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马其顿人与亚历山大帝国8
八、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印度—希腊王国
(一)巴克特里亚王国
巴克特里亚王国(约前256~前145),(Bactria,Kingdomof)公元前3世纪中叶希腊殖民者在中亚(位于现今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帕米尔西部地区,即位于现今帕米尔以西的阿富汗一带)建立的奴隶制国家。首都位于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尔赫)。“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现今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
(1)建国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此地后,即以此为其东方领地的统治中心。塞琉西王朝统治中亚时,更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公元前255年,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图斯一世(约公元前256年~前248年在位)趁安息人反叛塞琉西王朝之机,也宣告独立。最初的中亚希腊王国除巴克特里亚外,还包括阿姆河以北的索格狄亚那、以今谋夫为中心的马尔吉亚那和以今赫拉特为中心的阿里亚3个“撒特拉普”(Satrap,意为“省”或“郡”、“州”)。狄奥多图斯一世委派其亲属和功臣为各州总督。这样做,固然暂时巩固了其统治,但亦为以后的内乱埋下了祸根。
(2)发展
约公元前230年,索格狄亚那总督欧西德穆斯夺得王位。公元前208年,他成功地挫败了安条克三世率领的塞琉西军队长达两年的进攻,迫使后者正式承认巴克特里亚王国。其子德米特里一世(约公元前200年~前185年在位)即位后,乘印度孔雀王朝衰落之机,大举南侵,先后将中亚的喀布尔、印度河上游靠近喜马拉雅山西北部一带的犍陀罗和旁遮普等地纳入王国的版图。德米特里二世即位后(约公元前185年~前165年在位),继续向印度扩张,至公元前2世纪70年代时,中亚希腊王国的版图东起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恒河中游流域,西达波斯沙漠,南抵孟买湾,北界锡尔河,势力鼎盛。但此时,监领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的欧克拉蒂德斯发动叛乱,在巴克特里亚称王。从此,王国以兴都库什山为界,分裂为南北二朝,互相攻战。约公元前159年欧克拉蒂德斯被杀,其子黑黎欧克里斯继位。一些势强的总督或将军乘机割据一方,如一度强大的米南德,即在德米特里二世死后拥兵自立。帕提亚王米特拉达梯一世乘机两次攻入巴克特里亚。
(3)没落
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月氏兴起于中国西北部地区并西迁,给已经走下坡路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以巨大的冲击。马尔吉亚那和索格狄亚那相继为塞种人和大月氏人所占。公元前145年,黑黎欧克里斯(约公元前155~前135在位)被迫退往兴都库什山以南,巴克特里亚遂为大月氏人和部分塞种人所占。此后,残存于自喀布尔谷地至旁遮普地区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分裂为数个小王国,相互征伐不已。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初,控制喀布尔和犍陀罗地区的赫尔谟尤斯(约公元前70年~公元前40年)依靠汉朝使节和大月氏的力量一度势强,吞并了罽宾的塞人的王国,但是不久被月氏人用联姻的方式吞并。随着塞人势力和月氏势力的进一步推进,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历史从此结束。
(二)印度—希腊王国
印度—希腊王国(Indo-GreekKingdom)有时又称希腊-印度王国。于公元前180年到公元10年间,建立在古印度西北部和北部的诸多希腊化国家,起源于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在公元前1世纪后期入侵印度西北部,之后巴克特里亚王国在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部分与王国在中亚内陆的本土发生分裂,建立许多松散的且不同王朝的小国,并统称希腊—印度王国。疆域横跨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各一部分,而像是旁遮普的呾叉始罗(Taxila)、今日的锡亚尔科特(Sagala)和查萨达(Pushkalavati)皆为当时的重要都市,印度—希腊王国历任三十多位希腊化君主,并经常相互交战。
经历两个世纪的统治,印度—希腊王国在语言、符号、宗教艺术和建筑上把古印度、古希腊两个丰富文化融合一起,之后再扩散影响亚洲的其他地区,时至今日仍可以感受到这种印度—希腊式文化,尤其在佛教艺术上。
(1)历史
当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26年在印度西北部地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后,并建立许多在靠近中国青藏高原和新疆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西南部地区(时值中国的战国后期,当时中国的疆域尚未到达这些地区)古希腊殖民地如Bucephala(今日的杰赫勒姆)之后,更企图继续向印度东部进军,但他的军队由于长年战争早已精疲力竭而不肯东进,被迫撤退的亚历山大留下一部分军队维护他在印度的疆土。而其中许多部队随将军Eudemus和Peithon,sonofAgenor离开印度去参予继承者战争,给予新兴的孔雀王朝(前324~前187)一个大好机会,旃陀罗笈多随即占领许多希腊建立的军事要塞和城市,前302年,更迫使塞琉古一世放弃中亚的兴都库什山脉(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以南的区域从阿拉霍西亚直到印度的希腊领地,使当地许多希腊移民受孔雀王朝统治。直到前200年巴克特里亚王国德米特里一世继位,乘着孔雀王朝(前324~前187)衰败之际大举南侵印度,包括阿拉霍西亚、健驮逻和喀布尔河河谷都回归希腊人统治,开始了印度—希腊王国。
当时的印度人称呼希腊人为Yavana【可能是从爱奥尼亚(位于巴尔干地区)转化而来,当时泛指希腊化时的希腊人】,并记录当时Yavana甚至入侵到印度中部如华氏城、马图拉、今日的阿约提亚(Saketa)、Panchala。根据印度史料记载,当Yavana国王Dimita(德米特里一世)在华氏城以南七十公里处的王舍城时,听到羯陵伽国王迦罗卫罗(Kharavela)军势强大和英勇,随即撤退至马图拉来保存它意志消沉的军队。
尚未把新领土融合整合在一起,德米特里在公元前180年左右随即逝世。似乎经过一段混乱时期,以及国家可能陷入内战,曾是德米特里的一位将军阿波罗多特斯一世宣布独立于巴克特里亚,他统治著西旁遮普到健驮逻,可算是第一个印度—希腊国王仅仅统治印度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之后,巴克特里亚国王欧克拉提德一世击败印度—希腊君主,于公元前170到公元前150年统治印度北部一部分,而米南德一世是下一个相当重要的印度—希腊国王,似乎发起第二次对印度地区的入侵,他在印度—希腊诸国中统治疆域最大,已发掘出的钱币也是数量最多最广。
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记载:希腊人不仅占有Patalena一带甚至连绵到海岸包括索拉什特拉和信德的那些国家。
在印度也记载许多米南德的事迹,并描述他最终皈依佛教,佛教经典《弥难陀王问经》即是他向一位僧侣那先比丘问道的集子。
公元前130年巴克特里亚王国遭受来自中国新疆地区帕米尔东部地区的游牧民族塞人和大月氏入侵而灭亡。虽然印度—希腊诸国有兴都库什山脉相隔而幸免,但米南德逝世后的一连串内战,进一步衰弱希腊人的力量,使许多区域渐渐遭印度人夺回,推测之后西部的印度—希腊国王可能跟巴克特里亚欧西德莫斯王朝或欧克拉提德王朝有关,东部则可能是米南德的后代。又因从公元前130年游牧民族入侵巴克特里亚,断绝与希腊罗马世界的联系,之后也几乎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有关印度—希腊诸国的事迹,现代对这之后的历史重建主要靠考古和钱币发掘。
约公元前100年到前80年间,塞人开始从锡斯坦入侵今日巴基斯坦南部并逐渐侵入印度—希腊王国,约公元前80年年间塞人首领毛伊玆更建立印度—塞人王国,此后印度—希腊人只能在旁遮普西部残喘,直到在公元前10年左右最后一位君主被印度—塞人灭亡。
(2)艺术
印度—希腊王国的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除了在钱币上保持着希腊在人物雕刻上的优秀工艺外,还有生动的希腊佛教艺术,并把古典希腊文化和佛教文化融合一体,促成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发展,例如犍陀罗的雕塑揭示了希腊艺术对它的影响,“人神”的概念明显地是从希腊神话文化中启发出来的。
在艺术上来说,犍陀罗的风格以曲发、盖著双肩的披衣、鞋子或凉鞋和叶型装饰板为主。而希腊佛教艺术更受到接下来的印度—帕提亚人和印度塞人继承和发展。之后在进行了多个世纪的交流,这种佛教艺术扩散至南亚、中国、韩国、日本,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