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讨论了理中丸,白术可以为君,干姜可以为君,还讨论了人参,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甘草。很多人会觉得甘草有什么好讨论的,有这个必要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有这么一则医案:张四五,阳伤痿弱,有湿麻痹,痔血。生白术,附子,干姜,茯苓。
45岁张姓患者,得了阳伤痿弱,有湿麻痹,还有痔疮下血。他的病机是阳气亏虚,内有寒湿。症状是下肢痿弱,麻痹,痔疮出血。用的方子是术附姜苓汤(生白术五钱、附子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五钱),没有甘草。
《金匮要略》里有甘姜苓术汤又叫肾着汤(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甘姜苓术汤里把甘草换成附子,就变成了术附姜苓汤。如果我们现在用的话应该是甘姜苓术汤加附子,我们很少会想到四味药里面要去掉甘草。只会往上加,不会减,可能大多是这样的理念吧!
但是,我们看叶天士的那个医案,却是把甘草去掉了,为什么叶天士不用甘草呢?因为病人有寒湿,要先袪寒湿,先不用补,袪寒湿就要先用流通的药,甘草不利于流通,不利于祛寒湿。
白术、干姜,这两味药是理中汤里的两味药,没有理中里的人参和炙甘草。而在理中汤里,白术和干姜,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祛寒湿的两味药,而人参和炙甘草,我们把他看成是补虚的两味药。叶天士没有用补虚的人参和甘草两味药,只用了白术和干姜祛寒湿的两味药。
用了理中汤里的白术、干姜祛寒湿,再这个基础上加附子和茯苓,加强祛寒湿的力量,这就是叶天士用方特别的灵活,特别的地道。
吴菊通在读了这则医案以后,在《温病条辨》里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湿久伤阳,痿弱不振,肢体麻痹,痔疮下血,术附姜苓汤主之”。
当我们读了这段文字论述,隐约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用理中丸的时候,该不用参的时候就不要用参,该不用甘草的时候也不用甘草,该加附子的时候加附子,该加茯苓的时候加茯苓,没有那么多刻板的东西,一切都根据临床需要来定,并不是说理中汤中的四味药全部都要用,也并不是说理中汤离不了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