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黹留香——巧做玲珑枕-拓展篇
拼布玲珑枕
笔者预设的制成品尺寸长宽高均为10cm,仍然计划制作成微缩版的玲珑枕针插。
1. 纸样:净尺寸对角线长度5cm的正方形48片,底边长度5cm的直角等腰三角形24片,所有裁片加放0.5cm缝份。
2. 裁片:这里将48片正方形裁片分成AB两种颜色各24片。本例使用16姆米真丝素绉缎,面料背面进行刮浆处理,这样十分方便将缝份扣边熨烫备用。
3. 粘衬:在试缝之后笔者感觉经过刮浆的真丝面料厚度依然不足,遂加贴真丝用薄型粘合衬予以补救。
4. 外角拼缝:苔绿色正方形每组三片拼合作为立方体的外顶角,共缝8组,这里用表面可见明针缭缝,顶角自然凸起。
5. 内角拼接:每组三片深蓝色三角形如图拼合成为立方体的内部顶角,同样缝8组。(三角形两两缝合最长的底边非两条等腰直角边。先取两个三角形对合,由长边的一端开始缝至中点止,再拿另一个三角形的长边与余下开口对合拼接。)此处由背面缭缝,这样做不是为了隐藏表面线迹,目的是令内部顶角自然地向内凹陷。
6. 内角延展:内顶角蓝色外缘的各条直角边分别接缝红色正方形,此处用表面可见的明针缭缝。除蓝色内顶角从背面缭缝不露线迹之外,其余各边都从正面缭缝。
7. 组合:在上一步骤基础上组合外顶角,这一过程用文字不好描述,需要发挥空间想象力,笔者自己在试做过程中也缝错拆改了好几次方才正确完成。
8. 填充:欧美地区制作针插时广泛使用核桃壳颗粒,对针可以起到研磨作用,从而使长期不用表面生锈的针回复光滑。薰衣草干花带有淡淡的香味,能减压和舒缓情绪,将这二者混合填充针插。从预留的小口填充,可以使用漏斗,建议尽量填实,成品形状才会更加坚实立体。
9. 完成:在成品上便可看出使用两色小方块营造的撞色分区效果。
这款并非传统结构的玲珑枕,更加接近拼布的概念,同样做到了中空六孔的效果。与前一篇微信的拓展思路相同,这款拼布六孔枕具有变化创新的广阔空间。例如做减法,将四片红绿正方形合并成一整片的简化做法,如下图示意。
还是以这款拼布玲珑枕为基础,也可以增添手工细节做加法。
铜钱纹拼布玲珑枕
铜钱纹是我国传统拼布纹样,各民族都喜欢使用。
拼布铜钱纹的做法不止一种,下面这种铜钱纹实际是由若干正方形单位组合而成的,我们便可利用这个正方形元素来制作上面介绍的拼布玲珑枕。
1. 净尺寸裁剪图如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cm。
2. 面料:植物蓝靛染色的面料天然具有不同色阶,互相搭配起来和谐自然,是既安全又十分值得期待的选择。
3. 按照所需数量裁剪布块,48片圆形需要加放缝份,48片正方形无需加放缝份,这里仍分AB两色,而24片直角等腰三角形裁成正方形加放缝份,沿对角线折叠扣边做成双层。
4. 缝制单个铜钱纹的详细方法:首先,正方形在上与圆形对正相叠,然后沿正方形直边扣回圆形多出弧形部分(可做疏缝临时固定),将弧形边缘的缝份折进以暗针缝固定,四处尖角务必处理精致整齐。
关于方块与圆形叠放时的相对纱向问题,笔者经过试验认为并无特别要求,经纱方向一致、经向互相垂直或者倾斜夹角45˚斜放均可,不会给后面的缝制过程以及完成效果带来明显差异。
制作单位铜钱纹的材料工具可以随身携带,充分利用小块时间,将工作量化整为零,这样做也能令多次重复的操作显得不至于过分枯燥。
5. 合计需要完成正方形铜钱纹单位AB两色各24块,直角等腰三角形24块。手工缝制难免误差,全部做好之后通过熨烫整理使每块的形状尽量规整。
6. 若将这些单位平面拼接组合起来便是常见的铜钱纹拼布。
7. 下面开始组合玲珑枕,这里尝试与针插不同的拼接程序。先将两A两B拼缝成大方块,共12块,再把三角形每三个一组立体拼接组合成内顶角,共8组。
8. 三个大方块与一组内顶角组合为玲珑枕的一角。内顶角的缝迹隐藏在内部,其余拼合缝迹外露,尖角汇聚点要求缝合美观整齐。
9. 组合过程继续,文字表述无能,大家看照片吧。
10. 完成,铜钱纹由二维平面变成三维形状,站立了起来,大量斜线和弧线令这款玲珑枕显得更加活泼灵动。
11. 成品尺寸长宽高均为18cm,与第一篇微信中的作品尺寸相同,但内孔更加宽敞通透,各边均是圆柱体。本件玲珑枕混合装填决明子与蚕砂,用量为7斤左右,在相似的饱满情况下,与装填荞麦皮相比分量十分压手。
笔者的心得——做手工也是悟道
这篇微信记录的是前后两件拼布玲珑枕的真实制作过程,笔者自己从零开始,也是在不断摸索,尝试寻找更加方便简洁、实用可行的方法。制作第一件针插作品时,组装过程不仅繁琐而且操作困难,每一个小布块都需在头脑中模拟所在的立体空间位置,反复比量才能决定下一步该与哪条边拼接,缝上去很可能却是错的。返工多次之后虽然最终得以完成,但过程曲折,事倍功半,就连如何才能利用照片和文字把程序介绍清楚都令人苦恼。其后在设计拓展方案时,想到了文中提到的“四合一减法”,即把4个小方块合成一个大方块,于是制作第二件时改变了组装程序。从单位纹样角度来讲铜钱纹是做加法,但是组装是按照减法思路走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此后的拼接过程变得明晰易懂,并且杜绝了错误,小小的调整显示出正确方法所发挥出的关键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研究民族传统服饰工艺时,仅仅关注完成作品的图案、配色、历史和寓意是不够全面的,对制作过程的详尽记录、入微观察、分析归纳十分必要与迫切。“过程揭示工艺思想与逻辑”,很多宝贵的民间智慧植根于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常劳作之中,这些经过一辈又一辈能工巧匠改进之后流传下来的工艺过程既行之有效,又易于教学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束语
玲珑枕制作教程系列微信到此暂时告一段落,欢迎各位读者把自己制作的玲珑枕作品照片、家藏的宝贝耳枕、玲珑枕,以及与之相关的珍贵记忆、老照片等发送至民族服饰博物馆邮箱bwg@bift.edu.cn,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说不定你的作品和故事就会出现在下一篇公众号微信中哦!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
http://www.biftmuseum.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16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微信号:biftbwg
校内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注: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闭馆,疫情期间暂不对外开放)
民族服饰博物馆硕士点简介
民族服饰博物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致力于民族和传统服饰的收集、整理、研究,大量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参与到整个科研教学过程中,博物馆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目前博物馆设立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同时也是学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项目的实践基地,并建有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围绕教学科研需要与各大文博单位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古代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
开设研究生课程有《民族服饰创意设计研究》、《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概论》、《中国民族服饰装饰研究》、《博物馆学概论》、《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中国古代织物研究》、《中国民族服饰造型研究》等。
基于馆藏实物测量,结合田野考察、实验考古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统筹各种资源渠道展开教学,形成机制灵活、渠道互通、体系开放的培养体制,以传统服饰的材料、形制、结构、图案、色彩、工艺研究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先人的造物思想和技艺,在传承中感悟民族服饰并寻求创新之道。
微信版权归属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