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日:东晋建国

臣子没上去,皇帝没下来,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天就演完了。

文/全历史 李曳白

318年4月26日,漂泊到江南的皇室子弟司马睿,在南京(时称建康)定都称帝。

司马睿建国,不但让司马家的基业花开江左,继续存在了一百多年,而且,他建立的东晋,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稳定的以南京作为都城的王朝。

比起孙权五次迁址,最后才定都南京来说,司马睿的都城选择,从一开始,就显得慧眼独具。那么,司马睿为什么会选择南京作为都城呢?可以说,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

先来看主动的方面。

南京一直是转运钱粮的据点。

西晋末年有个官员叫陈敏,看到当时军需浩大,朝廷缺粮,就提意见说,南方的粮食够吃几十年,如今京城有急用,为什么不把它运过来救急呢?建议提完,陈敏就被派到江南运粮,疏通南京周围的运输河道,后来他发动叛乱,差点割据江东,成了另一个孙策。

南京地处江南,豪门云集,是个人文荟萃之地。

其中以顾、陆、朱、张四家最为知名,在这儿定都,就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如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的陆逊,就是出自于陆氏。

此外,虽然南京被定为国都的次数不多,却是最红的都城“备胎”。

早在秦始皇巡行天下时,术士就说南京有王气,到了唐代,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的谋士薛璋也说,金陵王气犹在。谁都不能凭着一股子气就造反,薛璋说的王气,其实是对南京种种定都优势的抽象概括。

再看被动的方面,也就是迫于形势的被动选择。

第一,晋朝只剩江南可以控制。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宗室之间杀来杀去,最后的执政者是东海王司马越。

内有猜忌残杀,外有蛮族入侵,加上流民起义不断,为了稳定局势,司马睿被指派到江南都督军事,来到治所南京,凭的全是司马越的一纸调令。北方沦陷后,晋朝的实际控制区,只有江南可以落脚,定都南京,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晋元帝司马睿画像。

第二,司马睿最先在南京落脚。

司马睿作为皇室旁支,不愿卷入宗室斗争,自己的叔父司马繇被杀后,他吓得连夜从洛阳出逃,管理渡口的小吏怀疑他是皇族,就说朝廷有令,拦住不叫走。全靠了随从机智,从后边赶上来,对准他骑的马抽了一鞭子,笑道,朝廷不让贵人随意离京,没想到你一个招待所所长,也被拦住了。

这样,司马睿才得以逃脱。来到南京的司马睿,虽然很被动,但能远离各种是非,也算满足了自己逃命的需要。正统王朝定都南京,偏安江左,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头一回。

东晋王朝在江南存在了100多年。不过,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东晋似乎是存在感较低的朝代。尤其是东晋的皇帝,没有一个能够被后人记起。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东晋皇权从建立开始,就是个“软柿子”。

朝政大权,一直被门阀大族把持,开始的时候就是琅琊王氏家族。当时,民间有谚语说:“王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说,这个天下是司马氏家族和王氏家族一起管理的。所以,我们会发现,王羲之、王凝之、王导等人,被当作名士为后人反复提及。

有一件事可以很好地说明王氏家族的力量。

司马睿登基这天,他坐在皇帝宝座上,对丞相王导说:来,上来坐。新君谦让帝位,都是在登基前婉拒,像司马睿这样,登基当天,喊着大臣一起坐皇帝宝座的,从来没有。

那么,王导是谁?他哪儿来的本事,能让新皇帝和他分享御座,共治天下呢?

像萧何之于刘邦,荀彧之于曹操,王导之于司马睿,也是不可或缺的帮手。

司马睿还是琅玡王的时候,王导就是王府僚佐,凡事无不参与。初到南京两个月后,司马睿还曾中途返回北方为母亲奔丧,军国大事,也全是由王导一手操办。所以,东晋政权还是雏形状态的时候,王导就是政务的实际负责人,而司马睿,则只是一面象征性的旗帜。

魏晋时期,这个住在今天山东临沂一代的老王家,突然井喷式的爆发,源源不断的涌现人才,《二十四孝》里卧冰求鲤的王祥,就出自于此。

王导出身名门,但宗室旁支的司马睿,却没啥名气。来到南京一个月,当地的豪门望族压根不理,连个串门的都没。

王导就琢磨,怎么才能让司马睿火起来呢?于是,赶上禊事,就是王羲之《兰亭集序》里讲的祭祀活动,王导让司马睿坐着轿子,盛装出行,而自己,则骑马跟在边上。江南大族偷偷看了,见到琅玡王氏都愿意拥戴司马睿,很快,就纷纷前来投奔。

当然,要分享御座,仅凭这些还不够。司马睿的谦让,是因为王导的身后,还有一把“刀”。

王导的哥哥王敦,西晋末年就是镇守一方的将军,司马睿登基后,王敦带兵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对内平乱,对外征讨,几乎掌握了全国一半的军队。

后来王敦以清君侧为名,带兵打到南京,司马睿也只能无奈的说,仗就不和你打了,皇帝的位子,可以让给别人,咱也别让老百姓受苦。话虽说的体面,也不过是对王家执掌大权的无奈。王敦掂量了一下,觉得没有对晋朝取而代之的条件,目的达到后,就撤兵离开了。

定都南京,寄居江左的东晋皇权,在司马睿登基的头一天起,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低配设置,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后来王导家族失势,执政大臣换了姓,变成了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可不管怎么换,实质都没变,世家大族不能对皇帝取而代之。皇帝,也始终不能挣脱世家大族而独立,东晋皇权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维持了一百多年。

司马睿分享御座的奇怪举动,表现了他对王导家族,宠中有惧的奇妙心态。不过,王导的回复也很巧妙,机智的化解了皇帝的尴尬,他说太阳和万物本就不同,陛下你要阳光普照,我就不上去了。臣子没上去,皇帝没下来,百年如一日的历史景象,在司马睿登基这天,定下了调子。

历代评价:

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卷九十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