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语文学习的这六个特点,你的语文学习就能步入快车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实在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接触数理化外,但一辈子不能不接触语文。由此可见,语文实乃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的良师益友,实乃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不能不用心对待的一门学科。
既然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语文,一辈子都要用语文,那么,如何去做,方能把语文用好呢?答案就是用心学好语文。学好语文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根据笔者的经验,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实乃学好语文的根本前提。
语文学习有哪些特点呢?无数事实证明,这六个特点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理解了它们,吃透了它们,你的语文学习会规范得多、有效得多。语文学习的这六个特点是:反复性、大量性、积累性、实践性、自学性、习惯性。下边一一分析之。
一、反复性
学习语文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始终存在着反复,而且从许多名人伟人的学习经验来看,这个反复还不止一次,可能就是八次、十次、二十次,甚至还是一辈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不妨看看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和写作。一个学习者要想获得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该怎么办呢?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能获得这种能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的经历看,我们只有大量地读书、不间断地写作,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在这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反复性,几乎别无他途。
二、大量性
大家知道,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在这里,读写能力更是重中之重。那么,读写能力如何获得呢?从我们前面对反复性的论述上,读者诸君不难看出,读写能力的获得要靠大量地读写实践。只有学习者的读写实践积累到了一定的量,读写能力才能形成。那种幻想读几本书、写几篇文章,就想获得相应语文能力的想法显然是一种幻想。
三、积累性
语文学习具有积累性,相信读者诸君从我们对反复性和大量性的论述上应该能够感觉到。这里,笔者再抄录一段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厚感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与大家再次体会体会语文学习的积累性。张厚感先生说:“学习语文诗歌慢功,着急不得,突击不成,就像收获橡胶,要一点一滴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通悟。”张厚感先生的这段话对语文学习的积累性论述得十分透彻,读者诸君不妨结合自身的实际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四、实践性
伟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层说过这么一段话:“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同样的道理,你要获得语文读写能力,你就必须参加语文读写活动,而且参加一两次不行,得参加几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
这就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而且这种实践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自学性
从语文学习的上述“四性”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学习要有收获,要获得成功,不能靠老师的讲,不能靠父母的督促,必须靠学习者的自学。这一点,我们从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上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换句话说,在语文学习上,如果学习者本人不读、不写、不背、不思、不听、不说,那么,语文学习几无开展的可能。
六、习惯性
语文学习要靠反复、要靠量大、要靠积累、要靠实践、要靠自学,这已是语文学习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要想不折不扣的在语文学习中将这5个特点一直坚持下去,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如此,但我们还得做,那么,做的时候,最佳的坚持方式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做任何事,一旦形成习惯,它就会像一股巨大的力量一样,推动着一个人永不停息地走下去。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总之,语文学习是任何一个人一辈子都不能不面对的一件事。换句话说,对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他一辈子可以绕开许多事情,但唯独语文学习却是他想绕也绕不开的一件事。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语文,或者说得更切实一点,学好语文,乃是每个智力正常的人不能不去做的一件事。那么,如何去做,才能学好语文呢?方法途径可能很多,但在笔者看来,透彻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实乃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