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觑的武夷岩茶,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奇种?

《1》

第一次见到奇种,是在武夷山的桐木关。

那里茶农们,还习惯称它们为“菜茶”。

初见时,是在一个斜坡型的茶园,茶树像绿伞一样打开着,个头不高,从高处往下看,好似一团团绿茸茸的卷曲匍匐着的小刺猬。

跟我们城市里街道上绿化带里的万年青十分相似。

第一次听到“菜茶”这个名字,李麻花大惊失色,天啊,怎么还有茶树叫做“菜茶”?是因为可以当作蔬菜炒了吃吗?

他们说,种菜茶,就像种菜一样,先挖几个坑,把三两个茶树种子埋下去。

再浇上水,就成了。

只是因为,那些播下去的种子不知道是什么品种,长出来的茶树形态、长势也不随人控制,祖辈们干脆就让这些茶园成了半荒野的状态。

但是,可别小看这些菜茶。

红遍全国的顶尖红茶——正宗的桐木金骏眉,就是用它们的芽头做的!

这些菜茶芽头,外形小巧紧致,自带岁月沉淀的气质。

并且,桐木关的菜茶地本就不多,又只摘取芽尖部位,做出来的正宗金骏眉,自然量少而价高。

当然,用其他树种也可以做出所谓的“金骏眉”,但是很容易被内行看穿——它们干茶的外形相对更粗大,看起来就是一副茶树营养过剩的欠揍样子。

好比饲料鸡和农家鸡,在外观和口感上同样有明显区别。

而且菜茶芽头做出来的正宗金骏眉,带着菜茶的野韵与桐木高山的风韵,是别的茶树品种所完全不具备的风情万种。

《2》

第二次见到奇种是在武夷山的慧苑坑里。

那里茶农不怎么提“菜茶”,都自然而然地说着“奇种”。

到了三坑两涧,菜茶不再叫菜茶了,有了另外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奇种。

这一次,关于奇种的繁殖方式,又听到了另外一个版本。

据说,茶树的籽,也就是它们的种子,在成熟后被鸟儿叼走、被风吹落、被山林里的小动物蹭落之后,会自动掉落地面,生根发芽,长成茶树。

尤其,这些茶籽并未走远,大多数是掉落在母树附近,当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之后,并且掉落的茶籽生成的茶树越来越多之后,渐渐地,这片茶园就扩大开来,成为了一片颇有规模的奇种茶园。

这种茶园,比依靠人类播种繁殖所生成的茶园,更为原始。

想起名丛“半天妖”(它属于拥有姓名的奇种),相传它的母树,便是一种鸟类叼着茶树的种子落在山腰上,落地生根而成。

当茶树长成之后,被取名为“半天鹞”,后又名“半天腰”或“半天妖”。

取其生于高耸入云的山峰半腰之意。

在正岩里,奇种其实是很多的。

如果我们去三坑两涧的茶地逛一圈,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一两棵零落在石阶缝里奇种,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它们把自己拗成一种拼命生存的姿态——弓着背、弯着腰、旁逸斜出⋯⋯

有一些奇种,因为样貌特殊比较容易分辨——比如白鸡冠。新叶呈鲜黄色,发芽时,远远望去,只见一丛深绿色的树冠上,覆盖着一层鹅黄色的嫩叶,在一片绿树中,分外扎眼。

但大多数奇种,却由于有性繁殖,渐渐洇没了自己的出身与姓名,数百数千年后,人们已不识得它的真身。

早些年,大家是并不太注重奇种的。所以,任它们零落生长在正岩山场里,无人问津,自生自灭。

若是有人好奇单株奇种的味道,会单独采一棵奇种回去,做几泡出来尝尝鲜。

而现在,三坑两涧是寸土寸金,生长在里面的每一棵茶树、包括路边的奇种,都有了不菲的身价。

甚至会有茶农为一棵奇种的归属而争执不休。

有价值的茶树,当然引人争执,这事早有先例——百年前那段水金龟的公案,大家还记得么?

《3》

广袤深远的慧苑坑里,有着几片保留相对完好的奇种地。

它们的神奇之处是,一片小小的奇种地,居然能混杂着上百个品种!

每年春季,这些发芽成熟时间先后不同品种的茶树们,就像百花园里的花朵,次第绽放。

古老茶园欣欣向荣之余,也给茶农带来茶叶采摘上的巨大不便。

一个天心村的茶农朋友,家的奇种地分早、中、晚三批采摘。例如今年,采摘期在比往年提早一周的情况下,最早一批的奇种采摘在22号,隔一个礼拜左右采摘中生种的奇种,预计到5月5号采摘晚生的奇种。

据说,奇种比其他品种难做。

因为品种不一,采下来的鲜叶大小、厚薄不均,非常考验制茶功力。

以他多年制作奇种的经验,在一批奇种鲜叶中,要以中等大小的叶片为参照。

例如户外萎凋时,要多观察中型叶片,如果它们软下来,完成“倒青”,便可以“收摊”了。再比如摇青时,中型叶片梗脉透明、叶张如缎,便可进入下个环节。

可见,奇种的制作需极尽耐心与细心。

“以你多年做奇种的经验,早、中、晚制作的奇种,哪一批的品质最好?”李麻花最是八卦,她老早就想喝奇种,这回终于要出手了。

茶农答曰:“中生的奇种相对更好更稳定。”

哦,何出此言?难道连奇种也讲究中庸之道吗?

茶农大笑着给我们解释:“早芽的奇种,容易采嫩了。而最晚那批奇种又容易采老了。只有中间那拔,刚刚好。”

原来,张爱玲女士的“刚刚好”理论,不但放到爱情里成立,放到制作岩茶,也是合适得很。

《4》

某次喝慧苑坑奇种,深深体会到大家对奇种的滋味描绘——“菜味”、“野味”。

确实,奇种,有一种独有的又很难捕捉的味道。

在没有喝到奇种之前,人们想象中的奇种应该是香气迷人出众的,犀利娇俏的。

其实不然,并非一泡茶里的品种多了,茶就更香了。

相反,奇种的香气属于内敛、沉稳型的,甚至难以找出它的香气特征。

这很容易理解,毕竟,奇种不是一株茶树,它是多品种交融出来的一款茶。

在这些品种中,有香气凸显的,也有香气平平的,它们相互制衡与衬托,综合之后,反而没有谁能一枝独秀,只能收敛光芒,相互成就。

在那款奇种茶汤里,可以感受到的奇种茶香,是一种纯自然的草木清香——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山场气韵,虽朴实无华,却有着醇厚缠绵的滋味、强而有力的回甘,如百炼钢成绕指柔。

甚是美妙。

《5》

最早见到奇种茶园时,茶农说,“大红袍是后期人为拼配,而菜茶是天然的拼配”。

这句话,印象深刻,记忆至今。

大自然果然神奇,在人类想要把茶叶拼配在一起调节口味前,它却早八百年就已开始在实践了。

基于品种传承的特殊性,菜茶的滋味,确实难寻。

每一次的菜茶采摘,相当于把上百个品种的茶混采在一起,谁也不知道会得出什么样的香气滋味。

就像上百个歌唱家组合在一起,谁也不知道会唱出怎样的音调来。

然而,正正是因为这份未知,才让奇种更加地神秘和动人。

奇种,重在“奇”字。

奇汤,奇韵,奇香,方是化境。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