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应酬

今天,我再曝料一个自己很极没出息的习性:习惯于一个人行走,害怕应酬。害怕得有点极端,极其没出息。
这个习惯的养成,主要缘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来往。加之出身农村,父辈生活压力大,皆为人谨慎。时间久了,就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凡事即使自虐,也不外求。至于职场上你来我往的应酬,根本就学不来。
上学时,家里条件不好,除了与同学学习上的交流,其它来往很少。毕业后,做了老师,校园里以书本为媒介,人际关系也简单,最多也不过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但即使简单,应酬还是有的。曾经几年,我所在的学校在当时还算有名气。学生的家庭条件也好,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高,自然也就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因此,逢年过节的,有些家长就和班主任老师套近乎。到了周末,常相邀几位老师小坐。当时,我极反对家长的做法:一方面感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用不着你来我往的繁文缛节;老师对学生,哪里会有虚情假义?二是我不想和家长说那么多客套话,绕来绕去的,感觉累。也因此,凡家长所请的场合,喝酒我一律谢绝,没有太多的理由,只是我不想喝。现在想来,我那时也算是个愣头青,硬是被书读呆了。
后来,成了家,在单位里也成了老同志,有些场合的应酬也渐渐扑面而来。但是,我并没有融入世俗环境中去,很多场合都被直接谢绝了。有时,也有单位领导相邀,也许想给自己一个面子。可是,那时的我并不领情,当着领导的面,会问相邀都有谁;席间,更是投机的话相谈甚欢,不想说的话一句也没有。
其实,三十岁前的我,给自己定位很单纯,就是做一个读书人。看看书,写写字,教教课,平平淡淡地过一生,从没想过把自己放置到人群中去。
无意间,我的工作进行了调整,我做好好几年的政务工作。人总是有长处的,内向的人,不喜欢人事往来,热衷于干活。繁琐的政务让我做起来,也是有条不紊,井井有序。这个工作,几乎改变了我的本性。
你说不擅长人事来往,那是你的性格;可是,当人事往来成为一项工作时,你还不去参与,那不叫擅长与不擅长,而是工作不力。所以,当工作与交往联系起来时,我不得不投入其中。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只要你乐意做,总能理出点头绪。电话多了,饭局多了,来往多了,也就没有把应酬当作一会事儿。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人也挺会来事儿。应酬多了,闲下来的时间就少了,整天跑来跑去,忙忙碌碌的,也自我认为能做很多事,蛮有成就感,感觉很充实。
一晃,十年光景又过去了。
渐渐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说了很多不想说的话,做了很多不想做的事,也吃了很多不想吃的饭。怎么说呢,有点人格分裂,行走在世间的我和真实的我相差太远。
我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于是,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下,身体也发出了一些不好的信号。想了好久,挣扎了一阵子,感觉不到更好的路径,只好将世间的我慢慢隐退,回归真实的自我。从饭桌上退下来,经常一个人对话,才会找到真实的自己,心里才会安,心安了,全身也才会自在。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好事,我都不想伸手去要,一个“要 ”字,会让自己的腰弯下很多。于是,我只想向后退,向后退到无人看见的角落,才会得到自在。
现在,好多了。但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想去的场合。不想去,又必须去时,心里就会特别难受。特别是安静地独享一个人的时光时,被俗务打扰,全身会莫名地出一身汗,仿佛自己做错了一件事一样,心里特别难受。我知道,我患上了过敏性应酬的毛病,一提应酬,心里就发憷!
到了知天命时,我才明白,我活脱脱的是一个书生料。不是说自己有多清高,有多么高的学问,而是非常喜欢安享一个人的好时光。作为一个书生,不是不知道变通,也不是不懂得变通,只是不希望把自己的性格被歪曲了,只是不喜欢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书生爱面子,重情谊,懂是非,敢担当,属于自己份内事情,再苦再累的事情,也会咬牙坚持。
现在,家有老人,孩子尚小,还领着一份工资,干着一份差使,无论是家里,还是工作上,都不允许自己娇情,需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应酬也自然难免。也许十几年后,退休了,孩子也大了,就可以放纵山水,醉倚西风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