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的中医调治
天津 / 王炎
扁平疣,其别名为“扁瘊”,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疾患,其皮损多发于手、足、面部、前臂暴露部位,使面部皮肤呈点状褐色污迹,甚则面容呈现晦暗色斑;皮损突起于皮肤表面,失去光泽感;如伴瘙痒,患者不自觉以手搔抓。
现代医学认为,扁平疣系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疣赘生物,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可由外界直接传染或间接传染,亦可由患者搔抓皮损而自体接种,故避免感染十分重要。本病多见于青年人,以女性发病较多,亦可见于少年儿童。起初如粟粒、芝麻粒样丘疹,渐增大如米粒或绿豆状扁平丘疹,呈浅褐色或浅灰褐色,亦可见淡红色或皮色。多密集出现,也可因搔抓而呈带状排列。有轻度瘙痒感或无自觉症状。常骤然发现,迅速增多,呈慢性病程,偶有突然自行消失者,愈后可复发。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部分患者未经特殊治疗有自愈倾向,多数呈慢性过程,或突然消退,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如治疗中出现皮损突然增大,或瘙痒、基底部红肿等情况,为皮损消退前兆,此时要坚持治疗。
中医学认为,该病由外感风热湿毒,侵袭肌肤,客于体表,则气血蕴结、凝聚成疣;或肝虚血燥、内动肝火、复感毒邪、热毒瘀结肌肤所致。治以疏风清热、利湿消疣,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益气化瘀。诸法辨证用药,内外治结合,多有良效。
典型病例:
吴某某,女,24岁。两手前臂起疙瘩数十个,不痛不痒,已两个月,曾用次水杨酸铋油剂外涂,内服维生素B12、板蓝根等,效果不显,疙瘩如故,全身无不适,唯平素性情急躁。检查:两手前臂满布扁平疣丘疹,舌边尖稍红,苔薄黄,脉弦。诊断:扁平疣,证属肝气郁滞,阻于肌肤而发。治则: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并配合外洗方。
处方:
当归9克,赤芍12克,柴胡12克,土茯苓15克,白术9克,甘草3克,丹皮12克,茜草根12克,皂角刺15克,白蒺藜12克,薄荷3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
并配合扁瘊外洗液,配方: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15克,板蓝根30克,明矾10克,补骨脂50克。水煎外洗,三天一剂。
内服汤剂九剂,外洗方三剂,药后扁平疣开始脱落,停药后观察一年,未见复发。
按:
疣的病名首见于《灵枢·经脉篇》。其病因病机,明代薛己《外科枢要》阐述得很清楚:“疣属肝阳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患者发病于手臂,平素性情急躁,其脉弦,故诊为肝气郁结,阻于肌肤而发。治宜疏肝行气、解郁散滞,给予逍遥散加减。本方治疣,清·祁坤《外科大成》已有记载。以其皮疹发于面部,单纯内服而愈。本例药后局部微痒,乃病情好转之征,这种情况临床常见,扁瘊洗液助其速愈,九天痊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本文作者: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