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杏园凡人,凡得感人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周兰芳女士乃泰兴根思乡井坔村人,出生于教师世家。其父周文堂,早年即投身教育,闻名乡里,四庄八邻,无人不知,没人不晓。其大舅亦为杏园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创泰兴乡村教育的第一代老字辈。周女士自小至大皆生活于其大舅父家,并有大舅父引领亦于杏坛耕耘。其大舅父之朴实人品、高尚师德、精湛教艺无不给了她潜移默化之影响,周女士对其大舅的挚深的感情亦由此可知。今天,是周兰芳女士的大舅季克勤先生去世十年之忌日,周女士特写下《一个朴实平凡的赤子杏园人》以表纪念!笔者与周女士本为邻村,又是同仁,虽未谋面,然微信笔文交往已频,今第一时间读之,遂决定发于此,且一并发附华健民先生的填词及李崇柏先生的跟贴。
一个朴实平凡的赤子杏园人
周兰芳
今天我以缅怀之思、敬佩之心、感恩之情写下此文,以纪念我一生的恩人、恩师季克勤先生。
季克勤中师毕业后,解放前就在泰兴地区做教育工作。解放后,1950年由他带头创办了泰兴县城北区苏何乡的第一所六年制小学,即大苏坔小学。他是该校的第一任校长,并担任数学和历史课的教学。
季校长的一生有四十年奉献给了泰兴的教育事业。他除了在大苏坔小学十年外,还到过李秀河小学,老叶庄小学,小毕庄小学,大井坔小学等学校任职任教。
季校长的教学水平和治校能力在城北区是首屈一指的。当年他们的大苏坔小学每年都有几个毕业生被泰兴中学初中部录取。因为那年代泰兴中学是向全县录取初中生的。季老师所教的学科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的课很有艺术性,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他到哪所学校,哪所学校的教育教学便都有新的起色,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赞扬。
说季克勤老师教学水平高,仅举一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北区的教育部长许正亚知道季老师是个人才,特地将他调到其家乡小毕庄小学任教。因为当年许部长的儿子在那儿读小学。固然许部长出于爱子之此尚可理解之私念,但亦可说明季老师教学水平之高是公认的,尤为领导所看重。小毕庄离季老师家约30华里,那时还很少有自行车的,季老师每到周日都是靠“11号车”——步行来去。
季老师不仅教学出色,而且师德高尚。他爱生如子,自费买纸笔送给学生是常事。补充一句,季老师其实是我的大舅舅。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1962年,我跟随他在李秀河小学读六年级。那是三年自然灾害后的一年,生话仍然非常困难。班上有一个学生是全家从上海下放回乡的,困难得连早饭也吃不上。大舅舅知道后,就让伙房在他的名下多订一份早饭,让我叫上这个同学与我一起吃早饭。她叫周西云,是我的同班同学,后来我俩一起考取了马甸初中。三年后,她随父母返回上海,后又支内去了湖北沙市。她为了感谢恩师,一直保持与我书信联系十多年,直到1976年失联。
季老师教学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是整个城北区教育界一致公认的好老师,优秀老师!1979年春季,季老师终因辛劳过度,加上胃病倒下了。学生家长知道了,都纷纷捧着当时条件下仅拿出手的几只鸡蛋涌往学校。那场面感动着全校师生,感动了所有的知情人。还是当地的村民,他们自发地抬着季老师——我的大舅舅,送去县城医院。当时我们离得远,直到第二天才知道。
后来大舅舅住院治疗好转了,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学校,回到了课堂上。
季克勤老师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一个平凡的赤子杏园人,也是我敬爱的舅父,我人生的引路人。他的人品、师德、敬业精神感染着我,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沿着他的路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三十年。
季老师——我的大舅虽然离去已有十年了,但我将永远怀念他!他的学生们也将会永远怀念他!
附一:华健民先生的填词
@杏园秋雨,读周兰芳老师写的季克勤老师的事迹,深受感动。希望当今有更多的好老师涌现。填词一首,赞美此类模范人物。
满庭芳.半面梧桐树
华健民
2018.8.4
群聚梧桐,遮天蔽日,游人消暑乘风。
老桐斜立,主干倚桩生。
外破内空通畅,长苔藓,全愈不能。
泪汁淌,半片躯体,绝症欲轮终。
然桐冠伞盖,竞争遮日,造就凉棚。
给生态,增添一片葱茏。
贤仕鞠躬尽瘁,高声赞,模范精英。
中华地,党滋甘瀮,复兴梦将成。
附二:李崇柏先生的跟贴
@周兰芳 周老师,我们虽然不相识,但网络拉近了我们这些退休人员的距离。拜读了你这段朴实无华、如歌如泣的文字,深为动容。你舅舅以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关爱有加的呵护,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真希望当今的园丁们都能象你舅舅那样,发扬红烛春蚕精神,献身教育事业,我们国家就更有希望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的春天,祖国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斑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