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的日常没有包括ahimsa而只是体式你练的就不是瑜伽

“瑜伽哲学”的题材真的是博大精深,需要很高的修行才能讲,可以说你们看到的99%的关于瑜伽经的解读都是瞎说,我也肯定我今天要讲的内容也是瞎说,但是我尽量做好一个指对月亮方向的手指,希望大家顺着手指的方向,自己可以发现月亮。
关于瑜伽八支是什么?为什么八支瑜伽才是真的瑜伽,请参照这篇 - 点这里
下图: 瑜伽八支 - 真正的瑜伽修行系统
下图:八支的前两支:yamas & niyamas
Ahimsa,  中文有翻译成非暴力,或者翻成不伤害 - 是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给我们的瑜伽的八支(asthanga 阿斯汤加这个梵文词的本意)中第一支yama (制戒)中的第一个制戒之律条。 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道德底线,整个的“瑜伽生活方式”的根基就建立在这个律条基础上。
在我们来进一步解释ahimsa之前,我先来简单地讲一下经典的学习必须注意到的事情:不要忘了经典是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历史和环境下而成书的,成书的目的也是很有讲究的。我举个例子,在帕坦伽利讲解瑜伽经的时候,当时的“瑜伽”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现代版以瑜伽体位法为主的一种修行,而主要是身体处于静态的比如冥想,pranayama这类的修行。因此现代人在解读ahima的时候说ahimsa意味着对自己身体的非暴力,老师对学生不要调整的太狠要ahimsa,练习时候要注意顺位,不要太push....这类的解读就是非常简单化非常概念化的讲解。我也不能批评说这种解释是错的,但是我敢肯定这不是圣哲在确立这个制律作为八支的第一支的第一分支的原意。 类似的简单化的解释还包括:不杀生,对他人要nice, 吃素,爱惜小动物....
除了历史和文化背景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瑜伽作为一个古老的传承,在成为现代商业行为之前,一直是通过上师(guru)-> 门徒(disciple)传递的方式传承的,不要说是“网课”“直播”“DVD视频”这类授课不可想象,师徒不在一起这种传承就根本不可能发生;所以像瑜伽经这类的干货部分都是通过门徒在上师脚下和身边才能传递,根本不需要教材,那么为什么有《瑜伽经》呢? 《瑜伽经》根本不是教材,而是超浓缩的学习提纲。就是干货再浓缩1000倍都不止,只供门徒修行的时候提示上师亲授的东西,所以“干货”干到掉渣 - 只能比喻为密码本。
因此上,密码本离开了上师就没啥用了。换句话说只有上师-真正的开悟者,才能真正地《瑜伽经》讲道。而其他人只能捧着密码本瞎猜,盲人摸象。
你看到这里,也许会说:那路路你装什么开悟上师,你不也是瞎猜的盲人吗?
哎,你还真的说对了,我开这个题目真是昏头了,今天再改写别的我也不甘心,这么着,您就讲究一些我给你讲讲我摸的这条象腿...

大师们怎样解读ahimsa
好了,不开玩笑;我这个资历的确讲不了瑜伽经,所以我汇编了一些上师和大牌老师的解读:
艾扬格
Yama (制戒)对于艾扬格来说是一个“宇宙通用的道德戒律”, Ahimsa不仅仅是一个负面的命令:不要杀生, Ahimsa还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爱。 当人们的信念是基于实相而不是基于无知、偏见和无明的时候,暴力自然就会减少。瑜伽仕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原本与它的存在,瑜伽仕生来就是为了帮助其他的生命,用爱的眼睛看待其他生命。瑜伽仕反对做坏事人的邪恶,但是不反对做坏事的人。没有爱的抵抗导致的是暴力,爱一个做坏事的人但是不反对他的邪恶导致的是苦难。
瑜伽历史学家乔治费尔斯坦
George Feurstein
不伤害
所有道德戒律的根基就是不伤害。 Ahimsa这个词经常被翻译成不杀生,但是实际上她有着更加广泛的意思。 瑜伽人的不伤害是根本没有对所有生命伤害的冲动,这个完全是来自小我的溶解。 薄伽梵歌说的“大同”的概念就是瑜伽人超越了对“我”的认知,而和所有生命在本质上有了连接,就像一朵浪花不会去怼另一朵浪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都属于大海。
T.K.V. Desikachar 
包容
包容所有的生命,特别是那些纯真无辜的,经历困境的和那些境遇不如我们的。
斯瓦米 萨奇达南达
不导致苦痛
Ahimsa就是不导致苦痛,很多学生翻译成为不伤害,或者不暴力;不是那个意思。 Himsa梵文中的意思是不带来苦痛;杀生和苦痛不是一会儿,苦痛比杀戮还要有害。 你的言语,思想都会给其他人带来苦痛。
Aadil Palkhivala: 
对自己和他人的慈悲
从根本来讲,ahimsa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的慈悲。这就是要用关爱的态度来对待所有事情。比如,在练习的时候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现状的接受。

怎样在生活中修行Ahimsa
帕坦伽利没有具体地讲我们应该怎样“做”yamas 和niyamas - 这个责任在我们。 如果一个瑜伽仕可以用这些准则为导向来生活,就会走向正向,平和,真诚,满足,和谐的方向;这些就是和神性的靠近和连接。把ahimsa带入生活,我们首先可以注意任何最后会干扰我们心灵平静的个人态度;我们要经常反思一下我们内心把一件事作为敌人的小心机:比如对同事,客户,甚至外部的任何打交道的机构...的看法,尤其是负面的看法。用觉知来过滤一下这些心机,退出来一点点。只是观察到自己内心对一个事情或者一个人的负面想法就会停止为这个想法添油加醋火上浇油最后导致行为和言语上的暴力,失去心中的平和。

《瑜伽经》告诉我们要得瓜就要种瓜;要得豆就要种豆;我们选择什么行为,我们最后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你偷了别人的东西,不仅仅你伤害了别人,最后你自己也会受到伤害。 而且不仅仅是行为,任何语言和想法如果会给他人带来伤害,最后肯定会破坏自己心里的和平。所以我们的想法和言语至少和外在的行为有着同样的影响力。所以修ahimsa真的是非常的难,难怪有些人说,ahimsa如果真能修好,其他的瑜伽yama niyama也就都会水到渠成。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瑜伽经》解读,可以用留言,转发,或者粉丝圈发帖的方法告诉我,这样我好参考是否要把类似这种写着吃力但是未必讨好的“理论”贴继续写下去。

最后,给大家附上一个梵文《瑜伽经》唱诵的音频,这段是《瑜伽经》第一节Samadhi Pada“三摩地篇”的完整唱诵,梵文发音非常标准。对《瑜伽经》有兴趣的可以对照书逐句诵读,或者日常听听也可以静心。用《瑜伽经》诵读音频来做体式练习的背景也是一个非常有神力的安排,你可以试试,感觉非常不一样。

Samadhi Pada(Simplified Rendition) Kausthub Desikachar - Patanjali's Yoga Sutra Chanting

(完)
路路的瑜伽知识专栏
|路路的瑜伽知识专栏|是未来路路编辑公众号原创文章写作的重点发布平台;专栏上线之后,所有有深度的原创文章将不继续在阿斯汤加瑜伽之路公众号平台上首发,原创写作发布将向专栏倾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