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我焉支山,妇女无颜色,焉支山对匈奴有多重要?

两千多年前,汉朝攻下河西走廊,让中原畏之如虎的匈奴人也曾发出悲鸣,就如《匈奴歌》所吟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人失去祁连山和焉支山后,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悲鸣?

焉支山,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县城东南约50公里处,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风景秀丽,李白诗句“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所写的就是此山。

焉支山也叫胭脂山,因山中盛产红蓝花,这种花呈紫红色,汁液可用来做胭脂。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匈奴女人也不例外。没了焉支山,化妆品就没了着落,当然不开心了。匈奴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其音胭脂或焉支,含有美丽的意义。不过,这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祁连山和焉支山,使得匈奴“六畜不蕃息”,这才是表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以游牧为生的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匈奴人马背上长大,擅骑射,时常侵入中原劫掠。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忙着争霸,匈奴乘机崛起,对中原造成很大的威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受命北击匈奴。

匈奴人逐水草迁徙,居无定所,且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很难将其一举消灭。秦军只能将其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并在燕、赵、秦旧长城的基础上,修建长城来防匈奴南下。不过,秦二世而亡,匈奴趁中原战乱,南下占领河套地区,并且打跑了月氏,控制了河西走廊。

西汉统一中国时,冒顿单于也完成了草原的统一,成为疆域辽阔、实力强大足可与中原相抗衡的匈奴汗国。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向匈奴发起攻击,因冒进而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山西大同境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之后汉朝为了休养生息,对匈奴采取屈辱的和亲之策,直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略才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强势反击,赶跑了匈奴,夺回了河套及河西地区,牢牢控制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河西是匈奴右贤王的势力范围,河西走廊上有一片片绿洲,土地肥美,水草丰盛,可耕可牧。

在焉支山南边,有一片优质的大草原,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就在这里,山丹军马场的历史可上溯至西汉,是西汉拿下焉支山后,最初由霍去病设立,养战马的军马场。之前,那里是匈奴人的牧场,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只能去苦寒的塞外,焉能不哭?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汉朝得到了焉支山,拥有了优良的马场,就可以给军队提供更多战马,拥有更多的骑兵,对匈奴更加不利。

除了牧场能饲养更多战马外,对中原王朝来说,更重要的是焉支山在河西走廊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东西长约1000公里,北边是阿拉善高原,以及由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等组成的环境恶劣区域,南面是祁连山脉,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

在河西走廊内部,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了上千条河流,如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等。这些河流在河西走廊内孕育出了大片绿洲,如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的张掖、武威等等。

明代名臣杨一清一语道出了真谛:“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一句话,河西走廊于中原和西域之间,关乎天下。焉支山则对河西走廊亦是至关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一眼看明白。

在武威和张掖之间,祁连山和北面的龙首山对峙而立,焉支山恰好处在河西走廊最窄的蜂腰之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甘凉咽喉、锁控金川”名符其实。

如果其他势力拿下焉支山这个地势制高点,就可以厄控河西走廊,切断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联系。同理,中原若控制焉支山,可保河西无虞,丝绸之路畅通,而匈奴人则只有远遁的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