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向你发出的信号,有哪些?

三甲医院专家都在这  

三甲天团

孙建琴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前主任委员
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人老,腿先老”,这是人们熟知的一句俚语,但这句话有科学道理吗?
回答是肯定的。
有研究发现,老龄化肌肉衰减时下肢力量降低明显超过上肢;伸肌明显超过屈肌,膝关节伸肌力量的下降为55%~76%,肌肉力量下降超过肌肉体积的衰减!
当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体重超重、肥胖、“三高”对健康的危害,还有一种似乎看得见,却又不被人们所重视的疾病正潜滋暗长悄悄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这就是“肌少症”(sarcopenia,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骨骼肌减少症、少肌症等)。
这是前不久,孙教授为我们讲解的“认识肌少症”系列讲座之一:

今天,孙教授继续为我们介绍:
“认识肌少症”系列讲座之二——
 
“肌少症”发出的信号
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虚弱、四肢纤细无力、易跌倒、步态缓慢、行走困难等。
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是关键。

筛查和评定标准

目前推荐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肌少症筛查。同时,每次重大健康事件(如意外跌倒住院)发生时,也建议进行机会性筛查。

对社区≥60岁老年人群的肌少症筛查和评定

应关注以下临床表现:

有近期功能下降或受损的表现;

1个月内非意向性体重下降≥5%;

抑郁或认知功能受损;

反复跌倒;

营养不足;

慢病患者(如慢性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结核杆菌感染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有上述表现时也应该接受肌少症的筛查。

既往研究推荐,肌少症的临床筛查遵循步速测试-握力评估-肌量测量的模式。

建议在出现步速下降和(或)优势手握力降低的情况下,行进一步的肌量检测,以确诊肌少症。

肌少症筛查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

社区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

人群特点

合并慢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结核杆菌感染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近期曾有入院史;

长期卧床者

疾病患者

日常步行速度≤1.0米/秒者;

营养不良者;

近期出现跌倒者;

合并抑郁状态或认知障碍者;

1个月内不能察觉的体重下降超过5%者;

近期出现临床可见的力量、体能或健康状态下降或受损者

简单易操作的体能测试

为便于临床及社区筛查,国际肌少症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采用步速或简易5项评分问卷(SARC-F)量表进行筛查。
经筛查确认为潜在肌少症的患者接受进一步的肌量、肌力及其他身体活动检测,以确诊和评估严重程度,体能评估如下。
  •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GUG)

测量个体从椅子上起立,完成短距离(3米或10步)往返步行,最后重新坐回椅子上的时间。
该测试反映了个体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等体能水平,从“正常”到“重度异常”,采用5个等级,代表个体的跌倒风险。
  • 日常步行速度测试(GS)

是指个体以常规步行速度通过4米的测试区域,计算其平均步行速度,反映个体的体力水平,速度越快者体能水平越高。还可以用6分钟步行测试,是测试个体在6分钟内能达到的最大步行距离。
为统一步速测量方法,《2019亚洲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AWGS2019)推荐的测量方式是从移动开始以正常步速行走6米所需的时间,中途不加速不减速,并至少测量2次,记录平均速度。
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步速界值为0.8米/秒,《2019亚洲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将这一界值提高至1.0米/秒,因步速<1.0米/秒与许多健康不良结局相关。
  • 体能状况量表(SPPB)

是综合性测试工具,包含重复性椅子站立、平衡测试和步行测试3个部分,以0~12分表示个体的体能水平,分数越高者体能越好。
重复性椅子站立:计算连续完成5组起立-坐下的时间,5次起立-坐下的时间>12秒为反映躯体功能下降的界值。
平衡测试:包含10秒双脚左-右侧方站立、半前后脚站立、前后脚站立测试3个部分。
步行测试:以常规步行速度通过4米距离,记录时间。
  • 简易5项评分问卷(SARC-F)量表

也是常用的综合性测试工具之一,包含肌肉力量、步行中辅助程度、从椅子站起、登梯、1年内跌倒次数等5项评估内容,以0~10分表示体能水平,分数越高者体能越差。

S(Strength):肌肉力量

举起或搬运10磅(约4.5千克)重物是否困难

0分——无困难

1分——稍有困难

2分——困难较大或不能完成

A(Assistance in walking):步行中辅助程度

步行穿过房间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0分——没有困难

1分——稍有困难

2分——困难较大,需要使用辅助器具,需要他人帮助

R(Rise from a chair):从椅子起身

从椅子或床起立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0分——没有困难

1分——稍有困难

2分——困难较大,需要使用辅助器具,需要他人帮助

C(Climb stairs):登梯

爬10层台阶是否存在困难

0分——没有困难

1分——稍有困难

2分——困难较大或不能完成

F(Falls):1年内跌倒次数

过去1年内的跌倒情况

0分——过去1年内没有跌倒史

1分——过去1年内跌倒1~3次

2分——过去1年内跌倒4次及以上

以上5项总分相加,如简易5项评分问卷(SARC-F)调查总分≥4分,则提示存在肌少症风险,需进一步进行肌肉力量评估。

上述的体能评估方法均具有简单、易行、廉价、耗时短等优点,适用于临床疗效比较、科研实验观察及社区大规模普查。

“红灯”亮不亮,看握力和小腿围

  • 握力

《2019亚洲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推荐使用液压式测功器在坐位下90°屈肘测量握力(HS),使用弹簧式测功器在站立位下伸肘测量握力,如果老人不能独立站立,则选用坐位测量。
推荐测量方案是用两只手或惯用手,用最大力量等距收缩并进行至少2次测试,选取最大读数。
通过分析亚洲8项研究数据证实,肌少症的握力诊断界值男性低于28千克,女性低于18千克。
  • 小腿围

一种替代测量小腿围的有效方法是“指环测试”,用自己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非优势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测量到的小腿围刚好合适或比手指环绕的圈还要小,患肌少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2019亚洲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建议,小腿围界值是男性<34 厘米、女性<33 厘米,对诊断肌少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2019亚洲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还提出“肌少症可能”这个概念,指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下降。
推荐对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的“肌少症可能”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相关健康教育,也鼓励将患者转到上一级医院进行确诊。但无论是否最后诊断,生活方式的干预应贯彻始终。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