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石油或将被海洋生物取代
参考消息网8月22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0日报道,由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组建的研究小组在北冰洋发现一种浮游植物,其合成的燃料或可替代石油。这是全球首次发现具有此种价值的生物。这一发现有望促进生物燃料的开发,从而实现去碳化社会。
报道称,此次的发现不同寻常,难以用一般常识解释。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地球环境部部长原田尚美说,研究小组起初以为化验样品中混入了石油,后来经反复试验才确定结果。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由碳原子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碳化氢分子混合而成。对石油进行提纯可获得碳原子数为10至15的汽油和碳原子数为16至20的柴油。
研究小组发现的此种浮游植物可以合成碳原子数为10至38的多种碳氢化合物。
此前人们已经知道一些浮游植物和藻类可以合成碳氢化合物,但这类碳氢化合物的碳原子数范围较窄,且易氧化,不适宜用作生物燃料。若要使用必须同化石燃料混合。
报道称,新发现的浮游植物可以合成多种碳氢化合物,从而为人们带来结构稳定的高质量燃料。实现量产后有望单独作为燃料使用。
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同已进行实用化开发的藻类相比,新发现浮游植物平均每个细胞的产量仅为前者的2.5%至20%,“质量”虽占优,但“数量”远远不够。
目前该项目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生产成本难以估计,但考虑到此种浮游植物无法量产,想必投入实际使用的门槛也相当高。
目前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从基因层面分析浮游植物中的燃料合成机制,并利用此机制培育更加优良的品种,或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转入大肠杆菌等生物体内,从而克服产量不足的问题。
报道称,实现去碳化社会需将化石燃料转换为生物燃料,从而接近碳中和目标。虽然燃烧生物燃料也会排放二氧化碳,但因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整体上可以实现零碳排放。
此次研究小组发现浮游植物的地点是在北冰洋的楚科奇海,此处靠近太平洋。实际上,研究小组最初调查的是全球变暖对北冰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此发现实为“意外收获”。通过后期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浮游植物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也有分布。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石油是由很早以前被埋在地下的浮游生物和藻类等有机物在压力、地热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但这无法解释那些形成时间相对较近的油田,因此有人指出,拥有合成石油能力的浮游植物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此次的新发现也给石油起源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