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陈官庄,为何是粟裕一生“最险一仗”?

血战陈官庄,为何是粟裕一生“最险一仗”?

原创趣史研究社2021-04-04 22:11:12

当陈官庄战役的胜利消息传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时,粟裕像以往无数个沉思的日夜一样蹲在巨幅作战地图跟前比划,这位日后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事天才,此刻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下来。

此次战争的巨大压力使他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复发,更别说为了追击敌军下达了几天几夜连续行军的命令后,他已经很久没有休息了。

作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也是这场大战的提出、策划和执行者,他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平生最擅长打险战的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场战役是他一生中“最险一仗”。

粟裕

战前的惊人“巧合”

中国人做事,向来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重要战役中尤其如此。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我军歼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为复杂的战役,陈官庄战役则是淮海战役最为关键的第三阶段。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之后,当我们翻看档案,发现在这场空前的大规模战役中出现了好几个“巧合”,在这些“巧合”背后,又有偶然中的必然在推动着战争整体的走向,使得这场战役成为粟裕一生无数次“险胜”中最为惊险和重要的一次。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948年,国共双方的军事天才们在惊人的“巧合”下同时将目光放在了江淮地区,凭借着多年作战的丰富经验和敏锐嗅觉,他们预感到下一场牵动最终结局的大战将会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地区打响。

在同一天,1948年的9月24日,作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的粟裕和作为国民党国防部长的何应钦向各自的上级指挥部提出了在淮海地区进行战备部署的建议。粟裕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并在后期的战争进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何应钦

而国民党蒋介石方面也向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下达了《对当前作战之指导指示》,确定部署以徐州为中心的防御战线,采用“一点两线”的防御部署,并制定“守江必守淮”的计划,将主要兵力集中于蚌埠附近以守备淮河。

在同年10月31日,双方再次“巧合”地同时确定了最高指挥权,粟裕推荐了陈毅、邓小平作为统一指挥指挥,而国民党方面白崇禧临时变卦,最终确定了刘峙对徐州的指挥权。

只到这里,我们已然开始惊叹双方在战争中惊人的感知力和直觉,在多年合作和抗争中,两军对对方的了解不可谓不深,然而在11月4日双方同时下达作战命令调动军队的举动,也是毫无人力因素的“巧合”,实在令人啧啧称奇。

这些“巧合”体现出的是淮海战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让我们感受到国共双方在军事指挥水平上不相上下的实力,在重要的战场上遇到策划上旗鼓相当且装备方面领先的对手,粟裕不可避免地感到了紧张。

淮海战役

险战之险

到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已经进行到了第二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黄维军团围困在宿县,这支配备了全美式优良装备的军团此时正着急地等待着蒋介石的救援,陷入了和在第一阶段中被全歼的黄百韬军团相同的境地,而黄维军团本来是千里迢迢从河南赶来援助后者的。

蒋介石自然是舍不得这支优秀战力的,只是先前派过去的援助部队不是在途中遭到解放军阻击就是被挡在了包围圈之外,无法进行有效救援。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给国民党军队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发去了电报,命令其带领30万人的军团从徐州南下救援黄维军团。

杜聿明其人,也是个传奇人物,在国民党军中被称为“救火大队长”,原因无他,只因其指挥作战很有能力,几乎在每一个危急关头蒋介石首先想起来的就是他,无论是辽沈战役告急时的空投锦州还是现在的淮海战役保全徐州,真的是哪里需要哪里搬。

杜聿明

杜聿明此时病痛缠身,却也不得不躺在担架上奔赴前线,他心里是很清楚的,徐州现在仍然是被蒙在鼓里过着纸醉金迷的安生日子,实际上已经是被关进笼子里的困兽,再不过多久就要迎来残酷的战争了。

为了不失信于蒋介石,他不得不去做这场困兽之斗,还要争取解了这困兽之围。此时蒋介石被淮海战局扰的心神不宁,身在西柏坡的毛泽东也没有闲着,他分析着战局,并在11月28日凌晨四点给淮海战役前线发去指示,决定在击破黄维军团后休整一个短时期,然后迅速夺取这场战争大棋盘上的最后一颗棋子——徐州。

毛泽东是见识过杜聿明的军事指挥才能的,所以就算大战局有利也不应该放松警惕,他揣摩着杜聿明的心思,料定杜必定会撤军,且无论向东还是向西撤退都大概率能够逃离解放军的包围,东边是解放军势力薄弱的两淮地区,西边是国民党华中“剿总”司令部,一旦让他逃离或者会师,都会为以后的战局埋下不可忽视的隐患。

毛主席

身在前线的粟裕在接到电报后也想到了这一点,杜聿明手下有三个军团,分别是邱清泉带领的第2军团、李弥的第13军团和孙元良的第6兵团,均是作战经验丰富且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硬碰硬实在不是明智选择,如何阻拦他们撤退并击垮这支身经百战的军队呢?

粟裕感到了头疼,万一棋差一着让杜聿明成功撤退,以后的危险将会比此刻成倍数增长。蒋介石将杜聿明叫去南京商量撤离路线以及援救计划后,隔天由潜伏在国民党军中任国民党作战厅厅长的我军地下党成员郭汝瑰提供的情报就摆到了粟裕面前。

可这份情报显示的信息让粟裕感到困惑不解,杜聿明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指挥官是不会选择水网交织的两淮地区撤退的,这会大大拖慢大军团行进的速度,但情报摆在这儿又不能坐视不理,粟裕的头更疼了。

事实上,杜聿明早就怀疑郭汝瑰的身份了,于是在作战会议中提出与蒋介石单独谈话,敲定了截然相反的撤退计划。如果此时粟裕选择听信情报,杜聿明不仅能够南下救援黄维,甚至能够重创我军主力,一切皆在粟裕一念之间,此战,无论对杜聿明还是粟裕来说,实为险中求胜。

粟裕

三、险胜

得益于对国军充分的了解和丰富的斗争经验,粟裕并没有一味相信情报,而是在坚持自己判断的同时做好保障,将阻截的主力放在了自己所认为杜聿明将逃往的西面,在情报所示的东面放置了少量兵力起警示作用,万一确实走向东面,只要消息及时日夜兼程依然可以赶上。

杜聿明不愧是大将,从南京回到徐州后立刻发起了正面攻击企图迷惑我军,掩盖撤退意图,但粟裕依据情报判断这是佯攻,并没有像杜聿明设想的一样自乱阵脚。

粟裕判定的路线是正确的,一路围追堵截之下,1948年12月8日,走投无路的杜聿明军团只能暂时驻扎在陈官庄,面对着我军密不透风的层层围困,盼望着依靠蒋承诺的空投物资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由于空投物资较少且被上层军官垄断,数十万被围困的国民党军队中出现了饥荒,饿死冻死者数不胜数。

粟裕

而由于新年的到来,经过党中央的批示,我军每名战士都获得了香烟五包、猪肉一斤的犒劳,更别说有各地的广大群众用小推车为前线战士提供源源不断地生活物资,这就是陈毅总司令所说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此时国军人心动摇士气低落,我军趁机对国军将士进行思想动员,大喇叭每天傍晚都会准时喊话,劝说国军投诚。随着军中环境越来越恶劣,从一两个士兵到后来的整班整连地投靠解放军,杜聿明真切地感受到了军心散乱,他自己的心也慌了。

在毛主席亲自拟定的围而不打的战略下,国民党的士气一天天被拖垮,蒋介石发来的电报也永远只有“坚持最后五分钟”,甚至没有解放军写的劝降书长,杜聿明心知自己是等不来救援了。

杜聿明

1949年1月6日15时30分,解放军华野司令部按照总前委的命令,展开了全面攻势。华野军一改此前保守缓慢的推进速度,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了进攻,直捣敌军中心。

虽然有蒋介石派出的百余架飞机进行轰炸,但杜聿明军团还是一溃千里,到1949年1月9日,杜聿明军团全体投降,伪装成一名军需官企图逃离的杜聿明也被识破俘虏,其余军官则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

凭借着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陈官庄战役告捷。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奠定了基础。

陈官庄战役

四、尾声

粟裕的心是放下来了,这惊险的一战总算胜利了,万幸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和指挥都没有出错,不然面对经验丰富实力强劲的杜聿明,是成是败还未有定数。

他看着窗外忙碌的战士和前来支援的老百姓,突然又觉得这场胜利是注定了的,自己一次次身陷险境兵行险着,为的就是全国人民能够得到解放,得到解放的老百姓自然会支持这支人民的军队取得胜利。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算不占天时地利,有了这份人心所向,到了再险的地步也一定会有一线生机吧。

收藏
举报
3 条评论
  • 关河85225天前

    打碾庄黄伯韬应该是粟大将到极限了

    回复7 
  • 粟裕,军事伟人!

    回复13 
  • 独立思考,判断精准,胆识过人,功劳巨大!粟裕是真正的战神!收藏,学习,点赞!

    回复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