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桑葚引出的陈年惊天血案

引子:【荆山采桑】

荆山塬畔散出着一些桑树,这季节正是桑葚红甜的时候。对于我这种爱周末穷游的人来说,又多了野炊之美食。

之所以说散出,是北方乡间有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因了桑与“丧”音近,出门见桑,谁会图此不吉利?柳又与“流”谐音,屋后植柳,有钱财辛苦赚入又轻易流出之嫌!

当然,这只是迷信,江浙蚕乡遍地皆桑树,并不忌讳房前屋后;古人又以“桑梓”代称故乡感恩父母,可见风水在于心德而不穷于讲究。

道理归道理,讲究仍讲究,桑树还是被人轻视了,不会刻意当果树去栽,只能自生自灭于塬畔,与荆棘荒草为伍。至于桑葚,自然也不当果实。你若喜欢,就当野果去采好了。

荆山塬介于西安市阎良区与渭南市富平县之间,相传为黄帝铸鼎地。我工作在阎良,每次回富平老家,都要上塬先溜达一圈,穷游不厌。走过了熟悉了沟沟坎坎,每年五月中旬便会轻车熟路去采桑葚。借塬畔上桑树,突然间就采食出了童年的味道,突然间就想起了一个人,想说一段故事。

这个人与我近年来为反哺桑梓写的《老家的故事》系列有关,他是故事中的一个过客,是一个让我吃过桑葚的人物。

故事:【咬舌富义】

去年夏天的一场暴雨,把老家屋后冲陷了一个大坑,露出了一块石碑。细看碑文,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所立,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祖上从山西迁到陕西的200年记。自古山西多商贾,而1555年正值明代中叶,是关中地区商业空前发展的时候,老祖宗可能正是看上商机而来陕西的吧。在我苦搜村史的时候,无疑如获珍宝!

我小时候曾见过一本发黄的族谱,记载着清同治年间,我们村已是一个大家族,坐落于一城墙内,城周围有护城河,城南有一正门,城东城西各有一偏门。39户分13户一排共3排整齐排列,一派盛世太平的样子。

我想讲的人叫咬舌富义,和爷爷一辈,比爷爷还大,若活着的话,应该有120多岁了。

虽为同一祖上,但历经400多年发展,各立门户,后代生产生活各有不同。像我爷一辈往上,主要是从事农业,耕地上千亩,牲口上百头,长工几十号。富义一辈往上,则是继承了老祖宗的生意经,开大磨坊、大油坊等,做粮食深加工生意。这种区分从他们这辈的名字也能看出:分“武”和“富”,武字多务农,富字多经商。

农作攒的是粮食,生意挣的是金钱,我记忆中富义家的老宅木门槛有半米高半米厚,小时候爬都爬不过去!

富义家占据村子的东北角,村子人叫大门里。那高墙大院直到文革后才逐步拆除。这繁华与富义却没关系,他住在对门的菜园子里。

富义之所以叫咬舌,是因为舌头长得太长,说话会咬到舌头,发音含糊,别人听不清。正因为有此残疾,虽为富家子弟,富义一辈子没有结婚,而是给他的哥哥富仁打工,就管着那个菜园子!

话说军阀混战时期,关中兵荒马乱,强盗出没。我们村的护城河吊桥便每晚早早升起、城墙大门早早关闭。不怕被贼偷,就怕被贼惦记。老家的富裕远近闻名,某日还是被土匪盯上了。

那个白天,有土匪借给富仁家油坊送豆子,藏在了麻袋里。等半夜爬出来,袭击了更夫,偷偷打开了城门放下了吊桥,一帮在外埋伏的土匪一拥而入,直扑富仁家!而其他各家大门,也都被土匪一一从外锁了,一场瓮中捉鳖的大戏就此上演!一瞬间,富仁一家在睡梦中全被驱赶到院子当中捆绑起来,严刑拷打逼着交出值钱东西。富仁守财,宁死不屈,被打得死去活来。

幸运的是富义住在菜园子里,逃过此劫。等他发现情况不对,立刻拿了把铁锨冲到村里的挂铃处,敲响了急促的报警铃。这铃声没能叫出同族兄弟,却引来了土匪的围追。富义又直扑城门,砍翻几个堵截的土匪,冲了出去!

富义赶去的地方离村子有一里地,是个大庙,为祖上拜佛、祈福、布施用。乡邻们也有约定,一有大事就在此聚集,一有急事就在此通知。富义赶到大庙,敲响了大钟,并在院子的香炉里燃起了熊熊大火。夜间突响钟声,循声又见火光,知大事不好,一时间,四乡八邻手持家伙从四面八方赶来,又随富义杀向老家。

土匪被赶跑了,富仁从此深居高墙大院有点精神恍惚,富义依然住在菜园子里勤恳劳作。

我很小的时候见过这兄弟两,由于被划分为大地主,家产被充公或分发,家道衰落。过段日子,富仁会一个人偷偷出一次门,村里人说是挖了私藏的宝贝去变卖维持生计;富义那菜园子日渐荒废,最后流落四处乞讨,客死他乡。

富仁是富,但不仁;富义不富,但有义。

之所以从《老家的故事》里单摘了咬舌富义来讲,是因为小时候常偷偷溜进他的菜园去偷桑葚吃。那个菜园是个木栅栏门,小孩子侧身很容易挤进去。菜园里有一个猪圈,边上长了一棵很粗的桑树。偷嘴吃是孩子们的天性,自然会惦记那棵桑树了。我们会上了低矮的猪圈土墙,爬上歪脖子老桑树,挑那最黑的桑葚摘食,咬一口满嘴流甜!富仁一旦听见了对门有响声,会来驱赶。而富义不会,任着我们胡闹,甚至会在下面紧张地张开手臂护着,生怕谁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

后记:【桑葚泡酒】

故事讲完了,《老家的故事》系列还在断断续续地写。所谓系列,才二十多篇三四万字,也从没有发表过。因了历史的原因,素材搜集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又因自己才识初浅,无法驾驭那起意起笔时为老家为先辈出书立传的宏愿;还因为故事就是故事,最怕用自己视觉写出来的文章引发乡邻真实与否的争议。

胡戈自编自导了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我想,一个桑葚引发的老家故事还会继续。 老家有故事,塬畔有桑葚,我有酒。专门买了一箱十二瓶装的二锅头泡桑葚酒,补血明目。晚上《老家的故事》系列写累了眼花了,喝一口……

写于2021年5月13日

(0)

相关推荐

  • 汝城||走,摘桑葚去了……

    ★★文|何优秀  图|朱琼晖★★ 桑舍幽幽掩碧丛, 清风小径露芳容. 参差红紫熟方好, 一缕清甜心底溶. 桑葚,就是桑树结的果穗.在那些年零食缺乏的日月,嫩时色青味酸的桑葚就这样成了我们儿时争抢的美味 ...

  • 万众皆迷桑树果,无人怜爱桑树花

    11月14日 古往今来,桑葚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甚至有不少文人墨客为其写诗作赋.生吃是"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酿酒是"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 ...

  • 【我的童年征文】桑葚熟了

    桑葚熟了 曹锦军 下午在离单位门口不远处就看见一群放学的孩子围着一棵桑树,唧唧喳喳的.我很好奇,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个男孩子爬到树上采摘红得发紫的"黑球球".   "桑葚& ...

  • 【广东】陈梓铭《摘桑葚》指导老师:林燕玲

    摘桑葚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陈梓铭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中的云朵披着深浅不一的红袍,美丽极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桑葚. 桑树离我们家不远,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说着有趣的事,愉快 ...

  • 老马虎 ▏一个平凡村妇 一件惊天举措

    一个平凡村妇 一件惊天举措 摄影/马秀华 王彦 张金敖 [马秀华 报道] 一位平平淡淡的农民, 一场癌变之后, 是党,挽救了她, 她说, 她唯一能拿得出手 报答党恩的 就是自己的器官 (杨瑞丽扫地归来 ...

  • 水厂投毒,毒死600万德国人:一个犹太青年的惊天复仇计划

    世界上存在许多民族,不分优劣不分等级,每一个民族的形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是由于血脉,或是由于信仰.如果发展顺利,就可以一路"风雨无阻",但不是所有民族都有这样的好运气:犹太人遭受 ...

  • (读史讲古之十二)一起在澡堂酝酿的惊天血案

    齐懿公还没接班时,曾经和丙戎的父亲打猎,猎到一只兔子--你认为是狐狸也行,懿公没抢到手.即位后他砍断了丙戎父亲的脚,让丙戎到自己身边打杂.("初懿公为公子时,与丙戎之父猎,争获不胜.及即位, ...

  • 一个小石块引出的故事

    因为一个小石块,使我的车有了一次不平凡的经历,也让我提心吊胆了好几天.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大年初二,我们开车去沁水,在返回的路上,当走到一个村镇时,路上遇到了一个小棱,我没有减速通过,而是按原有的速 ...

  • 一个来自绯闻背后的惊天秘密至今才被揭开最后的盖子……

    前一段时日,内蒙古卫视热播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大玉儿传奇>再一次将两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形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他们就是:大清孝庄文皇后大玉儿和她的"绯闻男友"兼大清摄政 ...

  • 旧作续写|一个细节引出的思考

    由于业务关系,工作QQ上有很多大一.大二的孩子.我对客户一律以"您"称呼.今早我让某学院的同学来拿制作好的物件时,对他说:"您的物件做好了,有劳过来拿一下."这 ...

  • 给你一个桑葚的新吃法,不用烤箱也能做蛋糕,凉丝丝很适合夏天

    为芒果季收藏,不用烤箱做蛋糕,无色素还低糖,吃再多也不会腻 找对方子,烘焙很简单,柔软如云朵的蔓越莓吐司,甩面包房几条街 一看就会的几种馒头做法,各个光滑喧软,比面包好吃还简单 一把糯米粉一把糖,复刻 ...

  • 一个电话引出的往事回忆

    文 | 王东升 我和妻子退休后,帮助女儿女婿带孩子便成了我们的第一要务,又由于女儿工作生活在距离淄博 博山 六百公里的苏中泰州,我们便有了淄博.泰州"双城记"的生活体验. 2020 ...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和当时发生的一宗惊天血案有何联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是在他被贬江州(今江西省九 江市)期间写成的,而他这次被贬和当时发生的一宗惊天血案有着直接的联系. 那么,导致白居易被贬的惊天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