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真的能让人获得健康吗?

如果说要运动,大家应该都会同意,跑步是最方便最简单的一种,你只需要一双慢跑鞋,随时能迈开步伐,说行动就行动。除了便利性,常常可以听到跑步家(我们说跑步家,因为那与跑步者不同,是真的懂跑步的人)形容那种身体与心灵交融的境界──绝对宁静与孤独的状态,会让人越陷越深。

在社交网络世界里,你看过多少朋友上传自己跑步的动态和照片?你经验过多少次路跑的交通管制?跑步这件事成为了显学,世界皆然,成为一种象征荣耀与彰显个人意志的积极表现,但在你投入之馀,绝对不能不知道其中潜藏的危险。调查显示,有高达79%的跑步者每年至少受伤至少一次。不夸张地说,我身边跑步的朋友,没有一个没受伤过,但那真的只是不小心吗?还是身体根本还没准备好应付那样的训练。

跑步会伤身体?

早在20世纪初就有英国医师在《时代杂志》发表文章,他们主张持续的疲劳会对心脏等其他器官造成永久伤害,而会促使心跳加快的运动会令心脏提早衰竭。屡屡在马拉松比赛中发生的猝死意外,也都与心脏、冠状动脉的问题有关。

而现在,除了路跑环境不加使身体受伤的危险性,糟糕的空气污染,更让跑步被指称是自杀行为。这种说法的依据如下:当人体进行剧烈有氧运动,换气量是平时的10~20倍,如果在空气污染紫爆的天候下跑步,对肺部的影响超乎想像。

跑步前先了解自己的身体

上述提到的问题,最严重的当然是跑步猝死这件事。但检视这些不幸的案例,都是本来心脏就有问题,或是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史,所以在进行这项运动前,你必须了解自己是否有相关疾患。如果你不是非常确定自己身体的情况,千万不要冒然就兴起跑步的念头,夸张地做出超越自己身体所能负担的训练。

跑步最重要的原则:循序渐进,不要急切

喜欢跑步的人应该都能理解,追求时间和速度的进步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狂热,从心理来说,那是一种英雄的体验,当你又再一次战胜自己,迎来大口呼吸后的顺畅,身心灵都能得到抚慰,促使你不断挑战自己。你可以看到社群上,许多朋友会贴出自己跑步的数据纪录,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骄傲,但如何的训练才是对身体最好的,而非过度的,大家真的知道吗?光是跑,在心里想着要靠意志力撑完几公里,或是盯着时间要自己几分钟要跑完多少距离,你真的就把跑步想得太简单了一些。

奥运教练、台大田径队教练简坤钟副教授,在他的着作《先别急着跑》里面提到,跑步之前要先评估身体组成(BMI)、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软度,强调跑步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他建议刚开始跑步的人,先不要追距离,而是关注于时间,举例来说,可以一次跑8~10分钟,重复3~4次,当你觉得这样跑很轻松时,就可以慢慢延长时间到一次跑30~40分钟。(切记,慢慢增加)而特别是初跑者,或是体重较重的人,最好请专家来帮你设定好跑步的时间组合。

不能只有跑步这项运动

我们都知道跑步主要训练的身体部位是下肢,但你的上半身却仅仅只有摆动而已,大部分跑者都有肌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真正好的跑者,绝对会搭配许多运动,特别是重量训练,才能训练到身体各部位的大小肌肉群。同时,上述提到的身体柔软度也相当重要,太多人站直弯腰,手伸直却无法碰触到脚趾。另外也一样重要的是身体的协调性。

没受伤?你正在累计慢性伤害

跑步的科学无法在短短一篇文章中交代清楚,但如果你能掌握「不急切」的原则,倾听自己身体的反映与声音,跑步当然是有益身心的。千万不要以「在多少时间,跑了多少公里」当作是成绩或是炫耀的行为,或许你一时间不觉得这样的训练对身体有什么伤害,但一次一次的过度刺激,正累积慢性伤害,等发现就太迟了

听听你身体怎么说

日本人气作家松浦弥太郎是一个马拉松热爱者,每周固定跑三天,每次10公里,如果觉得时间充裕,可能连续跑上7天。他在他的新书里提到跑步,他是历经三年时间才有办法这样跑,他也说:「跑步是为了放松,不是什么需要咬牙苦撑的运动。」他一定会视当天的身体状况来决定要不要跑步,这真的是非常正确的态度。

文末引用被喻为「跑步教父」以及「运动界最重要的哲学家」─Dr. George Sheehan说的一段话,他同时也是心脏医师:

我的步调不是用来测量能跑得多远,或者跑得多快。

我与身体商量出一个强度,而不是与码表或里程标示牌商量。

我将身体调整到跑起来觉得舒适的步调。

我们可以听到许多专业的跑者,在人们问他们怎么跑步时,他们的忠告都是仔细观察身体的反映,不过度训练,这才能让跑步变成真正能帮助你更健康的运动,而非伤害你的身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