以前陇东的庆阳、平凉一带和陕西省的中部也有浓厚的乞巧节俗,有乞巧歌存留至今。这乞巧节,就给了青少年女性学习各种知识、在各方面得到锻炼提高,以及抒发情感、表现生活愿望的机会。

1980s的西和乞巧(1)   翻拍者:赵慧杰

乞巧节过去只有未结婚的女孩子可以参加,因此它是真正的女儿节。在封建社会里,女孩子甚至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到乞巧节,姑娘们穿戴一新,在坐巧之处又跳又唱,而且在请巧取水、送巧和到各乞巧点参观拜巧,卜巧之前集体到某一景点、名泉取投芽卜用的水的时候,都穿着花衣服,成群结队在大路上、街道上一边走一边唱,展现她们的风采与歌喉。路过一些村庄与街道时,常常有很多人站在路两边看。尽管有些读了点“子曰诗云”的道学家认为不合礼教,但从先辈手里就一代一代这样做,有很深的文化根源,谁也改变不了。西和、礼县的乞巧节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后期停了一段,七十年代末又恢复了起来。

1980s的西和乞巧(2)  翻拍者:赵慧杰

乞巧女儿节对女孩子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在乞巧节,女孩子每年都要创作一些新的乞巧歌,一方面表达她们的情感与愿望,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上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乞巧节的七天八夜,实际上也成了她们行使社会责任和职权的日子,她们会把地方上一些比较突出的事件编在乞巧歌中加以评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北各地女孩子上学的很少。女孩子们编乞巧歌,锻炼了她们创作能力、艺术表演能力,她们都成了小诗人、小艺术家,也锻炼了她们的分析能力,养成了关注社会的习惯。这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实在是了不起的事。可以说,它是对整个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西和乞巧歌》一书所收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乞巧歌,有反映妇女生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内容,也有关心当地社会状况及时事的内容。

2020年8月西和乞巧之拜巧   拍摄者:张春年

第二,西和县、礼县一带的乞巧节虽然只有七天八夜,实际上相关的准备工作比较长,而且各个乞巧点上每年都会有几件难以解决的问题考验她们。女孩子春天要在院里种上凤仙花,以便乞巧节时用来染指甲;端阳节时要做彩色手襻戴在手上,以备七月七晚上送巧时用;六月中旬开始生巧芽;乞巧节到来之前要找坐巧处,房屋、院落尽量选宽大些的,还要做通该家家长的工作;要筹款请巧娘娘和买香、蜡、表纸和供桌上摆的果品等。这一系列事情都得她们自己办。坐巧地点找好之后,无论白天、黑夜,家中没有事的女孩子一面准备乞巧活动中的各种准备工作,一面抽时间编新的乞巧歌。她们自己也要炸些油馃子敬献给巧娘娘。乞巧活动结束的一天每个点上的姑娘们一起会餐,要自己做饭。这些事都锻炼了她们的家庭生活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一个乞巧点上有三五十人,自己管理自己,怎么把这些人组织起来,适当分工、各尽其能、协调一致,这对几个年龄稍大的主事者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其他姑娘也是一种见习与锻炼。具体事情进行中,一些年轻媳妇也会帮着出主意,给以支持。还有些出嫁的姑娘七夕前后回娘家,是当年的老人手,也会给小妹妹们以指点。可以说,乞巧节是女孩子们在没有受教育权的情况下自己组织的短期培训学校。由嫂子、姐姐或者女性长辈在背后指导,出谋划策,做小姑娘们的老师。乞巧点的成员中,每年都是由年龄稍大、有经验的女孩子负责组织,其中一个威信最高、能力强的担任巧头。第二年如果这些人中有人出嫁了,则会推选前几年乞巧活动中已显出才能取得众望的女孩子来担任。

2020年8月西河乞巧节之送巧   拍摄者:赵慧杰

所以说,乞巧活动使女孩子在思想意识上、艺术创作上、办事能力上和操持家务上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一直是大的带小的,小的向大的学习,以村庄或街道、巷道、居住区为单位,形成长期的学习锻炼的培训机制。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我认为陇南乞巧节在人类意识上都是很有意义的,在目前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借鉴这一点促进妇女工作,提高女性的地位。

2020年8月西和县一处乞巧点   拍摄者:赵慧杰

我们说,人类最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是由母亲给他以最早的启蒙教育。无论男女,一个人一生事业是否成功,家庭是否和谐、幸福,和整个青少年时代及以后发展中的努力有关,但一个人性格、智力水平和基本素质的形成,主要在青少年时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同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很有关系。所以说,女性在人类智力发展史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女性本身的素质提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旧社会女性没有受教育权的情况下,七夕节给她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其意义是很大的。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2019年6月19日 第010版

(0)

相关推荐

  • 记辛丑七月初七《中国乞巧节》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中国传统"有情人成眷属"的节日,也是乞巧节.巧有工巧.巧妙.能工巧匠之意.乞呢,乞求乞法,据说织女能做 ...

  • 参考文献 | 2021年8月

    关于本系列的说明请见<系列开篇说明:千呼万唤的「参考文献」安排上了!> #玉楼春韩网评论#值个文化热搜?还是落个营销笑话? · 参考文献 豆瓣电影 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 微博@永昌囯王 韦正 ...

  • 【赣雩文艺】​作者:许壮坚《咏七夕乞巧节》总第1021期②2021年第227期②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咏七夕乞巧节 作者:许壮坚 咏七夕乞巧节 窗轩映月金风爽,夜雨秋蛩倍见鸣. 织女瑶阶空久盼,牵牛碧海早鸳盟. 银河七夕双星渡,鹊结天桥乞巧行. 远隔云山欣聚首,曾多拆散 ...

  • 七夕节探秘:甘肃西和乞巧节,流传在西汉水上游的秦人遗俗

                                  西和乞巧:祭祀织女的仪式             保存在甘肃西和县的乞巧风俗,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q ...

  • 【七夕】牧笛音,机杼响,伴红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现在我们每次过节,千篇一律都几乎重复着同样的主题,差不多把每个节日都过成了购物节.狂欢节.吃货节-- 这样 ...

  • 七夕,就是“乞巧节”,不要再炒“情人节”了

    又是一年七月七. 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虽被叫作节,"乞巧节"."少女节"或"女节",更多的时候,还是被称之为"七夕" ...

  • 赵逵夫:再次沿沅水南行后的绝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在所录<怀沙>全文之后说:"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则<怀沙>是屈原的绝笔可知.文中又说:汉文帝疏远了贾谊以后,不用其 ...

  • 赵逵夫:《楚辞》的成书与注本

    <典籍里的中国>第七期以戏剧化的方式讲述<楚辞>的故事,时光回溯,留存在史书上的屈原,从楚辞的每个篇章,一代代流传的传本和注本中活了过来,如在目前. 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产生以 ...

  • “天水”探源/ 赵逵夫

    礼县发现的天水家马鼎. 天水市秦州区齐寿山. 天水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郡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置史.其间,其治地屡经变迁,以致后人对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 很多书籍.文章谈到 ...

  • 《今日聚焦》赵逵夫: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趙氏宗亲 ID:zhaoshizongqi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趙:请点击上面"趙氏宗亲"关注,拥抱中华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趙氏文化,共建繁荣趙氏,传播趙 ...

  • 最具价值当代青年工笔画家赵永夫作品欣赏赏析,一诗一词一幅画

    当代著名青年工笔画家赵永夫,甘肃临洮人,现居天津.赵永夫自幼热爱画画,十分努力,考取天津美术学院系学习国画,在学期间,跟随著画家何家英.杨沛漳.霍春阳.贾广建等教授,学习工笔创作,随着学习对传统国画艺 ...

  • 赵本夫谈枕边书

    赵本夫,作家 中华读书报:早期您接触文学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能否说说您早期的阅读?哪些作品印象特别深刻? 赵本夫:我1961年从乡下考入家乡的丰县一中.当时,这所学校全省有名,校园占了县城近四分之一 ...

  • 作家名片 | 赵本夫:文学充满了批判精神和理想主义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启动"新世纪 ...

  • 寻亲记(散文选刊·下半月)(赵本夫)

    2021-05-20 04:57赵本夫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先祖家谱赵家 赵本夫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乡. 你在一个地方已经住了三代.五代,以为就是这里人了.十代.二十代. ...

  • 名家专访 | 赵亚夫:改变对历史教科书系统的认识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改变对历史教科书系统 的认识势在必行 一.问题缘由 马婷.李田玉(以下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