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文工团:一个入朝作战身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
1950年6月25号,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攻入朝鲜,一直打到鸭绿江边,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底,第二野战军三兵团12军从重庆出发,1951年3月下旬,他们入朝参战。随12军来到朝鲜的,有年轻英勇的战士,还有多才多艺的文工团成员,花腔女高音歌唱演员胡德琴就是其中之一。
胡德琴,1949年底,重庆解放以后报考了12军文工团,当时他17岁,是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音乐科二年级的一名女学生。她的艺术天分很高,经常扮演女主角。还没有等到上演,胡德琴和部分同志又被抽调到文工团三队,也就是歌舞队。也正是因为进了三队,胡德琴得以成为入朝的12军文工团队伍当中的一员。
12军进入朝鲜境内最初的20多天,基本上每一天都有夜行军。敌机经常来袭,为了减少伤亡,行军大多选择在夜间,一开始他们一夜可以行军六七十里,后来增加到一夜,走八九十里最多的一夜,曾经走了120里,所到之处不是荒野,就是废墟。
一日晚上有车,计划把重伤员转运回国,而轻伤员留在野战医院治疗,当时重伤员们非常不情愿被送回国治疗,轻伤员们天天盼着返回前线继续战斗。对于很多参军不久的文工团员来说,这是最初的战火洗礼,他们在参与送饭送水,照顾伤员饮食的过程中,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指战员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金城坑道战期间,文工团经常到阵地上去慰问部队,有关规定要求文工团员只能下到团,因为团以下的阵地上到处都是敌人的封锁线,危险太大,文工团员来时,团领导会使情况安排接通前线的电话,由女文工团员对着电话朗读手掌和祖国人民的慰问信,并且表演几个说唱小节目。
可是文工团员们并不满足于仅仅这样隔空鼓动,他们总是软磨硬泡,想方设法想走入营连,排,在战斗间隙,有的文工团员甚至爬进最前沿的猫耳洞,传达首长的慰问,送去来自祖国的关怀,把文艺送到前线。
比如描写金城防御战期间一场战斗的歌曲叫《邓翔麟》,赞颂了英雄王克勤连的班长邓翔麟突击爆破与敌人奋战的英勇事迹,邓翔麟所在的106团就是后来在上甘岭战役中战斗到最后胜利时刻的部队。
二
人们常说朝鲜战场,没有什么前方后方,随时随地面临着生死考验。
在第一阶段,12军文工团遭遇美军飞机轰炸。西南军事政治大学毕业的温风驰,积极的请求任务送情报到前沿之地,在完成任务返回营地的时候遭到敌机轰炸扫射,不幸中弹牺牲,而他心爱的小提琴也被炸成了碎片,这是12军文工团在朝鲜牺牲的第一位团员。
而当年9月遭遇的第一次空袭,对12军文工团而言是一次更大的创伤。
当时在准备国庆节迎接祖国人民慰问团的演出下,部队的文工团团员纷纷返回驻地。这是一个离12军指挥部很近的山沟,一开始为了安全起见,军首长特别只是把军部直属工兵营的驻地腾出来,给文工团这个地方绿树成荫,很隐蔽,山下有一条小河,流水清清。郁郁葱葱的文工团在山腰的绿树之间拉起了排练旁,29号早饭以后,各个节目组都在忙着排练,当时钟文龙在山沟里的掩蔽部排练表演唱阻击战之歌,小歌剧《一门火箭筒》。节目组也正在排练,棚里忙碌着,编剧简作曲,杨晓勇一边指导排练一边修改。忽然,敌机来袭了,一阵狂轰滥炸,排练棚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一发火箭弹袭来,节目组的七位同志当场牺牲。
根据文工团员王婷后来回忆说,现场惨不忍睹,杨晓勇的面部完全淌满了鲜血,战友们不忍心看着他的鲜血流淌,不停地像平时处理伤口一样,纷纷拿出自己的毛巾来堵在他脸,大家完全不能接受他已经牺牲的事实。
杨晓勇参军前是大学音乐专业三年级的女生,很有才华,遇难之前不久,组织上曾派他回国去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却因为他本人水平早已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被老师特批免修课程而归队。骤然失去她成为文工团员们永远无法释怀的悲痛。
但是文工团的战斗,一直是打不垮的,大家忍着悲痛掩埋好牺牲的战友,迅速补充演员,日夜加紧排练。敌人的仇恨,化为力量继承先烈遗址的演出。12军军党委颁发了一面锦旗上印着“战斗的文工团”六个大字,观看演出的祖国慰问团的同志们非常感动,不约而同的说,这场演出令人终生难忘。
三
抗美援朝不仅有战斗的壮歌,还有友谊的乐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表演了大量讴歌中朝友谊的文艺作品,其中有两部合唱作品让胡德琴终身难忘。第一部是以英雄战士任平昌的名字命名的歌曲。
1952年春耕时,由于朝鲜中青年很多人都参军上了前线,农村地区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劳动力极其缺乏,为了解决朝鲜人民占位置,用12军派出战士帮助春耕人平常所在的连队,当时奉命在距离前沿阵地30余里的白一珊构筑工事,他主动请缨担任帮助朝鲜人民春耕的突击队队长,帮助金大娘家抢种。
5月1号中,任平昌等三名志愿军正在农田耕作之际,敌人的一排炮弹呼啸而来,他不顾个人安危,帮助同志们找地方隐蔽时,自己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1953年3月1号任平昌烈士被追记一等功,获得二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
12军文工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歌曲《任平昌》,为了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和景仰之情。朝鲜人民回赠中国人民一首歌曲《我们亲爱的任平昌》。歌词写道:“如今已是秋收时光,这是你用血浇种的稻谷、高粱。一棵棵长得又肥又壮,我们要把它留作种子撒在全朝鲜的土地上,让你的名字遍地流芳”。
另外一首让胡德琴终身难忘的歌曲,譬如作家管桦,作词作曲家张文纲谱曲的故事大合唱《飞虎山》。
飞虎山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38军的一场著名战役。大合唱《飞虎山》里呈现阻击战中的一段友谊佳话。志愿军在飞虎山上战斗了五天五夜,已经三天没了补给,朝鲜人民冒着大风大雪,冒着枪林弹雨抢着上山给志愿军送饭。一位朝鲜母亲一心要把饭送上山,把一岁多的孩子放在山洞里。一个志愿军战士上山途中,半路上忽然听见孩子的哭声,循声而去,他发现了山洞里没人照看的孩子,就把孩子抱上山,以确保孩子的安全。最终,朝鲜母亲在山上找到了孩子,欣慰地发现,小宝宝正在志愿军叔叔的怀抱里。
这部接近于清唱剧的故事大合唱。包含了多个人物,他们以富有个性的音调,洗炼简洁的技法,歌颂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又突出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2军文工团表演《飞虎山》大合唱时,胡德琴扮演朝鲜母亲角色,是整部作品中唯一的女声独唱。那音乐的生命力持久而强大,让晚年的胡德勤每每捧起乐谱,都能顿觉时光穿越战场上的一幕幕,仿佛回到自己的眼前。
1954年4月,12军文工团回到祖国,历经三年战火的洗礼,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种子,深深地融入这群最可爱的人的血脉。他们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历练,视为自己人生的光源,把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毕生的理想和信念。
志愿军文工团的光辉岁月,唱出了他们英雄豪迈的青春之歌。
参考资料:《国家文化历史》
知生命之意者,可承生命之重。
hi~这里是青州从事,热爱你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