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文/刘水芹

母亲这两个字,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浮现出都是温馨的画面,然而我的母亲在我的眼里一直却是冷漠的。

母亲生于一九五一年,兄弟姊妹六个,排行第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家中贫困,十九岁就嫁给父亲。父亲排行老大,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结过婚就是大人,母亲也不例外。

五年相继生下哥哥、我和弟弟。婆媳、姑嫂关系是世界难题,母亲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奶奶能说会道,和憨厚的母亲很难相处。大姑因家中多了一个外人,觉得别扭,以前哥哥们都宠着她,自然随着奶奶和母亲不对眼,处处刁难嫂子。生活如一锅粥,“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把母亲和奶奶、大姑的关系上演得越发恶劣。

分家是最好的惩罚,我们姊妹三个很小,就被奶奶分到另一个庄子上,盖着三间草房子,旁边搭一间简易“厨房”,支一口草锅。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另起锅灶。父亲在外做工,母亲在家带着我们很不容易。

感恩

母亲

以前各家都不富裕,生病的鸡鸭都会杀给孩子们吃。记得家里有一只黑母鸡,因生病,母亲把鸡杀了,放在煤油炉上煮,加入大米煮成满满一锅的油米饭,连续吃几顿,兄妹三个实在不想吃,又不敢说,只好偷偷地去奶奶家蹭饭。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孙老师特别喜欢我,看别的女生穿漂亮的花裙子,送我一块花布,我带回家给母亲,希望她做花裙子给我穿。没想到,被母亲批评一顿,后来做成一件花褂子给我穿。我很伤心,不敢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觉得她不爱我。

母亲的冷漠在我三年级时,我体会得尤为深刻。可能是营养不良,那年我身上相继生了许多疮,父亲带我去看,帮我擦洗,母亲不闻不问,我的疼痛她似乎看不到,在我记忆中,母亲没看过我一眼。那时我想:也许我是个女孩吧。

五年级时,母亲常常在我耳边嘀咕:小学毕业就不要再读书了,回家帮我做饭,还能省下几块钱学费。

母亲的目光是短浅的,争气的我,成绩一直很优秀,小学考入县城初中。

进入中学我才十三岁,离家几十里,住在学校。那时交通不便,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我才回家一次,回家从没看到母亲欢喜的笑容,临上学前,她从没主动给我点零食带着。经常有同学带着妈妈或者奶奶的爱意回到宿舍,争着拿出周末从家里带的美食:苹果、花生、桃酥,还有的带烙饼、三合炒……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母亲越来越疏远,也曾暗自伤心,难道我不是母亲亲生的吗?为啥对我这么冷漠?回家从来不问我想吃什么,也不问我学习如何?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听同学分享回家后的事,妈妈包饺子,爸爸买牛肉……心里特别的羡慕。

师范时,生活费不需要从家里拿,饭票、菜票都是学校发的,只是零花钱比中学时用得多,长大了也有点爱美,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偶尔回家一次,希望母亲能多给一些零花钱。母亲从不问我零花钱是否够用的,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我一般也不和母亲说,彼此很少交流。

毕业后,我们实行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分配在镇上的中心小学。刚走出校门又回到了学校,阅历比较简单。一个周末回家,母亲让我去买猪肉,准备中午包饺子。

我第一次一个人买肉,看到卖肉的摊贩笑眯眯的,看起来和蔼可亲,于是就指着其中一块肉,让他割一块给我,还饶我一小块,开心地提着肉往家走,感觉自己长大了,能独自买肉,心里特别高兴,不由地边走边哼着小曲。

刚走到门口,母亲看到我提的肉,不是表扬我,而是指责我:你买的这是病猪肉呀,你怎么不看着买啊,把它扔了!我伤心地流下眼泪,我哪里知道如何分辨好肉孬肉,你也没有教我啊!心里这么想,并没有争辩,后来让我提着肉,送给奶奶家,给奶奶喂狗了。

我和母亲就这么相处着,没有什么交流,有什么事都是和父亲说。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文学作品中所描写那般母爱,影视剧作品中看到孩子依偎着母亲,特别羡慕。前几年和哥哥说起母亲,哥哥说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母爱。是的,我也是这样的感觉,我的母亲是冷漠的。

母亲也是古怪的人,十分挑食。我们喜欢吃鱼、羊肉、黄鳝、螃蟹……她不吃,连闻到它们的味道都会吐。父亲又是特别喜欢吃这些,也许夫妻是互补吧。我们姊妹在吃上遗传父亲,每次我们吃得美味香甜,都在旁边说:“快吃,烂腥的。”我们都是相视而笑。

感恩

母亲

我刚工作不久,有一次回家买一块羊肉,中午酸菜烧羊肉,晚上母亲想省事,把剩下的羊肉汤热一下,在上面馏了一块饼,没想到吃羊肉汤馏的饼也吐得一塌糊涂。后来我们经常说笑:“妈妈最喜欢吃的是羊肉!”

前几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独居,每逢周末,我和先生都去陪母亲吃顿饭。知道她的生活习惯,喜欢素食,将就着母亲。陪她去买菜随便她买,我经常说:“你喜欢吃的,我都喜欢吃!”母亲常常说:“我喜欢吃什么呀,我就喜欢吃白菜,喝菜稀饭。”我明白:孝顺孝顺,顺着她就是孝,我不想改变她,就让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吧,只要她开心就好。

又一周末,我和先生例行公事去母亲家。母亲看到我们,开心地说:“我买鱼给你们吃的,我知道你们今天会来的,平时工作忙,上个星期天,我听你说想吃鱼。”我很是诧异:“你闻鱼的腥味没吐吗?”“没吐,我是在超市买的,没去鱼行,那里味道大。”

中午吃鱼时,我和先生发现,鱼并不新鲜,有一股泥土的味道,先生努力的把鱼吃完,并且笑眯眯的说:“好吃,好吃。”真的非常感谢先生的善解人意。

也许母亲并不是一个冷漠的母亲,只是不善言辞,不善交流。

母亲节快到了,祝愿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刘水芹,女,1973年生,江苏省泗阳县人。喜欢每一片绿叶,耕耘在黑土地的园丁,爱与儿童在一起,喜欢读书,文章散见各类报刊。散文《车来车往》暗合2017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后被拍摄成视频散文,腾讯视频发布。

(0)

相关推荐

  • 为8岁的阳阳过生日

    今天是3月25日,春风刚过,清明尚早,在阳阳的阳历生辰之日到来之际,全家人分工协作,在爸爸妈妈的家中共同准备中午大餐,送上节日祝福!为阳阳生日的到来营造温暖热烈的气氛. 全国疫情基本结束,疫苗也已经上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李茵

    威尔士诗人乔治·赫伯特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好教师.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和精神寄托!--题记 我的母亲是一位干净利落又柔弱善良的农村妇女,但从她穿衣戴帽和为人处事中,总能感受 ...

  • 孙红雷含泪说往事:妈妈借钱受辱,让我终身难忘

    孙红雷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每年清明期间,都是著名演员孙红雷最伤心难过的日子. 他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孙红雷在泪雨中怀念父母.想起母亲曾经借钱受辱的场景,至今还刺痛他的心-- 01 孙红 ...

  • 装成一个孝子,他骗过了所有人

    原创张小冉 全民故事计划 昨天 " 刘醒特别识时务,自来熟地叫我妹妹,叫张豪为弟弟,当场改口叫幺爸为爸爸.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559个故事- 一 小时候,幺爸的家里,隔三差五就会传来撕心 ...

  • 幸福教师‖无言中有万语千言

    [幸福老师  何亚珂   郑州  坚持原创分享第733天  2019.03.10  星期日]

  • 母亲节专题|我的母亲我的桥

    谨以此文献给我九十高龄的母亲,恭祝天下所有母亲母亲节快乐! --上书房行走也      我的母亲我的桥 庙桥没有庙,只有桥. 到底无锡的庙桥镇有没有庙,有多少座庙,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清楚:反正即使有庙, ...

  • 母亲节快乐|我的母亲(原创)

    文:雪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      太阳早早爬起了山头,把金光无私地洒向大地.我站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望着脚下的土地,眼前渐渐地浮现出母亲那忙碌的身影来.      母亲今年七十五岁了 ...

  • 杨志琦‖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杨志琦 我饿了了太累了母亲去世已经十七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对母亲的思念却与日俱增.母亲节和母亲忌日的临近,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无限慈爱,她的宽容仁厚,她的勤劳正直,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1 ...

  • (朗诵)我的母亲 || 真实*诵读/真实(吉林)

    我的母亲 文/真实  诵读/真实 编辑/落英小桥 我的母亲生在农村 三岁姥姥就过世了 是老爷又当爹又当妈 含辛茹苦把妈妈带大 所以妈妈从小就懂事 从不用老爷操心 一九六零年 我国的国民经济下滑 又遇到 ...

  • (诵读)下辈子还做我的母亲 || 罗学贵(湖北)*诵读/罗学贵

    下辈子还做我的母亲 文/罗学贵 诵读/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风把时光吹奏出 一道道彩线 又四季分明的 装进了记忆的盒子里   打开春的盒子 妈妈从烛光里走出来 八音盒里骤然响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 ...

  • (诵读)我的母亲 || 伤木*诵读/伤木(江南人)

    我的母亲 文/伤木  诵读/伤木 编辑/落英小桥 今天是母亲节 这个节日我有悲也有喜 悲伤的是还未尽孝,母亲就过早地离去 高兴的是我孩子的问候与鲜花总能飘洋过海如期而至 在这个温馨又略带感伤的日子里 ...

  • 母亲节丨对 联 · 『我的母亲』

    MOTHER 我/的/母/亲 对 联 冠军 铃儿 柔情看春牵陌野,传木铎杏坛,荏苒卷灯,脉脉楩楠投以郁: 衰鬓恍霜殒芦花,翻旧伤梅雨,劬劳桑柘,悠悠萱草吐其芳. 亚军 学无止境 耳畔已无聒絮话: 梦中 ...

  • 【母亲节】谢谢你,成为我的母亲/小尾巴

    文/小尾巴 谢谢你,成为我的母亲 2021年的一场贺岁片,<你好,李焕英>看哭了无数观影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哭倒在座椅里,怀抱里一捧擦拭完的纸巾.每个人观看都有不同的泪点,而我的泪点却是在 ...

  • 【母亲节特刊】余思艺/我的母亲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我的母亲 作者:余思艺 母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我心中却是最伟大的. 外公是地主的儿子,所以从小读私塾,饱读圣贤之书,即使后来经历新中国的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