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行:同里古镇游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人们常说江南水乡古镇太多类似,太多雷同了,去一个可以窥全部,其实我觉得雷同固然是有的,但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有各的韵味。历史文化成因不同,民俗特色不同,如果时间允许,也是有必要去逛一逛的,这就是我去同里古镇旅游的原因吧。
同里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有文人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我的同里之行依然是从上海乘坐旅游大巴去的,到达同里的时候快11点了,下午4点又将乘坐旅游大巴返回上海,所以在同里可以待近5个小时……
同里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清嘉庆《同里志》记载,从宋元明代起,同里已是吴中重镇。同里1980年被列为国家太湖风景区景点之一,1982年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镇,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可见同里古镇在江南古镇中占据着非比寻常的地位。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以“水乡古桥”著称。众多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密集于此。最为出名的桥-“同里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碧水映古桥,绿树藏娇影,很是一片迷人的景色。
古镇上几乎家家邻水,有很多狭窄的小巷和明清老建筑,平日里游客并不太多,安静祥和。
漫步在这些石板路上,或有一种穿越之感,这里真的太安静了。在现代生活久了,真的会爱上这种宁静。
同里的“老房子”特别多,镇内明清建筑约占全镇建筑的40%以上。砖墙瓦顶,座北朝南,加以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棚、水阁等,这些建筑中都可以品味同里古镇历史文化的遗存。以退思园最为出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里地主豪绅、名门望族多,屋宇稠密,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40余处。
退思园给我印象最深刻,它是同里古镇中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设计构思巧妙,根据江南水乡特色,因地制宜,园林其实不大,占地九亩八分,这么小的园林据说耗时两年才建成。可见是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
退思园内林木藤蔓很多,郁郁葱葱,有许多古木,老藤,将整个园林映衬在一片生机盎然之中。让人们感觉曲径通幽,自然安静,身心愉悦。
退思园的游人相对多一些,大家都在此驻足观赏,拍照留念。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大方。
据说因为退思园当时的园主不想露富,将园林的格局由纵向改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园林虽然不大,但格局巧妙,丝毫不见局促之感,就连连接之处小回廊都打造的十分精致,优雅。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选择早晨或者傍晚游退思园,独自临湖而坐,捧一把鱼食,撩一撩游鱼,吹吹自然风,想想该是多么的惬意。
去古镇游玩,想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必然是要住一晚才会体会得深刻一些。悠闲的傍晚,破晓的黎明,那是古镇最真实的时候,那一刻,褪去了商业化的外衣,于朦胧中却更能看清一个古镇的本质。
耕乐堂是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属于典型的明清宅院。
耕乐堂前宅后院,现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园中有荷花池、鸳鸯厅、环秀阁、桂花厅等。
全院构思精巧,贴近自然,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人家的特色。
总体来说,耕乐园布局简朴大方,还有许多根雕艺术作品可供欣赏呢。
珍珠塔其实是同里的一个私家花园,初来同里的人不注意的话,可能会认为珍珠塔就是一座塔。
眼前这里就是珍珠塔的入口处。
珍珠塔与其他私家园林一样,在设计方面可谓是颇具匠心。
这么大的一座私家园林,不进来的真的会被珍珠塔这样的名字所欺骗了。
园区内的设计是传统的苏州园林风,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宜居的生态令人流连忘返。
之所以叫做珍珠塔我想应该跟这家园林主人有点关系吧,园林内的环境是相当的不错,在我看来这珍珠塔的主人一定是大富大贵之人了。同里是整个江南水乡园林最多的古镇了,很多这样的私家园林,感觉也是相当的不错。
接下来我们还去参观了嘉荫堂、崇本堂。唉,可看的内容太多,跑马观花也看不完,返回时间快到了,所以只好且看且退。
路过一座古戏台,上面也有演员在表演,看还有点时间,进去晃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
到了游客接待中心,发现不少学生模样的人都提着一袋状元蹄,我猜他们可能是想博个好彩头吧。
虽然时间很有限,远远没有尽兴的程度,但是同里古镇依然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许就是这样匆忙带来的遗憾的感觉,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必然会成为我内心深处不得不再去以解相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