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闭到眼睛往前走,闻到臭气是硚口”
中山大道的原点
我们硚口的要到江汉路去玩,有句约定俗成的话:“到底下去。”我小时候住汉正街久康里,街坊叶永鑫家人多口阔,从他父亲单位武汉印刷厂接盒子回来粘,补贴家用,这个厂在满春路,叶永鑫家里每月向厂里送成品盒子,就约我到“底下去”。到底下去对别人是“旅游”,对我是“学雷锋”。
现在理解老硚口人说“到底下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理概念:汉水往下流向长江;一个是硚口的“发育”要早于江汉路,有点“居高临下”的意思。
硚口的奇异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硚”字,在传统的手书时代,“硚”不是个问题,互联网时代后,电脑里打不出“硚”,令老硚口们十分愤懑。或许,那时的硚很多用石头垒成,因而有了“硚”字。1868年的地图上就有了大硚口、小硚口,这应该是硚口区名字的成因。
“闭到眼睛往前走,闻到臭气是硚口。”这句民谣反映了旧时硚口的荒野,当歆生路至六渡桥交通条件已现代化时,满春路到硚口的路面还合泥乱浆的,这一段只通马车,且马粪满街,气味扑鼻。抗战时期武汉沦陷时,硚口就曾被日伪政权当局划为难民区。我家家住在汉正街天宝巷,属难民区。按规定,日伪士兵不准进入难民区骚扰,但我家家说,有次还是有个兵把她们巷子里一姑娘强奸了。家家说,那个兵是高丽人,比日本人还坏。
作为中山大道上端的原点,硚口保存迄今最老的元素有一条街名——硚口路和三栋老建筑——硚口商场(中山大道1号)、硚口邮局、汉正街口的清泉池。
2013年,硚口百货大楼,裙楼第四层是后来加盖的。
硚口商场大楼主楼四层,附楼三层(后加盖一层),建成于1955年10月。1949年8月,中南区贸易公司成立武汉市百货公司,1956年在6个城区成立百货商店,逐渐在三镇上繁华地段形成著名的车站路、六渡桥、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水果湖7大商场,当年的“硚百”绝对是硚口地区的“欢乐谷”,有事没事逛“硚百”,虽然不像现在的超市可过手瘾、只能“挂眼科”,也是贫瘠生活中的一大快感,那时在硚百工作也是件很荣耀的事,我有一位亲戚在那站柜台,我父亲说:“莫理她,鼻子翘到天上去了。”现在,从武胜路向那方向望去,原3506厂地段超高层大楼把“硚百”欺负得颜面全无,打围拆迁成其必然归属。
2016年,清泉池,是汉正街在硚口的起点,也是清代从“大硚口”城墙进入正街的通道起点。
清泉池大堂内的水磨石地面和贴有瓷砖的卫生墙面,在20世纪中期还是很有档次的。
“硚百”对面的硚口邮局是唯一还在营业的“硚口老人”,但其功能已扩得很大,在“邮政储蓄银行”的店堂里,存钱的、拉基金的柜台光鲜明亮,邮寄柜台被挤到腰子角里,营业员一幅颇受委屈的表情。
汉正街口的清泉池曾经是茶馆,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汉口商业一览》记载:茶馆 清泉池 经理 曾广大 小硚口正街。不过在我小时候造访该池时,就是纯粹的洗澡堂。住商业楼盘之前的硚口人冬天洗澡清泉池是首选,大堂内水磨石地面,花卉瓷砖贴墙,洗澡的每人有张躺椅般的床,脱成佻夸后,有跑堂的用杆子把衣服挂到伸手够不到的铁丝上,热腾腾的池子里满是光身汉子,那时人警惕性不高,全没“艾滋”这概念。2016年11月,三层楼的清泉池打了临时围墙,不知是要拆还是修。
硚口重要的原点记忆还有3510工厂及旁边的军需电影院。3510是军需被服厂,做军队内衣,过去地位高于一般国企,军需电影院原名军需工人俱乐部,属军工厂的配套设施,后由文化部门接管而社会化,“文革”结束后,很多电影开禁后在军需电影院放映,尤其苏联二战电影《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票难求。有次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牵小孩女同志要退票,说电影不是彩色的,喜得我们一把把票抓过来,一把把钱塞过去,狂奔而入……
3510及附近的几个厂解放前是国民党“联勤总部武汉被服厂”的地盘,1947年11月7日,这里曾发生被服厂工人被枪杀的流血事件,史称“一一.七”血案。
联勤总部武汉被服厂总厂设在硚口,另在武昌和汉口谌家矶设有分厂,主要给国民党的军队生产服装,工厂在活路忙时,工人总数达1000人以上。1947年年末,市面物价飞涨,工人生活困难,工人们便向厂方要求提高待遇,厂方态度强硬,厂长徐福海也采取不退让的态度,致使双方冲突不断升级。当年11月7日,厂警队开枪,打死了工人丁海泉、蔡绍议。流血事件发生后,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工人们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迫使国民党当局逮捕了厂警队头目钱汉章,厂长徐福海被撤职。史书记载,被服厂工人运动发展到1947年底,厂里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领导工人开展斗争,直至武汉解放。
我在采写这段历史时获知,联勤总部武汉被服厂与武汉文史研究者田联申先生的家族有着联系。这个厂,原本是武汉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办的汉口被服厂,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接收。1945年12月1日,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电令尚在四川万县的湖北麻织厂厂长田镇瀛速赴汉口,接收日军被服厂,任军政部武汉被服厂(即联勤总部武汉被服厂)厂长,田到汉赴任后为武汉被服厂第一任厂长。在1946年出版的《新武汉指南》第四辑“机关社团”类别中有如下记载:“武汉被服厂厂长田振(镇)瀛”,是为佐证。这位田厂长,便是田联申先生的父亲。
田镇瀛,1934年出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研究院(研究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湖北省麻织厂厂长,抗战胜利后在武汉被服厂任职一段时间后由他人接手。田联申先生说:“以我父亲的留学经历及待人方式,如果1947年他还在被服厂,可能不会发生流血事件。”
历史可以有多种假设,但不可更改,可是,历史的承载物可以更改。武汉被服厂“一一.七”血案过去整整七十年后,硚口地域的3510厂、军需电影院等建筑物已全部拆除,被成片的、雄伟的超高层住宅楼、写字楼所代替。
2016年,汉正街建乐卫生院分部
在硚口原点附近还有两处医院,一处是硚口商场右侧的硚口区建乐卫生院。20世纪中后期,建乐卫生院负责给合作企业提供公费医疗,硚口地区这些小厂的工人开张三联单,便可在卫生院免费看病。那时的人扎实,卫生院的大夫拿人子宫也没出过事。我的熟人,一位明光电筒厂的职工肚子上长了个脓包,医生让他靠桌子站着,拿把细细的手术刀晃着和那他搭讪,然后出其不意一刀挑破脓包,连麻药都不打的,完事后药棉、纱布一包,走回家去。那时的医生不屑与病人矜持,都是公费医疗,没啥想头。
还有一处是军工医院,与军工厂有关,3510与“军工”对接,到底是军工厂,看病都比小厂气势大些,但是后来也走了下坡路。写这文章时打电话问我一亲戚,他是3510的职工,现在家赋闲。他不接电话,只对他老婆在电话那头喊:“02年就破产了哟!”2002年左右,硚口地区的3510、3506、3604等工厂相继破产。再后来,军工医院不知何故改名为中山医院(现为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好像没资料显示孙中山曾来过军工医院。
中山大道的第一条大巷子是唐家巷,因姓氏而成名。据《汉口丛谈》记载,唐家巷曾是清中期居仁坊所在地。所谓“坊”颇似现在的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实施行政管理的职能。清中期汉口镇一共设有居仁坊、由义坊、循礼坊、大智坊四坊,而四坊是由清初的仁义、礼智两个巡检司演变而来(仁义巡检司设于汉口上路,礼智巡检司设于汉口下路),再早则是由明嘉靖的汉口巡检司(初设于汉阳崇信坊,清康熙迁汉口)分拆的。
20世纪30年代至解放前,唐家巷与中山大马路交汇巷子口左侧、现在军工医院的地盘是个起名“天籁”的花园,右侧是座平民工厂,巷道中段还有水垱子。至20世纪70年代,靠近汉正街的巷道尾段有明光电筒、艺华五金等小型工厂,这些厂大多数是计划经济年代为安置各路手艺人而设,明光电筒厂便由一个篾器合作社的篾匠们组成。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