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强调夏朝存在而不提虞朝了?

这个问题我再来随便谈谈吧。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观念中,有虞氏实际上是作为和夏后氏、殷人、周人并列的概念来提的。不少人可能误以为“唐尧虞舜”,好像尧属于“陶唐氏”而和“有虞氏”是两个独立的时期,实际上先秦所说的“虞”这个时期是同时包含尧舜在内的(童书业、杨宽等学者都认为“尧舜同属虞代”),所以《尚书》的第一部分才为《虞书》。《国语·鲁语上》: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左传·昭公八年》: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在上博简《容成氏》中还提到了“有虞迥”这个帝王,称赞其无为而治天下。

先秦文献中很多都有“虞夏商周”四代的概念,而《河北学刊》2002年第一期刊发有王树民先生的学术论文《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认为虞朝可能是一个类似于夏商周三代的长达数百年的王朝。我们可以大致估计虞朝的开国君主是颛顼,幕和有虞迥是中兴之主,舜则是末代君主,虞朝包含了颛顼、虞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瞍、舜等诸多君主。

其实相对而言,先秦时期所鼓吹的“五帝”,倒反而是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家根据“五德终始说”在其他传说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而“有虞氏”(世系中也包含了五帝中的部分帝王)这个传说实际上比“五帝”要更加可信,即使它不是朝代,它也包含了一个部落的完整世系在其中。虽然目前考古连夏朝都不能证实,但是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史观中,虞是作为一个和夏商周对等的王朝而存在的。如果不是因为秦始皇烧书,太史公应该能见到虞朝的世系而写成一篇《虞本纪》。既然夏朝还不是信史,那么作为和夏朝同样不是信史但却同样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观念中的虞朝,个人认为从学术的角度上来讲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朝代来看待而不是忽视其存在。

如果一定要把传说和出土遗址强行意淫对应上,最适合的遗址也只能是陶寺,大概对应于虞朝中晚期和夏朝早期的都城。陶寺M3015墓随葬品总数达200件以上,学者大多认为墓主是“王”者。2002年出土的一座陶寺中期大墓(IIM22),在墓主遗骸正前方的墓璧上,嵌有一副猪的下颌骨,两侧整齐立着6把玉钺,这座墓中出土的玉钺总数多达9把。据学者何努分析认为,用猪的下颌骨和钺组合起来使用,可能传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兵不血刃,是最高的用兵之道。说明当时这位手握兵权的最高统治者崇尚文德,希望通过威慑力而非杀伐捍卫政权。

杨向奎在《应当给“有虞氏”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说

总之,我以为研究中国古代史,有虞氏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历史时代,应当在中国史上给他一个应有的地位。在过去缺少太史公一个详细而独立的本纪,是造成后来容易忽视的原因,我们应当弥补这种缺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