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抄袭者的下场
喜欢请点标题下方蓝字“郁土”关注
现今,论文抄袭成风。与之相对应的是甄别此的电脑软件之发明,其软件连接着庞大的论文数据库,只需将要甄别的论文输入,很快就可鉴别出来是否抄袭,又存在多大程度上的抄袭等等。而取消教授头衔,解除聘用关系的严厉处罚措施也已经出现。并且还涌现了像方舟子这样专事学术打假的人士。但抄袭者就还是不绝于书,甚可怪也。
今日闲翻书,读到了华盛顿·欧文的《造书术》一文,就觉他在文章中所描述的对付抄袭者的办法,或能为我们所用。原文甚长,“抄袭”如下:
作者一日漫步大英博物馆,无意中进入一间宽敞的房间,该房间四周全是古书,里面坐着许多人在奋笔疾书。这是些什么人呢?作者仔细观察之下,才发现全是些抄袭者。他们又是如何抄袭的呢?
“有位比较干净利落,服饰颜色鲜明,个子矮小的先生,面部表情酷似长舌妇……他比别人显得更加忙碌:浏览各类书籍,翻阅一页页手稿,这本书啃一口,那本书咬一口,‘一行复一行,一句格言又一句格言,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他的著作内容仿佛像《麦克白》一剧中女巫煮皂锅里的东西一样混杂。既有手指又有拇指,既有蛙趾又有蛇蜥的螯针,再调入他自己的闲言碎语,像‘狒狒的血’一般倒进锅里,使那锅大杂烩变得‘又粘又香’。”
“一位身材魁梧,面色红润,肥肥胖胖的牧师,很快便设法穿上这些老前辈中某一位的宽大披风,又偷来他们中另一位的灰白胡须,竭力装出一副睿智的模样;可他傻乎乎的笑容却抵消掉了他身上一切智慧的标志。一个面带病容的先生正忙着用从几件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宫廷服饰上抽出的金线给一件很薄的外衣绣上花纹。另一位先生则从一份经过装饰的手稿中取材打扮自己。他从《精美设计的乐园》里挑选一支花束插在胸前,将菲立浦·西德尼(英国十六世纪的诗人、评论家)爵士的帽子歪戴在自己的头上,故作高雅,神气活现地走出房间。还有一位个子矮小的先生从若干本艰涩难懂的哲学小册子里偷来材料大胆地美化自己。他正面仪表堂堂,背后却可怜兮兮,破破烂烂。我发现他是从一位拉丁语作家那儿取羊皮纸文稿的残页碎片来补缀自己的紧身半长裤的。”
“而最引我注目的是一位讲求实效的老先生,脑袋大而方,秃顶,穿着教士的长袍。他气喘吁吁地进入房间,带着坚定自信的表情挤过人群,抓起一部厚厚的希腊四开本书,啪地一声放在头上,戴着令人生畏的卷曲假发堂而皇之地扬长而去。”
当然,好戏总有散场的时候,最终——
“这场文学化装舞会正进入高潮,四下突然响起‘捉贼!捉贼!’的叫喊声。我一看,嗨,四面墙上的肖像变成活人啦!老作家们先探头后露肩,从油画中伸出身子,好奇地朝混杂的人群俯视片刻,遂满腔怒火地走下画框,索回自己被窃的财产。接下去惊惶奔跑,乱成一团的这场闹剧难以用笔墨形容。倒霉的罪犯们携脏潜逃未遂。在房间的这一边,可见六七位老修道士剥一名现代教授的衣服;在房间的另一边,现代剧作家惨遭蹂躏。……我很伤心地看到,许多我过去一向尊崇敬仰的人物竟几乎一丝不挂地狼狈逃窜。这时,我的目光被那个头戴希腊卷曲假发的讲求实效的老先生所吸引。他惊恐万状地在地上爬,十来位作家大叫大嚷地紧随其后!他们逼近他的身体,转瞬之间,他的假发不翼而飞,衣服被一条一条撕掉。很快他便从盛气凌人的姿态畏缩成一个小而胖的‘龟裂光秃的弹丸’,身上只披着几条破布碎片离去。”
可见,在华盛顿·欧文生活的时代,文抄公也不少,所以,他虚构了此情节对此予以讽刺。抄袭者的下场是“几乎一丝不挂地狼狈逃窜”。假如今天抄袭别人成果的博士、教授与作家们,不巧正遇上被抄袭者,被人家当场扒下偷来的遮羞衣衫,不知这些平日里志得意满、光彩照人的大人先生们,最后身上又能剩下几块遮羞布呢?他们会不会也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几乎一丝不挂地狼狈逃窜”呢?
结果恐怕很难说,因为现今不比从前,三点式盛行,人们以裸露为美,如此以来,不正好遂了抄袭者吸引众人目光、抬高自己知名度的心愿吗?
二O一一年廿七日下午
(刊《杂文报》2011.8.9)
(收入《布袋集》)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