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丨 如到故园参秋山--漫读原太吉先生的散文

总第1369期

图|扶风

版权©️归原作者

早几年的一个下午,太吉老兄说,到我书房里坐一会儿吧。可以往家里叫的关系,他是把我认为可以通家的朋友,这令人很感动,因为互相并不常见。家在洹上南岸,是个滋润心灵风水的地方,也安静,环境不错。他的夫人泡上茶就到客厅去了,他跟我在书房里坐,就着一壶水闲谈一些文艺的事情。

我准备要写一些东西了。他说。因为工作太过繁忙,只好退休以后动笔,现在退休了,杂念就少了些,安安静静地读书,平平静静地回忆,然后写下来,应该是很充实的事情。太吉老兄很清瘦,眼神很光亮有风采,譬如他要是看你,就一定是全身心地在看你,所以你的第一感觉就是他很清澈。这是适合写文章的神态。

我知道他的故园,是在太行山下的,向上一望就是很有名的鲁班豁。巧的是,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因为我很少读到他的文章--他大约也是以前就不写的,但从他的平静的语气里,与他安静的眼神里,我竟能看到他一定怀有很多想讲的故事。太多人怀着少年成名的心思,他能读一辈子书,只到了这般岁月,什么都淡的时侯,方才静水流深地,描一描人生里发生的事情。那他一定与太多人不一样。

我接到他的书时,时间已经是过了几年的今年四月份了。他有些更清瘦了的气色,这令我有些不安,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才好--他的目光依然清澈,甚至并没有书的出版的欣喜,与几年前书房里的平静是一样一样的,这又让我放了些心。他轻轻地把书掀开,轻轻地说:你看我写的字好不。他一笑,清瘦的笑,你能体会到这是一味中药的滋补,弥漫起来。

翻开第一页,就寻到一味中药:“茵陈是一味中药,别名白蒿,它的幼苗可入药,性寒微苦,清热利湿,祛风明目,是治疗肝科疾病的常用药。采茵陈,最好采挖尚未抽芯的嫩茵陈,药性浓聚,药效强烈,晒干后可卖个好价钱。茵陈生长在荒坡野岭,但在栎树下长的更多更盛。所以,采茵陈必须恰 如其时地到人迹罕至的林坡山野,这些地方生长的茵陈嫩而肥硕,往往收获颇丰。”读这样的句子温厚纯良,不急不缓,几句话就归结了一种事物的一生,令人不禁联想到植物与人的关系,生息之间的互相依偎,而无得失的挂牵,来去取舍,都是安然的平凉。

还是这一篇:“霜降之后,万木箫瑟。栎林进入一季整肃:一地萱软栎叶簇拥着株株高耸的栎树,繁华退尽,凸显一树铁干鏐枝,迎着愈加凌厉的寒风,摇曳在岭上沟下,嘶鸣着昂首挺立,在经受天地自然的严酷检验。”太吉兄的故园,一片栎林,这如兄弟姐妹一样的树的环境,无疑与之同气相通。我一眼便看到了这是老兄的模样。

他的书名叫栎树深深故乡谣。箱底记藏,青少举眉,故乡旧影,春秋寤思,所录文章从他的少年青年一直到他的现在,大部分篇章的背景,都是围绕着太行山脚下那个生他养他的村庄,父母,乡邻,师友,这些背景的背景,全都融化到山野坡林之中的草林杂树之花丛中,野果杂粮之世道里。

但在写到午后的时侯:“人到漫步到了这样的时侯,惠承午后两点三点的阳光,自己可以任意地挥洒,也可以随意地度过,不受任何人的干预和限制;当然,面对这美丽的午后两三点钟的阳光,也可以脱慵懒而振作,可以沐光荣而赋新诗,还可以聊创意而有作为。”读到这里我很欣然,这样如茶般的静而又如酒般的烈,不是遍历了人间人走茶凉,与世上烈火烹油之后,是说不出这样调配得如此自然的话的。因此读他的一些句子,恍然回到一个物质不丰富,但精神极为自在的园田。

回忆少年时,与母亲到集上卖小板凳:“钱攥在手里,我几次伸开手掌端详着带有几张毛票的得来不易的血汗钱,心里百感交集,第一次感到了钱的分量,第一次对这样的钱产生一种异样的敬重!”苦难就是苦难,不必美化为脂粉,但在苦难中得到的这样的叹息,有一种在成都草堂看到一尊清瘦的像,传达的瘦而突骨的执着。这一种对钱的敬重,提醒我们一毫一厘,一丝一缕,都来自深深匍伏着的大地。

厚草一篇,一定是为母亲而作的,一边读一边认为,也是为每一个母亲而做的。一年一年地老去,但再也没有比她更明白人世上的风霜雨雪了,于是就又枯又厚,更枯更厚,这必须枯的悲伤里掩藏着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的活着具有与大地同在的踏实。这是一篇可以让人读着落泪的文章,没有一个字提到母亲,字字都是母亲。

太吉兄的文章里,最多的还是写山野林坡的四季,写酸枣,柿子,花生,燕子,麦黄杏,生活里还有骨瓷茶壶与荆条手杖。他写这一类文章,有刻到骨子里的熟悉,暖到心窝里的热爱,同时有着透彻心扉的有质感的疼。太行是一座无尽的宝藏,我也喜欢写写太行的风景,游记,总是皮毛,因为我没有生活,我是个外人,我没有疼,也根本深入不了它的疼。而他的这种疼,就像他在山林里摘果子,磕破了,还轻轻问问旁边的亲人:你看它流的血好不。你怎么回答?

这本集子一共七十来篇文章,是太吉老兄几乎在2017、2018两年时间写就的。这是数量。比数量还令人感到好的,是他文章的格调真是好啊,这种格调有点类似于二胡,就那么几根弦,听得你大河奔涌,空山不语。他的语言真是太平实了,平实得最接近自然,这自然的语言气息就像你看着农历,该绿的绿,该青的青,该黄的黄,该落的落,你读起来也许就忘了这是文章。

我觉得他是以参悟的灵魂回到故园的。那一把老铁壶,只让它在火上,吱吱地响,不凉,也不热。这壶水的吱吱声,好似百般生命象征,悠扬而飘缈,单调而绵长,这一把壶坐在火上,内波而外静,又如一座山,峰高而谷低。太吉老兄为故园写的几十篇文章,我一篇一篇地读完了,他积聚了几十年的才华,缓缓而淌,但他的才华一点也不喧哗,如果读了他的文章,耳边或许听到他问:看我的秋山好不。

“危岩耸峰是冷静的禅石,五色岩纹是禅意的美呈,倏忽而过的小鸟是禅的点画,远山挂瀑是禅的一声长啸。”这是他在《秋日参山》一文里的句子。通读完他的太行生活史,再回过头看这样心里有而笔下无的句子,有一点颠覆我对太行印象的感触:北方雄阔伟岸的山林,竟然可以如此空灵。

因此,太吉老兄如行僧一样的生活,把路上的风景就如此直接地记录下来,他没有要作散文的压力,所以他的形与神都不大与身外的有关,散文的规矩于他没有什么太大作用,这种超脱的状态容易使思维浑然一体而忘机。我喜欢这样没有机心的文字:在文字里如果不坦荡,是连自己也对不住的。所以老兄的文章,可以用来调理我戚戚的气息。

故园秋山,没有几十年冷清,懂不得一个故字与一个秋字。旧事如云烟,沉沉入梦境,骨朴之笔,从容于醒来人间,无一字不热。祝太吉老兄身体安康,栎风斋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作者简介

扶风,散文爱好者,有散文集《流觞记》。

【山水行吟】扶风 | 春秋词

【曲水流觞】扶风 | 碧螺秋

【曲水流觞】扶风 | 花旦的春天  朗诵:梅子

【扶风散文】杨景龙: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流觞记》序

【扶风散文】扶风 | 郞舍杏如梅——《流觞记》之一

【扶风散文】扶风 | 《流觞记》之二

【扶风散文】扶风 | 姐姐的樱花——《流觞记》之三

【扶风散文】扶风 | 踏春记(上)——《流觞记》之四

【扶风散文】扶风 | 踏春记(下)——《流觞记》之四

【扶风散文】扶风 | 碧螺春——《流觞记》之五

扶风 | 扁鹊庙记

扶风丨入春记        朗诵:梅子

扶风丨水是有颜色的波涛

扶风丨 摸鱼儿·万泉湖记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