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练楷书70年,写一幅字卖593万,被誉为“中华第一楷书”
古代中国是软笔的天下,文人墨客大多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灵感迸发时提笔一蹴而就,诞生了众多诗篇。字写得好的人,受到众多旁人的崇拜,现代闻名的书法家们,都靠着一手好字流传千古。
李白在《草书歌行》里写道:“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汉字有多种字体,随着朝代的更迭也在不断变化,即使是今天,能写一手好毛笔字的人,也会被大众推崇。
不过要想练就一手好字,那肯定得下苦功夫,勤学苦练才是王道,只有时间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可惜许多人半途而废,中途就放弃了曾经的愿望。但能坚持下来的,肯定会收获成功。这位84岁的老人苦练楷书70年,写出一手惊艳绝伦的字,他的一幅字能卖出593万,更是被称为“中华第一楷书。”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中国传统书法有五类,篆隶行草楷,各有风骨,都极具优美。其中楷书字体最为方正,是初学者练习的不二选择,这位书法大家就靠着一手漂亮的楷书字,被誉为“中华第一楷书”,他就是张瑞龄。张瑞龄,于1936年出生在河北的唐山市,他的父亲是一家大染行的经理。能够当上经理的人,自然有几分底蕴,张瑞龄从小自然是吃穿不愁,张家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张瑞龄的父亲在经商上颇有天赋,闲暇时候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喜欢。他除了花大价钱买下众多藏书外,自身更是时常研读经义,对四书五经都无比熟稔。
受到父亲的影响,张瑞龄也对古文化萌发兴趣,对家中的藏帖更是情有独钟。从六岁开始,他就开始临摹藏帖,起初他对所有字体都来者不拒,没有过多的偏好。一次机缘巧合下,张瑞龄和同学相邀去他家里做客,同学的爷爷是清末时期的秀才。张瑞龄看着他所写的小楷字,被深深触动了。
娟秀柔美的小楷从此在他心底印刻,张瑞龄此后也只专心钻研楷书,独爱这一种字体。学生时期,练字本就是应尽的义务,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但枯燥重复性的练字,让不少学生都望而却步,没能坚持下来。张瑞龄靠着一腔热爱,从来没有停止过练字,更不会抱怨练字的苦。勤奋扎实的功底让他练就一手好字,更是靠着这手字,在15岁时就考上了唐山市税务局。
因为过去的税票都是手开,为此写字写得好的人自然有优待,张瑞龄便是靠着好字才被招聘,他写的税票也让所有人都爱不释手。如今的张瑞龄已经是84岁高龄,他练字也有70年,从14岁时就开始练习楷书,此后从未间断。
他从临摹伊始,吸收颜真卿欧阳修等大家的风范,形成了自己的风骨。可谓是集百家所长,融会贯通,辅以自己的见解,才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时人评价张瑞龄,说他的字稳健厚重,却不失飘逸灵动,如行云流水般。张瑞龄在写字的时候,大多都是提笔便一蹴而就,他不会过多犹豫,也不会加以修饰。张瑞龄认为,写字不用多加思考,也不用着墨过多,最简单的也是最合适的。天然去雕饰,才更吸引人。
有人好奇询问张瑞龄,为何只练楷书这一种字体,张瑞龄坦言相告。楷书是所有字体里最容易写的,但要想写好也不简单。他觉得单一练习一种字体已经需要他全神贯注,自然不会想再多涉猎其他。正是这样对书法专一的态度,才让张瑞龄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的字也被人们争相追捧。在上海的一家拍卖所里,张瑞龄的一幅字《金刚经》卖出了593万的高价。正是因为70年从未荒废练字,他的字体被大众接受,被大众喜爱。如果他当初轻言放弃的话,也就不会有如今的书法大家了。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无疑是艰苦的,每日重复的读书习字,少年人自然会觉得枯燥。但只有经历这份刻苦,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收获成功。韩愈的《进学解》里写道:“业精于勤,荒于嬉。”不管做任何事情,只有勤奋和努力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懒惰是不可取的。要想在某方面精进,只有不断学习,如海绵般吸纳知识,才会有所收获。叫苦叫累的人,坚持不下的人,只会迷失在奋斗途中,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要想不平凡,只有付出汗水。
参考资料:
李白《草书歌行》
韩愈《进学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