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先进篇(十五)
01
原 文
先进第十一
11.15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02
释 解
在老师后期的弟子中,子张天分较高,有慷慨激扬之气度,而子夏则忠厚笃实,常常显得内敛拘谨。子贡想知道老师对这两位师弟的看法,于是问老师:“子张和子夏这两人哪个高明一些呢?”老师说:“这两人都有所不足:子张这个人心高志远,行事张扬欠踏实,常常会犯过头的毛病;而子夏这个人笃信内敛,行事守礼拘谨,常常有不到位的毛病。”子贡说:“这样说来,子张似乎要比子夏高明一些吧?”老师说:“礼仪道义讲究的是得中道和谐才是高明。处事过头的人,自认为要比不到位的人强一些,其实他的知行,已经偏离中道谐和,与那不到位的人是一样的毛病,何来高明呢?”
03
释 字
问
《说文》:问:讯也。从口门声。亡运切。
《玉篇》:问:亡粪切。讯也。《周礼》:“待聘曰问。”
汉字“问”从口门声,本义是询问、问讯,也指询问的问题。引申指探讨、论难、诘问。又指周代诸侯国间一种相互拜访的礼节,也指男女订亲,引申指馈赠、探望、看望、问候。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老师对“由之瑟”“升堂未入于室”的点评,让人们从子路的弹瑟之“过”中,体悟化仁成德“尊德性”面向是学成君子“道问学”面向的转向和超越,把握君子文质彬彬的中道厚德的质朴。本章通过子张、子夏在学成君子的“道问学”阶段之“过”和“不及”的述说,让弟子把握礼对君子的行为规范适度的调节作用,把握礼对“过”的抑制,对“不及”的提撕规范纠偏之功效,从而感悟君子“从先进”的面向,把握礼的中道质朴的“化仁”之功能。
在老师后期的弟子中,子张天分较高,有慷慨激扬之气度,而子夏则忠厚笃实,常常显得内敛拘谨。子贡想知道老师对这两位师弟的看法,于是问老师:“子张和子夏这两人哪个高明一些呢?”老师说:“这两人都有所不足:子张这个人心高志远,行事张扬欠踏实,常常会犯过头的毛病;而子夏这个人笃信内敛,行事守礼拘谨,常常有不到位的毛病。”子贡说:“这样说来,子张似乎要比子夏高明一些吧?”老师说:“礼仪道义讲究的是得中道和谐才是高明。处事过头的人,自认为要比不到位的人强一些,其实他的知行,已经偏离中道谐和,与那不到位的人是一样的毛病,何来高明呢?”
本章需要注意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并不是“从后进”的“道问学”视角的结论,而是“从先进”的“尊德性”视角的结论。钱穆《论语新解》:“过犹不及:射皆未及鹄,即是皆有差失,更无所谓孰胜。……本章不当以《中庸》'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为释。子张既非贤于子夏,子贡亦非视子夏为不肖,且亦不能谓贤犹不肖。”本章“过犹不及”既是孔子强调标准问题,也是展现其方法论的实践面向问题。孔子期望子贡能够通过“过犹不及”的言说教导,体悟到其从先进的“尊德性”的一贯之视角,尽早从“道问学”的博闻强识中有所超越而转向。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