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兴衰史(四):日不落的荣光
上一篇讲到:
英国在加强王权的过程中,与欧洲大陆发生了重大的分歧。
比如法兰西王国,法兰西强化王权之后,建立起官僚系统雏形后,就不再召开三级会议了。
而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则采取了另一种路线。
那就是强化下议院打击上议院贵族,因为下议院本来代表的就是平民阶层,平民为了反对贵族,必然会和国王一条心,而且约束国王的也是上议院。
所以下议院就没有解散的必要。
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国会制度得到了最后的完善。
王权
从国王的角度看,这并没有削弱他们的权力,反而是加强了平民阶层的权力。
下议院从来都没有过享受过政治权力,以前都是国王和上议院的贵族们讨论,下议院恭恭敬敬的在门外等讨论的结果,然后卑躬屈膝的到国王和贵族面前,听取商讨的结果,再把结果传达给下议院。
国王贵族都支持了,那么我们这些平民还敢说什么呢?
而现在国王增加了下议院的权力,有事要和下议院商量,下议院看到国王对自己这么重视,简直就是受宠若惊,于是他们反对贵族的热情,反而比国王本人更高了。
以至于到了伊丽莎白女王都感觉,他们只是忠君,而不是爱国。
这个程度甚至超过了伊丽莎白本人的意愿,因为伊丽莎白虽然想扩大王权,但是没想摧毁整个封建制度,他没想像法国一样,想让整个贵族阶级去死,一切权利归国王本人。
即便如此,下议院还是非常崇拜伊丽莎白女王,因为各个市镇的市民阶层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伊丽莎白一世
这就是英法路径的区别,英法虽然都是和平民联合,打击贵族。
但是法国选择了从平民之间选出官吏,通过官僚机构打击贵族,完全废掉了封建制度下的国会。
而英国则是强化下议院,把国会变成一种制衡贵族和教会的力量。
虽然英法双方的路径不同,但都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英国的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和法国的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
他们的成就很相似,但之后发展的方向就不一样了。
法国从此就没有了国会,只有行政官吏,税收随之也不断扩张。
最后人民阶层发现,他们失去了国会,而面对国王和行政官下,完全失去了保护。
他们觉得只要打倒了贵族日子就好过了,但是现在面对国王,而国王的权力已经扩张到他们无法控制的地步了,这不但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而且也无法反抗,至此法国就成为了一个绝对君主国。
而英国,平民阶层的下议院仍然存在,下议院虽然和国王是一条心的,是为了打击贵族们而存在的的。
但在英国国王的权力也开始向法国一样,在贵族势力衰弱的情况下,开始向人民要权,也要求进一步扩张权力和税收的时候,国会就限制了国王。
国会拿出原先的习惯法说,我们英格兰王国自古以来议会的权力就是神圣的,他们依靠国会这股势力,甚至可以与国王翻脸。
在英格兰的都铎王朝时期,王权肯定是比兰开斯特时期君主立宪制扩张了,因为他摆脱了上议院贵族们的限制,但是仍不像法国那样,可以称为绝对君主制的国家,因为他没有摆脱封建宪制的遗产。
此时的英国来到了一个历史的分界点,当时没有人能够判断,英国是否会成为法国那样的绝对君主国。
查理一世,其实他本人是想把英国变成绝对君主国的,他派他的议事长到议会说,没错,我们英格兰自古以来都是和欧洲其他封建王国一样,是由国会掌权,国王是按照法律办事的。
但是你们看法国和西班牙,他们加强了国王的权力,解散了了议会,于是富国强兵。
现在欧洲各国已经不要议会了,只有我们英国还有,我们现在还有议会,你们这些议员,是不是要感谢你们的国王,就是我,非常的仁慈和明智呢?
我这个的国王,比起法国或是西班牙要仁慈得多,如果我不来和你们商量,直接把你们解散了,你们又能拿我怎么样?
所以你们就不要给脸不要脸了,好好配合你们仁慈的国王吧。
按照查理一世的意思,你们应该感恩你们仁慈的国王才对。
但是英国国会议会,不但没有配合国王进一步的要求,反而把一些在伊丽莎白时期已成惯例的权力收回。
比如垄断公司的权力。
伊丽莎白在王室收入不足的情况下,但是她没有法兰西的无限征税权,于是他就授权,我把某个贸易包给王室,这个贸易赚的钱都归王室。
这样国王就获得了财政,这引起了国会的不满。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损害了消费者,因为如果强制垄断这个贸易的话,他为了多赚钱,一定会提价,最终受损失的一定是消费者。
暴力所到之处,市场荡然无存。
所以国会就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议题,就是“面包不再内吗?”,就是讽刺国王的。
现在你把葡萄酒垄断了,矿产垄断了,纺织垄断了,只有面包还在随便卖,如果你下一次把面包都垄断了,那我们干脆都挨饿算了。
伊丽莎白此时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她说,我是爱我的子民的。我之所以垄断这些行业,是因为我不能像法国或西班牙那样横征暴敛。
如果我像西班牙那样,你们不是会更糟吗?
虽然你们国会不给我钱,但我还是愿意倾听民意,取消几个行业的垄断权。
当然她还是保留了几个垄断的行业,但在当时下议院权力还不大的时候,议会得到这个结果是非常感恩戴德的,所有议员一致欢呼,女王陛下万岁,我们誓死效忠女王。
但是到詹姆斯一世即位的时候,国会就不再满足于现状了,他们要求把整个垄断权全部取消,这一点伦敦市的资本家眼光倒是特别远。
其实从国王的角度看,他加强王权其实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在欧洲的几百年混战中,英国那种封建式的军队完全就不够看了。
因为英国在百年战争后,长期与欧洲大陆隔离,孤立于主流世界之外,已经完全跟不上军事革新了。
查理一世意识到了这个情况,我们必须要富国强兵,不然落后就要挨打了。
尤其是当他知道了罗克鲁瓦一战,法国和西班牙那场决战,当时的英国人是绝对打不来的。
到了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英国的地位在国际上很差劲,因为别的国家打仗都是动真金白银的,而英国没办法参与这种规模的战争,只能派出使团去各国谈,你们不能这样打,大家以和为贵不是很好吗?
而英国又没有舌战群儒的本事,欧洲各国非但没有理英国,反而把英国当成了笑料,别人打仗都是派兵来,英国打仗是派舌头来。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国王意识到,就是因为国会把国王管得太死,打仗肯定是要花钱的,法兰西西班牙之所以兵强马壮,靠的就是无限征税权。
而英国不行,英国既没钱发军饷,也没有钱买武器,这个仗是没法打的。
英国要想与列强竞争,要强富国强兵,那么也一定要像法国那样征税,这就是查理一世当时的想法。
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国家,是为了整个英国。
你们国会不识大体,意识不到严重性,再不给钱就会害了整个英国。
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看,的确法兰西和西班牙是主流的,只有英国和我们之前讲的波兰坚持了之前的封建传统,国王没有无限征税权,而波兰不断衰退,都被瓜分了。
英国好在四周环海,同时海军也不差,而所谓的海军,实际上属于王室的不到十分之一。
大部分的舰艇都是伦敦市和其他市自己出钱建造的,国王不过是给了个“皇家海军”的名号。
说是皇家海军,其实压根和国王没什么关系,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就是这样的。
他的海军司令,霍华德,是自己出钱造的舰艇,买的武器,国王压根就没钱,也打不起仗。
西班牙无敌舰队过来的时候,皇家海军出海迎敌,没过几天伊丽莎白就下令,快撤吧,女王没钱了。
因为出海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所以赶紧回来,不然就没有补给了。
这时西班牙人还在附近,撤是没法撤的,海军上将一咬牙,说这钱我自掏腰包帮你出了,女王得到回报松口气说,那你们爱打多久打多久。
就在海军上将接到女王命令的第二天,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就来了。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海军上将自掏腰包,按照女王陛下的命令,女王没钱打仗,大家都撤了吧,那么西班牙第二天就长驱直入,打到英国本土了。
正是因为皇家海军自己还有钱,各个城市自己也有点钱,希望能从西班牙那抢点战利品,同时海上贸易不能被断绝。
这样才把西班牙人挡住了,等于是打了一仗私人战争,如果完全依靠国王自己,如今你可能就看不到英格兰王国了。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查理一世,其实英国本身的军事制度并没有改变。
包括后来威震世界的英国皇家海军,实际上就是国王给的一个头衔,皇家海军只是名义上的。
与其说他们是国王的将领,不如说他们就是私人船队的船主。
这些人的钱哪来的?
就是各地的资本家,他们希望通过海上贸易获得利益,或者打败西班牙捞点战利品。
于是大家成立一个公司,招聘船长、招聘水手。
国王是不给钱的,只是给个名分,你们去打吧,打赢了分钱,打输了活该。
然后这帮人就带着自己组建的舰队,去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了,而且居然打赢了。
英国就是这样准备战争的。
所以你完全可以理解,查理一世,他去过欧洲大陆,看到欧洲各国的制度的时候,他的感觉是我们太落后了,要迎头追赶才是,可现在国会还要限制他的权力,简直就是不识大体。
于是英国内部出现了矛盾,导致了英国的内战,国会这边是要保护私人财产的,反对国王扩权,并借助宗教改革吸收了有产阶级和新教徒的力量。
最终联合苏格兰和荷兰打败了国王,但此时英国马上就陷入了法统不确定的局面。
国王是打倒了,可新的政治如何安排?
审判查理一世
我们虽然不想给国王钱,但是为了打击国王,或是保卫家园,还是需要军队的。
这些军队和国王想建立的军队一样,同样是要花钱的,而且似乎并不比国王花的少。
之后国会征的税,比国王之前想征而没征到的还要多,这就很讽刺了。
也就是说,我们为了拒绝国王征的一小笔税,最后为了反对国王反而征了一大笔税。
就在政治利益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发生了军事政变,成立了克伦威尔的护国公政府,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克伦威尔自任“护国公”。
而克伦威尔同样解决不了征税的问题,于是他也落入到查理一世同样的处境。
到克伦威尔死的时候,英国政府的财政已经处于破产的状态,结果导致了王政复辟。
王政复辟后大家发现,国库里一个子都没剩下,国会不得不拨给国王200万英镑。
在当时,200万英镑可是笔巨款,甚至比之前的查理一世要的钱更多。
如此看,国会等于是完全做了无用功,没有阻止国王扩权征税的脚步,但是个结果实际上发挥了藏富于民的作用。
英国财政开支的增长,远远慢于法兰西和西班牙,常年不如法兰西的十分之一。
那剩余的钱都去哪了呢?
既然国王拿走的那一块蛋糕比较少,那其余的部分分给谁了呢?
那就是资产阶级和地主,特别是伦敦的新兴资产阶级。
同样的一块蛋糕,在法国,落到了国王手里,变成了军队和官吏。
在英国,落到了资本家和各地乡绅手里面,这些资本家后来构成了英国的政治主力,他们的势力强大后,通过国际贸易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了世界的中心和秩序输出者。
而法国因为没有办法限制国王的财政增长,那些本来可以做资本积累的这块蛋糕,被法国花掉了,拿去打仗了,因此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明显落后于英国,而这个区别一直影响了近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