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此“足阳明”,通行教材多解释为“足阳明经”的“足三里”穴。考察唐以前医籍,诸如“手阳明”“足阳明”等名称,是指特定的腧穴而非经脉。如《脉经·病可刺证第十三》伤寒,喉痹,刺手少阴。少阴在腕,当小指后动脉是也。针入三分,补之。手少阴为“腕部小指后的动脉处”,大约是神门穴的位置。

最直观的证据在敦煌卷子《灸法图》。图中直接标示足阳明、手阳明的具体位置。如下:

这些以“经脉”命名的“腧穴”,黄龙祥教授定义为“经脉穴”,其位置是固定的、惟一的,是晋唐之前医家的共识,不需要标示具体的位置。故《伤寒》《脉经》中的“经脉穴”是特定的腧穴,而非经脉。

黄龙祥教授考察传世文献,认为经脉穴对应关系为:“足太阴-商丘,太白;足阳明-冲阳;足厥阴-太冲;足少阴-太溪,然谷;足太阳-昆仑;手太阴-鱼际;手阳明-阳溪水;手少阴-神门。(黄龙祥.从《五十二病方》“灸其泰阴、泰阳”谈起——十二“经脉穴”源流考[J].中医杂志,1994(03):152-153.)”。

故《伤寒论》第8条“针足阳明”,当是直接针“冲阳”穴,非足三里。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灵枢》之邪客篇(完整版)

    2020年4月25-28日,抄写<黄帝内经>第469-第472天.这几天抄写的是<灵枢>第七十一篇<邪客>. 本篇首揭邪气客人后产生的不眠证,来说明宗气.营气.卫气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3条浅析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之前讲的都是阳经病,就是六腑为病.从现在开始,邪气就入五藏了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7条浅析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自利就是拉肚子,泄泻.吃了就拉.基本上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没咋消化呀.注意啦,虽然拉,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想喝水.这就是太阴自利的特点.一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6条浅析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4,285,286都是讲的少阴病不可发汗的情况.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发汗呢?就是说少阴病怎么去发汗?虚了,就要补.冷了就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2条浅析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这一条论述:少阴病阳虚水火不济. 这一条又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1条浅析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这一条是少阴病的提纲证.关键点①脉象:微细.②但欲寐.根据<医宗金鉴>的理论观点认为,少阴病包括:足少阴为肾,手少阴为心.三阴病以正虚为主,三阳病以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9条浅析

    复习一下:太阴病本身有下利,伴有腹满而痛.这种下利为病态下利,生了病,有寒邪,所以越下利腹胀满越厉害,此病不会好.这一条所说的下利,为驱邪外出的反映,是好现象,是脾气实,腹会胀去,是一个作解胀气,这不 ...

  • 宋版伤寒论 300多页 欢迎阅读

    宋版伤寒论 300多页 欢迎阅读

  • 【中医】宋版伤寒论原文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今日文章 宋版伤寒论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宋版<伤寒论> [说明] ...

  • 【《宋版伤寒论》原文】

    宋版伤寒论 [说明]以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并对照恽铁樵先生1923年影赵刻宋版<伤寒论>.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重庆市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