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战略大败局3(附录)——齐楚战略要点综述
作者:战略史研究
1. 南阳基地:是楚国北进最重要的前线基地,盆地面积4万6千平方公里,位置南北、东西居中。位于中国的核心腹地,交通方便,北上可通洛阳、郑州、开封、许昌,南下长江可通荆州、宜昌、武汉、南京。西走武关可直通西安,东出信阳可直达淮泗地区。古人云:“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以为强”。
南阳盆地群山拱卫,北有秦岭、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三面环山,是天然的形胜之都。
盆地边缘分布有波状起伏岗地,岗地海拔140~200米,岗顶平缓宽阔,岗地间隔以浅而平缓的河谷凹地,呈和缓波状起伏。盆地中部为海拔80~120米的冲积洪积和冲积湖积平原。适于防御。
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可 供开采量约8.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
土壤肥沃。盛产小麦、杂粮、水稻和棉花等,号称中国粮仓。2017年,南阳市全市总人口超千万。综上所述,南阳盆地,水利资源丰富,沃野千里,适合农业生产,物产丰富的人口繁盛,兵员无忧。盆地群山环绕,地形险要,极适合防御和进攻。
古人曾描述“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
正因为看到南阳盆地在军事,民生,交通上的重要价值,楚国在由丹阳(湖北秭归)迁都于郢(湖北江陵纪南城)的第二年,便假道于邓(湖北襄阳市樊城北约6公里)以伐申(河南南阳市附近),逐步消灭申国、吕国(南阳镇平一带)、应国(在郏县、宝丰、鲁山、叶县和平顶山市区一带),将南阳盆地收括囊中,设县镇守,楚王常常亲至南阳,策划北伐中原战事,并在南阳召见中小诸侯,南阳盆地对楚国战略价值极大,古人云:“楚之强横难制实始于灭申”“文王灭申之后,天下大势尽在楚矣!”,关羽北伐,曹操必死守襄阳,确保南阳不失。否则许昌必不保。
楚得南阳,三面环山,退可自保其江汉平原本部不失,攻则横行中原,如入无人之境,自鲁山西进,经车村、合峪,可直达嵩县陆浑,出陆浑即是伊川平原,沿伊河北上60里即到洛阳南部重要关隘——伊阙龙门,过龙门即可直抵洛阳以窥周室。出方城隘口东北直行百里即到叶县,继续东北行120里即到许昌,许昌距离郑国首都新郑只有80里。楚国的机动部队一日一夜即可兵临郑国城下。其战略位置优异至极,故可长期骚扰中原,齐国远在山东北部,救之不及。
亦可由叶县东出240里即可到达陈国(周口地区),由陈国向东北180里即可到达宋国核心区(商丘),由宋国北上120里,即可到达号称“天下之中”的重要商业枢纽——定陶。定陶折而向东240里即是鲁国首都——曲阜。定陶直上200里,即是齐国边疆重镇——谷邑(东阿县),谷邑距离济南100里,距离淄博200里,皆平原坦途,无险可守,楚国挥军直上,南阳部队占领谷邑,封锁齐国西出大门,并对齐国心腹之地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亦可西出武关(西峡县西坪镇西200里),经丹凤、商洛,出蓝田关,直达西安,刘邦灭秦即走此线。
南阳盆地是为关联周、郑、许、陈、宋、曹、卫、鲁、齐、秦等各国之枢纽。亦是楚国退可屏障湖北,进可图取天下之战略要地。
2. 信阳基地:楚 国北上中原 亦可以由江汉平原的东北, 经随( 今湖北随州) 穿过桐柏、 大别山脉 会合处的 武胜关、 平靖关到达信阳,经过大胜关沿竹竿河北下经过弦国,可直达息县。
信阳亦称“东申“,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信阳地势群山环绕,形成一天然的城池,形胜以极,防御极佳,可以固守楚国北疆,浉河从从城中穿过,自西南流向东北,汇入淮河,交通便利,出城即是平原。
3.息县基地:自信阳出城,顺浉河而下东北行120里即汇入淮河,顺淮河东行100里,即到息县,竹竿河自南向北于此汇入淮河。淮河至此呈倒“U”形排列,濮公山正位于息县县城南岸,自此山向北至开封700里,皆一马平川,故被称之为“东南第一峰”。山河交汇,直面700里北方平原,是为楚国信阳地区前哨基地。
息县向北可以直逼陈国、蔡国等中原腹地,向东顺河而下即可到达安徽,江苏淮河下游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楚文王灭申之后,立刻与蔡国合谋,诈取息国。楚国召陵之盟后,意识到直取中原实为不智,即由息县基地顺河东下,千里迂回,占领徐国,溯泗水而上,联鲁攻齐,取得成功。可见迂回战略是为重要。
楚国对弦国、江国、黄国、英国的吞并原因有三:一是对它们叛盟的惩罚,二是巩固息县基地周边安全,三是对沃野良田的占有。
3.弦国:弦国的中心地带应在今光山西部、北部和罗山东部一带,为汉代古轪县、西阳两县所在地,其都城当在息县以南溯竹竿河而上70里杏山附近,杏山南通大胜关,西临竹竿河,位于息县上游,其周围皆是平原,唯有杏山依山傍河,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故楚国先灭弦国,弦国尚自误判形势,自以为齐国可以依仗指靠,殊不知自己已经身在虎口,三面被围,无险可守,此战后,楚国既稳固息县基地的后方,又可占据信阳地区中心的制高点,总控中央。进逼黄国。
4.黄国: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椐考古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城址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黄国处于江淮之间,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黄国沃野千里,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
5.江国: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而今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
6.英国:位于淮河下游英山县和金寨县一带,背依大别山,坐拥平原,地理位置极佳,为楚国东出淮河流域的一大障碍。
8:徐国:即古泗口所在,位于淮安市淮阴区一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泗口一直是南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尚书·禹贡》记述了九州贡路,其中有“浮于淮泗,达于河,淮海惟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荆及衡阳惟荆州。”由此可见,泗口是先秦时代扬、荆二州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在南北军事纷争中,泗口更是“南必得而后进取有资,北必得而后饷运无阻”的军事要冲,为“据淮南之源,关中原之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北上,可直达齐鲁。由此南下,即是扬州,金陵。楚国得此,即可实现战略大迂回,绕开中原,与鲁卫合兵一处,远征齐国。远征齐国的第一要务即是扫清侧后之战略威胁。
9.谷邑:谷邑位于东阿县,是管仲的采邑,齐国的大门,楚军一举攻占谷邑,使得齐国政局再次发生了混乱,齐桓公的那几个儿子又开始蠢蠢欲动。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夏历四月,齐孝公在内忧外患之中辞世,他的弟弟公子雍及七个公子都投奔了楚军。楚成王把那七个公子安置到了楚国做了大夫,只把公子雍留在了谷邑,由易牙辅佐,开始分裂齐国。令尹子玉(成得臣)又于当年冬天,调集了鲁、郑、陈、蔡、许等国围攻宋都商丘。于是兵力分散,迟缓了对齐国的作战,并且战线过长,给晋国以绝佳的时机,促成了城濮之战,楚军小败,齐国逃过一次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