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以尿蛋白的“ ”多少判断病情轻重?不能,应该看这4个方面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肾病患者去医院看医生时,医生都会要求患者先做最简单的尿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尿蛋白的多少及尿中红细胞数量等指标。其中尿蛋白这一指标,可通过“+”来表示,分别为“-”、“±”、“1+”、“2+”及“3+”,有些医院的尿常规中还可能有“4+”的尿蛋白,等等。尿常规中尿蛋白显示为“-”则表示尿常规中未发现有尿蛋白;尿蛋白显示为“±”则表示尿蛋白为半个加号(即微量);其它的1+、2+、3+及4+则依次类推。尿常规中尿蛋白的“+”越多,则表明这一次尿液中排出的尿蛋白的浓度就越高。

问题就来了,能否以尿常规中尿蛋白“+”多少来判断肾病患者的病情的轻与重呢?

正确的回答是:不能。

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尿常规中尿蛋白的“加号”多少,只能反映患者这一次尿中蛋白质的浓度,即尿蛋白的“加号”越多,则说明患者这一次尿蛋白浓度就越高。然而,就算尿常规中尿蛋白没有加号(即“-”),也不能说明患者一天24小时尿液中完全不排出蛋白质。另外,就算尿常规中尿蛋白有“3+”或“4+”,也不能说明患者一天24小时尿液中就一定有非常多的蛋白质排出。在晨起超空腹时、发热及大量出汗后、高温环境下、消化道大出血及其它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严重不足等特殊情况下检测出尿蛋白“3+”或“4+”,实际上患者24小时尿蛋白总量不一定是很高的,此时若以此作为判断尿蛋白多少的依据,显然是错误或不准确的。

既然尿常规中尿蛋白“+”号并不十分准确,那为什么还要做这一检查?这是因为,检查尿常规,它可作为肾病患者的初始检查与筛选检查。尿常规的检查结果中,不仅有尿蛋白“+”号,还有尿红细胞数量、尿比重及尿白细胞数量等指标,对初步判断病情都会有一定帮助。

如何才能弄清楚肾病患者的尿中到底有多少尿蛋白呢?这就需要患者做进一步检查,即留取患者的一天一夜24小时尿液,然后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这才是判断患者尿中蛋白最为准确的化验指标。

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为≤0.15克,则说明患者的尿蛋白是“正常”的,就算尿蛋白偶尔出现“+”号,也不能说病情严重或肾病加重了。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为>0.15克且不足1.0克,则说明患者排出的尿蛋白为“少量”。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为介于1.0—3.5克之间,则说明患者排出的尿蛋白为“中等量”。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为≥3.5克,则说明患者排出的尿蛋白为“大量”。

谈到这里,或许肾友会说“大量蛋白尿的肾病患者一定比中等量蛋白尿的肾病患者病情严重,中等量蛋白尿的肾病患者一定比少量蛋白尿的肾病患者病情严重!”。如若这样认为,也是不全面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高,只能说明患者排出较多的尿蛋白,并不能说明病情一定就很严重。比如说,微小病变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都很高,可以达到大量蛋白尿水平,然而,绝大多数微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都很好,也几乎不会进展成尿毒症。

那又该如何判断肾病患者的病情呢?除了需要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之外,还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综合判断病情。

一.原发病与病理类型

比如IgA肾病1-3级与微小病变等患者,相对来说,其病情是较为轻的;比如狼疮性肾炎Ⅳ型、糖尿病肾病Ⅴ期及新月体肾炎等,相对来说,其病情是较为严重的。这就需要弄清楚患者的原发病和/或病理类型。

二.危险因素是否还在

仅有尿蛋白升高,不能完全说明病情严重,反而更多需要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如未控制的高血压、并发难以治疗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血栓与栓塞性疾病等等,都说明此时患者的病情严重。

三.对药物疗效的反应

尿蛋白再怎么高,如若在用药后,肾病患者的疗效很好,病情逐渐获得缓解,则谈不上严重。相反,就算尿蛋白不是特别高,若经治疗后,肾病患者的疗效不明显或无效,则提示长期预后差,病情反而是严重的。

四.慢性肾病所处阶段

慢性肾脏病(CKD)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CKD 1—5期,是以肾小球滤过率来作为分期依据的。当肾病患者到了CKD 5期一定比CKD 4期严重,依次类推,CKD 2期比CKD 1期严重等等。

肾友明白了吗?诊断肾病与判断病情,尿蛋白“+”号要查,更要化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然而,要想准确判断病情轻与重,还需要综合分析如上四方面的因素。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作者周逊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