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化青花瓷
成化瓷器大部分胎薄体轻。胎体坚实、胎质纯净精致、细腻洁白,润泽晶莹。也有少量胎体厚重的瓷器,如仿哥釉八方高足杯、明成化鲜红釉盘等。器物薄者玲珑透体,厚者质如美玉。成化时期制瓷原料为“麻仓土”,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胎体具有在光线下呈肉红色、透影为牙黄 色的特点,后代因为麻仓土己用绝而改用其他瓷土制瓷,这一特点也不复存在,瓷器胎色透光一中华般为青白色的。成化瓷器底足常常露胎无釉,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称为“米糊底”,如青花麒麟纹盘就具有米糊底的特点。
成化瓷青花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绘老少人物的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做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而所画的鸟类,则体型丰满。其花叶的表现,常作手掌状。花朵只绘正面,叶无阴阳反侧,同宣德时一样。花木有的绘根茎,但多数以地坡为衬,山石无凹凸之感。所绘蕉顶 尖略圆,形象柔和,似若风吹飘动。一般莲瓣纹与旋转叠压的菊瓣纹边饰,线条圆浑;而间以带状水藻的莲花纹,则为成化时突出的纹饰。在纹饰上,开始出现了规矩图案化的宝相花、团花等,并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的装饰手法。
中国传统五彩瓷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在烧成后的素白瓷上以红、绿、黄、紫、黑等彩描绘图案纹饰,然后入彩炉焙烧而成,被称作“纯釉上五彩”。另一类则是在已成型的坯体上以青花料描绘图案局部,并为釉上彩图案布局定位,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勾线填彩或“没骨”画法描绘图案其他部分,凑成整个图案,然后再入彩炉焙烧而成,被称作“青花五彩”。
从宣德时期以后,瓷器的风格在经历了正统王朝,景泰时期,天顺时代三朝,共将近三十年的变化中潜移默化,造至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又恢复烧造,大多已改永乐、宣德以来雄健豪放的风貌。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优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故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常言“成化无大器”,但市场中也出现过一些尺寸、体量较大的成化窑立件,表现手法风格与上述几种有别。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清雅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