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信贷实战的诸多“雷区”!
鲁迅在《无题》写道:“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小微企业信贷经营看似波澜不惊,或者偶起波澜,实则暗流涌动,存在出多风险点,即所谓的“雷区”。商业银行一旦踩踏雷区,随即引发“惊雷”,更有甚者成为“败局”,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贷前调查失实,未如实反映借款主体与使用主体不一致。建议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在贷款发起环节,需要切实履行贷前调查的相关制度规定,真实反映借款人申请的贷款的真实贸易背景;信用审查人员应做实贷款审查工作,对规定以上贷款应通过现场走访等多种方式反映贷款申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同一家银行的两家经营机构办理的低信用风险授信客户互为关联企业,但未纳入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建议严格按照《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181号)要求,加强银行辖内机构企业客户关联信息识别,将实质归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的企业、全额保证金及全额存单质押等“低风险”业务全口径纳入统一授信范围。采用“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授信用途证明材料缺失。建议对该借款人授信进行重检,并审慎叙做新增授信。虽然授信已经结清,但也反映出某些银行中小企业授信在贷款交易背景审核,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不按章操作,风险意识不足问题。基于此,商业银行要举一反三,发现并排除其他授信中可能存在的类似问题,加强管理培训,提升合规和风险意识,促进授信业务健康发展。贷款资金回流至借款人他行账户。银行应当落实贷后管理标准作业流程,强化对授信风险的主动管控,信贷人员要严格审查和掌握借款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状况,认真落实“实贷实付”,有效监督借款人按实际资金需求提款并按约定用途使用。有些银行在中小企业授信贷后资金流向监控以及授信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审核方面存在不足。建议银行进一步细化资金流向监控管理,在重视授信资金第一手支付交易的合规性同时,还要持续强化对借款人后续账户交易的综合分析。从问题表现看,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放款资金的追踪分析,重视交易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做深做细贷后管理,明确贷款用途证明材料收集的时限,切实提高对借款人提供资料真实性的甄别和审核能力,确保资金按途按需使用,保障授信资金安全。中小企业联保互保,放大银行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应当提高风险意识,细致分析中小企业联保互保内在风险,在充分收集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担保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评估企业担保能力,审慎续做中小企业担保,停止续做不能分散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联保互保业务。部分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信用总量到期未年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应当对信用总量过期的授信客户及时发起年审,加强相关制度学习,提升履职能力。个别贷款放款前核保不实,未能反映抵押物被查封的情况。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记载授信企业的经营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借款人资金归行。个别中小授信客户纳入信贷盘存清单不及时。建议银行继续强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主动盘存意识,合规操作,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早报告,确保资产质量稳定。贷款五级分类调整不及时。商业银行应当严格执行五级分类标准,及时准确反映资产质量。防疫贷款贷后管理不尽责,存在未严格执行授信批复前提条件和未及时收集、核实贷款支付背景信息。商业银行应当强化合规和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贷款管理责任,确保贷款资金安全。个别客户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贸易背景虚假。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客户识别准入管理,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应本着“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的原则,对客户及交易开展尽职调查,了解客户真实经营情况和业务背景信息。加强贷后管理,通过多种手段及时发现异常和风险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防范合规和监管风险。贴现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关键环节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持续跟踪贴现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用途符合要求。人为调整授信客户企业划型,虚增普惠金融数据。建议商业银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数据统计质量,加强数据质量的日常管理,对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更新、企业规模调整等全流程开展管控。商业银行应加强日常监督,建立相关明确的监督检查机制,遵循“谁录入谁负责”原则,强化源头治理,夯实数据基础质量。长期不维护客户财务信息,影响客户规模划型准确性,进而造成某些银行普惠金融统计数据不真实。建议商业银行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客户信息质量,加强数据质量的日常管理,对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更新、企业规模调整等全流程实施有效管控。商业银行应加强日常监督,建立相关明确的监督检查机制,遵循“谁录入谁负责”原则,强化源头治理,夯实数据基础质量。月末发放月初归还。商业银行应加强培训和绩效文化引导,杜绝防止叙做虚假业务。一是违规向小微企业收取禁止性收费。收费行为不符合外部监管及关于小微企业免收承诺费、咨询费的相关要求。二是部分客户收费时点划型为小微企业,经核查为收费时点客户划型信息错误。银行政策敏感性不强,收费前未核查客户的划型信息。问题的实质是由于有些银行未正确维护客户信息,造成收费时点客户划型不准确,客观上形成了向小微企业收费的情况。客户信息维护不准确,既虚增小微企业考核数据,也影响统计信息质量,同时向划型前后不一致客户的收费行为极易引起外部监管部门的关注,存在监管合规风险。上述问题可以归纳为违反监管规定向小微企业收费。建议商业银行强化对相关人员普惠金融政策制度的学习,严格执行收费减免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企业规模类型,落实外部监管及银行对小微企业各项金融服务的要求。有些银行普惠金融条线在对部分小微企业客户的授信批复中,含有额外要求企业提供不同比例存单质押担保的前提条件,包括对已提供能覆盖授信的抵押担保的客户也提出增加存单质押的要求,存在违反监管规定以“存贷挂钩”形式附加普惠金融不合理贷款条件的问题。该问题在某些银行长期且普遍存在。以“存贷挂钩”形式附加普惠金融不合理贷款条件。建议商业银行深刻学习领会关于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及监管导向,及时全面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用足用好普惠金融信贷资源和激励措施政策,积极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对照监管及银行相关规定要求,规范业务操作。同时提高认识,正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举一反三的整改措施。个别普惠金融客户环保处罚信息收集不及时。在环保处罚信息收集方面,建议商业银行及时关注授信企业环保处罚信息及整改情况,加强信息收集、及时掌握。针对环保处罚偶发性的授信客户,商业银行应督促客户及时完成整改并告知银行绿色信贷政策方面的相关要求;针对环保处罚多发性的授信客户,银行应及时做好清退工作,防范政策性风险。银保监会要求根据授信客户可能给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危害和风险,对授信客户进行分类并纳入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信贷实务中,标签管理类问题一般表现为:缺少绿色信贷打标信息;风险打标分类错误;贷款“三查”均未对环保处罚事项进行调查分析;绿色信贷中风险B类客户签订的合同未设置环保独立条款。银行对授信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分类要求落实不到位。商业银应当将绿色信贷贯穿贷款三查全流程,在贷前环节规范授信客户的准入,贷中环节选择适用的合同条款,贷后环节重视外部监管信息动态,对产能、环保治理落后且不配合环保措施的企业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同时银行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银保监绿色信贷管控的传导、学习,切实防范因借款人自身环保手段、意识不到位导致被惩处,自身生产经营受限,进一步引发的银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反洗钱管理基本政策拟订业务条线的反洗钱指引或反洗钱工作实施细则。普惠金融业务也应当遵循反洗钱指引和工作细则。有些银行未及时更新中小企业业务反洗钱工作指引,存在银行小微企业反洗钱制度更新不及时问题。商业银行需落实反洗钱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好主要职责,及时修订反洗钱制度,统筹和监督反洗钱工作。客户经理与授信客户存在资金往来并收取好处。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客户经理日常监督,定期开展全面梳理排查,防范资金风险和监管风险。员工参与直系亲属控股企业的授信审批环节并为其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违反关系人回避原则。商业银行应当严格执行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应做好员工守则制度传导,涉及与授信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员工应在授信审批等环节予以回避。有些银行对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力。建议商业银行深刻学习领会关于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及监管导向,及时全面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用足用好普惠金融信贷资源和激励措施政策,积极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对照监管及银行规定要求,规范业务操作。同时提高认识,正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举一反三的整改措施。有些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仍需改进,问题表现之一是授信类问题较多。有些银行对公信访投诉管理工作存在缺失。建议商业银行深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强化消保主体责任履行,积极化解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