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热播剧《我是真的爱你》:“产后抑郁”,为何愈演愈烈

刘涛主演的热播剧《我是真的爱你》,通过主角色“陈娇蕊”以及月子中心的几位宝妈,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女性产后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产后抑郁”,从最初的鲜有人知,到如今的不断加剧,它已不再是一个词,而是婚姻生活乃至整个社会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有不少女孩子会说,“恐婚恐育”。

其实,两性关系中很多问题不是婚姻和生育引发的,而是通过婚姻和生育暴露出来的。

客观来说,产后抑郁的一大原因,是女性没有从“女人”和“妈妈”两个角色中转换过来。

作为个体,女人是自由的,但作为妈妈,相对自由都是奢侈的。

当妈,不是简单地具备生育能力就可以,更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养育能力。

刘涛饰演的萧嫣是丁克,但她说,她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是害怕养不好孩子。

这样的人,丁克对自己负责,不丁克也一定对孩子负责。

相反,那些被催生的、迫于外界压力生的、意外怀孕却不得不要的……抑郁的概率可能会高很多。

陈娇蕊之所以抑郁,正是因为她并不是主观意愿去生孩子。

就她的状况而言,当时的她显然关心工作比关注身孕要多。

比起职场前程,那个孩子就像个不速之客,让她措手不及。

除了她自己,老公、婆婆、妈妈等身边人对孩子都是期盼的。

直到孩子好几个月大,她依然在个体和母亲两个身份之间摇摆着。

陈娇蕊不坏,只是难以接受自己已经为人母的事实。

老公莫铭对于孩子的叶公好龙式喜欢,把中国婚姻里男性诈尸式育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着急要孩子的是男人,嘴上说着喜欢孩子的也是男人,但喂孩子、哄孩子、照顾孩子的却是女人。

看剧时有条弹幕是这样说的,“孩子不是爱情的结晶,是婚姻的照妖镜”。

一句话,把有孩子之后夫妻关系将近破裂的破碎感很好地呈现了出来。

但这么说的话,委屈“婚姻”了。

有的男人不负责,婚前、育前都已经表露了出来,只是那时候女人没有放在心上,或者因为爱情的滤镜美化掉了。

没有孩子之前,对方懒惰、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参与感,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多忙活点儿,得过且过。

一旦有了孩子,自己自顾不暇,明明有一个人可以搭把手但他却没有,那种委屈感瞬间翻倍。

这就是为什么“婚后的泪水,都是婚前脑子进的水”。

婚姻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婚姻里互相选择的人。

尤雅作为全职妈妈状态一直很好,尽管后来她的生活也有插曲,但她个人确实如她所说,“自带幸福体质”。

只有你认定了,孩子是为自己所生,才不会有那么多外界依赖感和失望。

早时候没有“产后抑郁”一说,因为那时的女性主要价值就是生育,属性明确,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现今不同了,女性可以创造的价值更多,也就不仅局限在生育上。

当她从中选择了生育却不被认可和理解,心理崩盘就不可避免了。

这时的生孩子,已不是“付出”和“得到”的因果关系,而是“牺牲”和“换来”的不对等行为。

看过一个街头采访,记者问男性女人生孩子辛苦不辛苦的问题。

镜头里的几头雄性动物是这么说的:

“辛苦啊,但我赚钱养家更辛苦!”

“不辛苦!女人不都得生孩子吗?”

“不辛苦!生个孩子,有什么好辛苦的!”

呵呵!

觉得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的和说女人生了孩子爱矫情的,以及在婚姻里当甩手掌柜的,往往是同一批。

娱乐圈里戚薇和李承铉的爱情令很多人向往和羡慕。

李承铉甘愿在家带孩子而支持戚薇发展事业,他说他带孩子也几乎崩溃掉。

男人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比女人更有说服力?

明星的经济条件比平常人高出好几个等级,家务琐事可以交给旁人打理,自己只是照顾孩子的相关事情。

李承铉只带一个Lucky尚且如此,那些普通女性既要顾家又要带娃,有的还要带多个,想想日子好过吗?

任何关系都讲究一个平衡,男女之间更是如此。

主外主内都不轻松,日子无非是两口体谅着过,我懂你的责任,你理解我的辛劳,而不是嘴皮子一碰,只知道替自己做辩护。

女人更要在婚姻里明确自己,是做自我,还是做母亲。

你的舍与得,只有在心甘情愿的条件下才有价值和意义。

如果家人看重新生儿,不必失落,那是你的孩子,所有人都在替你爱Ta,或者说,把对你的爱也分给了你的孩子!

要乐观强大,要生子无悔!

——枕藏

*本文由枕藏原创。更多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