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小架拳论

陈氏小架拳论

佛手Bergarmot

陈氏小架运动就是一个以丹田为中心的圆球立转式行功过程,四肢只不过是这个球体的外延。在运动过程中手脚实际上是不动的,都是丹田运转带动手足运转,只需要按阴阳虚实变化,天地人高中低三才盘架,四象正斜奇偶照应,进退顾盼定五行敛开步子,内外六合身法心法,七星劲道,八卦八个基本用法及九宫方位转换要求,稍节领劲,四肢展开,肌肉关节意念放松运转行功就行了。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除了头部、四肢梢节领劲和裆下沉劲之外,骨骼与肌肉均不受力。不然越下功夫,越易导致肌肉和关节劳损疼痛受伤,即走火入魔。同时不能有任何多余无用的花哨动作以免弄散了身法,所以才有整劲和速度产生,才能不断劲连发如机关炮,且因圈小距离短速度快,甚至无圈只缠零距离粘人即发,挨着哪里哪里打,所谓如长江大流滔滔不绝之势。

击技上,手肘肩、脚膝胯乃至全身各部位完整一气,上下左右各司其职又交替掩护相互照应,无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健身方面才不会伤身伤心练坏人学坏人,尤其是伤关节伤肌肉学歪人。做人做事方面才不会有漏洞出差错,才能圆滑无阻顺畅有建树。但初学者或误入歧途者大都难以做到。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避免误入歧途少走弯路修成正果呢?

一、陈氏小架入门四要:真勤恒悟

1、首先是真。即入对门找个好师父,学到真东西。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就在一个真字。何为太极真谛?拳学根本归根结蒂为踢打摔拿四字,太极里面都有。但就省力和御众目的而言,摔拿显然费时费力多了,如面对众人抑或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关键还在于速度和效率。相比摔拿而言,踢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如非御众,小架也很少用踢,因为用踢容易失重,为避免失误很少用。那么,就剩下打了。当然,打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打字。小架还真是在战场打下来的,当年陈仲甡陈季甡二将军率陈沟拳师镇压太平军即实例。小架徒手的打,御众是踢打并用,对战则下封其跟,上打其要,令无处盾逃。为保证打击效率,小架弃力用劲。劲和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筋骨肌肉构成的,很难完整统一快速协调连续不断发挥作用,只能一下一下地来,而且来不了几下就累惨了。而劲则不同:通过放松复领起,可去力生劲,使之完整,快速,连绵不断出击,因此具备超强攻击力,如若动手往往一秒钟解决问题,此秒杀前身,且消耗体力小。所谓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故武术家尚劲不尚力,各门派概莫如是,推崇备至。

劲的特点:放松加速度,完整大强度,连续不断流。

力的特点:僵硬速度慢,局部用力量,用完必重来。

所以,小架判别功夫高低的核心标准是劲,即太极劲。能发劲就能打。不能发劲只能摔拿。即便架子练得再好却不能把劲送到位并发放出来,其架子便是花架子假把式了。及至会用太极劲能打,推手的价值就相对减弱了。因为有了一触即发的能耐,所以与人绕圈也就失去意义了。此古称打手,故有打手歌,而没有推手歌。也就是说:推手原本出于初学者练习身法用,无需歌而诵之的。

太极基本劲为裆劲,腰劲,丹田劲等。而衡量顺序是先看其裆。裆劲走后弧且能走到走成者,即会走裆劲者,可谓入门。再看其腰劲能否撑开与裆劲合住形成一圆,交织并延伸缠绕贯通肢体形成一个四六开或六四开的单腰劲曰七星劲道,并发劲完整,能送达手足,入地有声。具备此基础功夫者,已登堂入室,可谓散手。三看能否发出两个套腰劲,至此再加上一个单腰劲即能连发三劲以上者为成手。时下是人已经不多了。四看能否发出走立圆的花腰劲,意即四面八方皆能发劲,能者可谓好手。五看能否发出丹田劲,所谓粘人发力。能者可谓妙手,是为真谛。又谓五层之上有五层,妙手之上有神手,莫名真谛。

二、陈氏小架五层功夫:裆劲、套腰劲、单腰劲、花腰劲、丹田劲

陈沟把功夫分为五层。分别为:成手、好手、高手、妙手、神手。其中,妙手神手在五层功夫之外,所谓五层之上有五层,天外有天之意。归根结蒂,五层功夫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即五层功夫修炼过程。

第一步:就是先走好后半个平面圆圈,所谓裆劲。不仅要走到,而且要走成。走到就是要在后面走完一个完整的大弧,而且要走平。走成就是在走到的基础上,再走一点再松一点就走成了,曰套小弧。故陈沟俚语云:就像坐板凳一样。因为板凳是平的。换句话说:不论大弧和小弧都要走平,再走一点也就要再松一点,再走不松就会使这个板凳翘起来了,坐着就不稳当了。

裆劲有三大作用:

一是调节重心,即让两腿虚实转换,交替承担身体重量。其实步四六开或六四开,虚步一九开,独立步则承担身体十分重量,跳跃载荷更大,但始终在零至十分之间过渡中。如此既稳且活,稳中有活。其间概不停留,均作瞬间过渡。停留则滞,虽稳不活。且没有马步,马步为双重之病,阴阳未分。所以,练太极拳强度较大。因为在行拳过程中,大多是一条腿承担身体重量,发劲除外。如果练低架子强度更大,不下身子只是活动筋骨的除外。

二是调节距离。陈氏小架上步下步左闪右展只需走好裆劲就能实现,无需非得挪步,只要把裆劲走到就够了,走成就打了。如果非要挪步,那也是放长击远,打击范围就更广了。

三是裆腰配合形成合劲,延伸并贯穿肢体就形成缠丝劲,从而形成打击力量。其中,合劲指裆腰两劲交汇,缠丝劲指合劲交汇后向肢体延伸。一根麻线不成绳,两根麻线搓成绳。合劲与缠丝劲均非裆劲或腰劲一股劲形成的,而是裆腰两股劲相合并交织延伸缠绕而成。就像搓麻绳,其劲是由至少两股以上乱麻撮合而成,故称拧劲,陈鑫老先生雅称为:缠丝劲。

实际上,缠丝劲就是把放松后的身体肌肉纤维骨骼等重新整合拧结起来,形成周身一体的走化与打击力量,这就是合劲与缠丝劲的来源。因为放松就容易散。所以,就要把他们重新拧成一股绳,这样不仅有劲道,而且柔软灵活能转弯,节节能打人,真正做到柔中有刚。不仅如此,还要将麻绳头上打个结,才不至于让这根麻绳又散了。将麻绳对应人身肢体,就要五头勾住,就像麻绳打结一样。

五头是指:上面两双手指头,下面两双脚趾头,还有脑袋。一共五头,所谓五头领劲。因此才有头部的下巴微扣,即勾住如绳打结;才有指腹勾住领劲如绳打结,而不是指尖伸直;才有五趾勾住抓地如绳打结。

第二步:就是要走好身体前面另一个平面半圆。这样使前后兩个劲汇合即产生一个缠丝合劲,即单腰劲。练成单腰劲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发出一个四六开或六四开的整劲,形成七星劲道。何何谓七星劲道?

就是有一个向左上方的劲时,必有一个向右下方的劲对称,以保持身体平衡,且令劲有支点有根。其在上是左手,称为打手,用六分劲。在下是右脚,称为支撑脚,亦用六分劲。即形成对称的劲,如此身体就能在发劲过程中一直保持平衡状态。相对而言,右手则为掩护手,只用四分劲或只存领劲即可。左脚则为承重脚,也只用四分劲或只存支撑劲即可,其亦能保持平衡。

是劲分工明确,左右同理,交替转换变通,其他劲均据此类推。其中,上述左手与右脚为劲道。因状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劲道,且因势变通。不妨月明星朗夜,向北翘首望蓝天。或有顿悟。

第三步:就是要把前后两个大弧在两头各用两个小狐链接起来,使其无缝对接,这又在两头各产生一个劲,名之曰:套腰劲。这样,每个动作中至少可以连续发出三个以上的劲了,可谓成手。

套腰劲是在套小弧两脚尖内扣抓地,后裆合住的同时,将两个膝盖往外撑开,令前面撑圆后形成的后半圈腰劲与后面合住的前半圈裆劲汇合交织,形成一个具备缠丝劲延伸的平圆劲道。同时,上身同步合住后撑开。不然劲就上不了手也下不了脚。就是扣肩的同时还要让腋下保持一掌距离,沉肘时再往外翻一点肘尖,内四外六合手时十指尖微微勾住,此谓掤劲,为太极八劲的基本劲。其于走后弧至四六开或六四开时发劲曰套腰劲。距离目标一寸时加速后发出,曰寸劲。挨着发劲曰粘劲。发劲时其势如海浪拍岸又自然反弹回来。曰回劲。如此,左右也就可以自由开弓放箭了。练得好些可以手肘肩三节连发。下盘脚膝胯同理,从而形成肢体三道防线。

故陈沟俚语云:打人至少三节劲,少于三节不打人。至此,陈氏小架一个完整平圆的劲道基本形成。

第四步:就是要打出立圆的劲,曰花腰劲。平圆打的是左右的劲,立圆打的上下前后及其斜方向的劲。因此,平圆尚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太极,因为太极是一个球,是立体的。这个球不仅能够作平面运动,还能作任何方向的立圆运动。就像篮球,不是呼啦圈。如此,陈氏小架一套完整的立圆劲道体系基本形成。千万不要走进以腰为轴的误区。假设在腰上按一个轴,那么就只能做平圆运动而不能做立圆运动了。如果身体需要转向的话,也是通过转动脚跟来完成的,即以脚跟为轴。因为一转腰身体就散,就丢了手足、肘膝、肩胯相合的外三合劲了,内外六合更无从谈起。

内外六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也就是说:在行拳过程中,上下四肢始终对应。即两手始终在两脚尖上面,两肘始终在两膝上面,两肩始终在两胯上面。只限内外侧活动。其内不过中线,外不过脚尖,上不过眉毛,下不过膝盖。一概不能出圈,出圈即散,个别除外。同时,一心一意一气贯穿始终,亦不能散。不然何来快速连续的缠丝整劲而被历代尊为神拳?要走好立圆的劲,需要裆腰形成的合劲与其延伸的缠丝劲带动。走成立圆的劲,左右前后上下及其斜线方向皆能发劲出击,形成多重立体攻防体系。其初为掤捺挤按采挒肘靠技击八法,系太极雏形,已犹如八面玲珑八卦阵了。

第五步:就是要走出完整意义上的太极劲。以丹田带动肢体运转,其过程完全实现无缝对接,滴水不漏,浑身皆拳。此境界在当代陈氏小架门中,恐唯有一人可以做到------那就是一代宗师陈伯祥。

其次是勤。就是在学习期间要勤学苦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日必修。陈氏小架速度快,即便按传统要求一天练30遍,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清朝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曾评价杨露禅练拳云:杨进退神速,身似猿猴------绝非一趟拳要绕十几分钟,发一个劲要憋半天。据陈氏家谱记载:陈氏大架自陈长兴子陈耕耘始,而杨氏大架自杨露禅孙杨澄浦始则为世人公认。故其时杨练的是小架。其实,出于技击需要的太极拳速度都快,慢练多出于初学者和健身需要,或以为太极拳是气功者,或是高人另类障眼法罢了。笔者80年代到陈沟,当时村人练拳都很快,大架也较快,小架更快。且势子上无多大区别。无非小架发劲完整,快速,连续。而要做到这三点,圈就要小。因为圈大易散不完整,绕得远速度就慢,不完整速度慢就难连贯。关于速度,譬如开车。一挡起步,二档过渡,三档加速。四挡走省道,五挡跑高速。假若一辈子只开一挡二档,那么其技术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故陈沟俚语云:要想拳练好,就把圈练小。陈氏小架一路拳是两个手合绕一个大圈,路线稍长所以速度慢点。但由于不忸怩作态故弄玄虚无任何多余花哨动作,3分钟左右可练完。那么,一天练30遍也就90分钟。二路拳是两个手同时各绕一个小圈,这样的圈就比大圈小一半,距离也近一半,所以速度较快,一般2分钟可练完。那么,一天练30遍也就在1个小时左右。三路拳开始用拧劲,很小绕圈,距离更近,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缠丝劲了,所以速度更快更完整更连贯。一般1分钟左右可练完。那么,一天练30遍不到1个小时了。所以,修炼时间应该是挤得出来的。平常其他业余锻炼活动也大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练习陈氏小架练拳亦莫要过度,否则运动过量同样于健康无益,任何运动形式皆如此。君不见运动员退役一身伤,长寿二字不敢当。都是超负荷大运动量惹的祸。

其三是恒。就是要有一辈子的打算,持之以恒,如做学问。不能坚持到底只能得些毛皮或一无所得。实际上,小架练好3-4年,就可变为成手,即获得三层功夫,就可出师了,那时候想丢都丢不掉了。一旦出来功夫,好比刷牙洗脸,已养成习惯,一天不练手痒痒,这时就深深爱上了。进而,修炼要进入生活化阶段了。生活化即:行走坐卧,不离这个。工作生活都按拳理要求做。假如连走路都知道五趾抓地的话,此时即使不练套路,功夫也不会丢的,或许还有长进。此适用成手后,初学者按以上要求养成生活习惯当然更好了。自古少年练功夫,中年用功夫,老年养功夫。至于那些练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还不能出道,慨叹太极十年不出门者,基本上都是走着弯路没得到东西时的一声叹息。笔者就是走着弯路过来的,回头一看灯火阑珊处,原来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

其四是悟。就是参悟,爱动脑筋会领悟。这个是天性,不是师父能够教得会的。所谓练功者千人万人,成功者一人两人。大多数人是在此环节分出高低的。换言之,功夫不能死练,练不好就要停下来想,再问师父乃至向师兄弟请教,还可看书,师法先人,更不能一错再错,还练坏了身体。

(0)

相关推荐

  • 练拳身备的这“五弓”到底是什么状态

    武禹襄太极拳论中指出,太极拳用劲有"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的要求.太极拳有一身备五弓的说法,就是说躯干为一弓,两臂为两张弓,两腿为两张弓. 行拳时,这五张弓需要劲合一处,形成一个 ...

  • 【视频】陈氏太极小架拳---陈清环老师

    陈清环,又名陈执环.生于1947年,陈家沟陈氏十九世传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承人,当代陈氏太极小架拳的优秀代表人物. 曾任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会长,安徽临泉市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蚌 ...

  • 浅谈陈氏太极小架拳,练拳者千人万人,寒来暑往谁识其端

    陈氏太极拳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历代相传,自始祖陈卜迄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陈氏太极拳以道家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动制静,动静开合之理,采刚柔虚实之法,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技术技法.拳势动作 ...

  • 点赞!早年陈伯祥展示陈氏小架功夫!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 【视频】陈春生陈氏小架教学

    陈春生,1965年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第19代嫡亲后裔,陈家沟陈氏的第十九世,在这样的一个太极拳世家出生的陈春生自然太极拳打的很好,自幼就跟随陈氏太极拳的大师,也是陈春生的族叔陈 ...

  • 【视频】陈伯祥陈氏小架授课要领示范讲解

     陈氏小架要领解析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牵挂,思想沉静下来.脐以上不准有气,气下沉至丹田(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个人的中指中节叫寸).初学时知道把气 ...

  • 【视频】陈伯祥 | 陈氏小架教学

    "清风隐者"--陈伯祥,陈家沟陈氏18世,随18世陈克忠学习陈氏小圈太极拳,深得真传.陈伯祥多年来淡泊名利,躬耕乡间,隐居清风岭之上,传承陈氏小架太极.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 ...

  • 陈氏小架的核心“合

    陈氏小架的核心"合    陈氏小架拳在技术上,经常听到老师讲合,合最难,也是高级的技术范畴.拳无处不合,人无处不合.合裆,上下相合,周身相合.体合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合即出.没有合,就不是小 ...

  • 陈氏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小架的基本功夫 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招式少.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小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 ...

  • 【视频】陈清环 | 陈氏小架教学

    <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陈伯先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牵挂,思想沉静下来.脐以上不准有气,气下沉至丹田(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个人的中指中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