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漫谈 ▏二之气谈火之《黄帝内经》中的“火热”

天人相应论“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热、火、暑,其本质皆为火,在五运六气理论中,暑热为天气,火为地气,《天元纪大论篇》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在四季属于夏季,配属五方为南方;应于脏腑则为心与小肠,在经络则为少阴少阳;对应于身体各部还包括舌、脉;情志活动表现为喜为笑。

火又分为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为二之气主气,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主气,二之气包含了占了三分之一的春季,三之气占了整个夏季,所以少阴君火相对少阳相火来说热度较低,在这里很多人难以理解,认为与“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的理论相矛盾。少阴君火主二之气排在少阳相火主三之气之前,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君在臣先,这样的排列才处于“当位”,这样的排列方式也体现了《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理论,春季阳光明媚,气温并不是特别的高,阳光明媚的环境更适合万物的生发,这符合君火“明”的特点;而三之气之后,气候炎热,气温到达一年的极限,万物也繁茂到了极点,符合作为相在其位谋其政的特点;同时这样的定位也符合中国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君主提供一个清明的环境,作为相去做具体的事儿,五运六气的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也遵循这个观念。

“火热”之为病

在《黄帝内经》中对火热病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刺热篇”和“运气七篇”中,其中“刺热篇”主要论述五脏火热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运气七篇”则分别论述火运太过、少阴少阳的司天在泉以及胜复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原则。

(1)五脏火热病

①肝热病

《素问·刺热篇》曰:“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又曰:“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素问·痿论篇》曰:“肝热者,色苍而爪枯。”

②心热病

《素问·刺热篇》曰:“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又曰:“心热病者,颜先赤。”《素问·痿论篇》曰:“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

③脾热病

《素问·刺热篇》曰:“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又曰:“脾热病者,鼻先赤。”《素问·痿论篇》曰:“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

④肺热病

《素问·刺热篇》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又曰:“肺热病者,右颊先赤。”《素问·痿论篇》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

⑤肾热病

《素问·刺热篇》曰:“  肾热病者,先腰痛酸,苦喝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又曰:“肾热病者,颐先赤。”《素问·痿论篇》曰:“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2)五运太过不及火热病

①火运太过之火热病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嗌、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呜,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所胜受病,故而肺金受邪;疟者,《素问·疟论篇》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皆荣气之所食也。”张介宾谓:“火邪伤阴,寒热交争,故为疟。”火犯肺金,壮火食气,是以“少气、咳喘、血嗌”,仲圣曰:“热病,口渴,喘,嗽,痛引胸中,不得太息,脉短而数,此热邪乘肺也,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主之。”肺与大肠相表里,火热下移大肠,则“血泄、注下”;《灵枢·决气》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痹,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火热之邪,最易耗伤气血津液,是以“嗌燥、耳聋”;若火炎上焦,亦可见“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诸症;《脏气法时论》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至于“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诸症,此本脏自病也。《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骨痛者,水亏也,火热之邪下竭肾精之故。《玉机真脏论》曰:“(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夏脉,心之脉也,火盛则太过,太过则“身热而为浸淫”。凡六戊年,若遇戊子、戊午年,少阴司天,遇戊寅、戊申之岁,少阳司天,此四年皆为天符,其热尤甚,故曰:“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呜,下甚,血溢泄不已”。

②金运不及之火热病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

岁金不及,炎火盛行,首先犯肺,故多见肺系疾病及与肺相表里的大肠疾病,诸如“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等。

③金运太过,火气来复之火热病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岁金太过……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

金运太过,肝木受邪,火气来复,复气病势汹涌,故而“暴痛”、“咳逆甚而血溢”。

(3)六气司天火热病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溢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无论少阳司天还是少阴司天,皆为火热之气偏盛,首先犯肺,“革金且耗”,而出现“咳嚏鼽衄鼻窒”,甚至“疮疡燔灼”等症状,其发病与火运太过之年发病基本相同。少阳司天病症除了肺系疾病外,脾胃中焦也比较多见,盖因少阳属木,木盛克土之故。

4.六气在泉之火热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呜,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䪼(zhuō)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又曰:“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少阴在泉与少阳在泉发病基本相同,且多表现为中焦,主要是因为在泉之气属地气,且主下半年,气机开始收藏,火势也多向下的缘故。

5.六气偏胜之火热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又曰:“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少阴少阳之胜,指客气而言,从《内经》可以看出,其症状多表现在中焦脾胃,火热下迫大肠的症状;少阳偏胜较少阴偏胜多出少阳之脉病症“耳痛”、“善惊”以及厥阴心包症状“谵妄”。

(4)六气在泉火热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呜,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䪼(zhuō)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又曰:“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少阴在泉与少阳在泉发病基本相同,且多表现为中焦,主要是因为在泉之气属地气,且主下半年,气机开始收藏,火势也多向下的缘故。

(5)六气偏盛火热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又曰:“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少阴少阳之胜,指客气而言,从《内经》可以看出,其症状多表现在中焦脾胃,火热下迫大肠的症状;少阳偏胜较少阴偏胜多出少阳之脉病症“耳痛”、“善惊”以及厥阴心包症状“谵妄”。

(6)六气复气火热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燥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炲,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又曰:“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热,介虫乃耗。惊瘈咳衄,心热烦燥,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瘈;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溢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复气发病较一般情况病势更重,更急迫,复仇之气,焉能不重?

小结

无论少阴君火还是少阳相火,抑或是火、热、暑,其致病,大同小异,无外乎所胜受病或者本脏自病。至于相关治疗,我们后文有专篇论述,此不赘述。

五运六气漫谈“风”系列文章回顾:

(1)五运六气理论源流浅说

(2)运气历浅说

(3)初之气谈风之《黄帝内经》中的“风病”

(4)初之气谈风之《伤寒杂病论》中的“风病”

(5)初之气谈风之风药浅识

(6)初之气谈风之“风气”之治

作者简介

陈越,字法睿,号风徽,彩云之南人。执业中医师,五运六气临床实践者,擅长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各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病;传统文化爱好者,琴棋书画诗酒花皆有涉猎,柴米油盐酱醋茶点缀生活。

就诊请预约:15729372985(微信同号)

落霞云归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