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子弹“炼铀之父”,生前对功劳只字未提,临终遗愿:听军歌
引
写这篇文章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讲两首古乐曲的事情,一首是唐初李世民时的《秦王破阵乐》,一首是唐初李隆基时的《霓裳羽衣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军歌与流行乐。
李世民时期,唐朝刚开国,国家百废待兴,内忧外患。君王励精图治,臣民锐意进取,上下一心希望实现国富民强,国力虽弱,人心图强,这种欣欣向荣,勃勃向上的社会局面与官方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
那时候,大唐朝廷上传唱的就是军乐《秦王破阵乐》,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解唐之危,将士百姓们为了欢庆胜利,合力促成"秦王破阵"之曲,后编入乐府。贞观初(627),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
此曲经唐太宗钦定为朝廷大型宴会及庄严场合乐舞,据《唐会要》记载:
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外奏之。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后用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
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 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连外国的宾客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果然气势不凡。
《秦王破阵乐》从初唐传至晚唐,不过最为人们重视及喜欢的时期还是在初唐,在这样军乐精神的激励下,大唐开疆拓土,威震四海,成为全世界学习的榜样,乐曲也随着各国使团传至海外。讽刺的是,如今此谱在国内已无遗存,但在日本保存有五弦琵琶谱、琵琶谱、筝谱、筚篥谱、笛谱等多种,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再说《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以后,外患渐无,内忧不见,四海升平。唐玄宗创作了此曲,由爱妃杨玉环表演,随后整个帝国在一片柔和缠绵的靡靡之音中沉醉,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成为了永远的历史。
其实,说这两首古乐曲是因为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炼铀之父”王明健的故事触发的感想,王明健就是属于“百废待兴”时代的人,他临终前只想再听一听军歌,为此两个女儿穿上军装含泪为他演唱,他半躺着庄严地敬军礼,一周后溘然长逝。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大功臣王明健的故事。
临危受命,不辱使命
建国初始,百业待兴,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两弹一星”及国防事业科学家们的事迹更为感人,我们熟知的有邓稼先、钱学森等著名人物。但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一方面与他们从事行业性质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潜心科研,淡泊名利。王明健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科研工作者。现在公开查阅到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多,生平事迹也很少,只知道他1934年6月生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1955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刚毕业,王明健1956年7月就被秘密分配到309大队,主要从事原子弹研究,期间,他在北京随着专家组学习了两年,1958年,他在二机部一次秘密会上学习了上级领导传达的毛主席指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不依靠苏联。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能提前爆炸,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原料问题。
翁源下庄202厂附近,王明健和工人合影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二机部随后广东翁源下庄(当时检测出有铀矿)建立309大队11分队水冶厂,让他担任技术负责人,并要求半年内拿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黄饼)。当时,我国的核工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连处理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正规设备和厂家都没有,困难可想而知。
但是,制造第一颗原子弹又急需两吨二氧化铀作原料。当时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说:"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含千分之几。"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从铀矿石中提取千分之几的有用原料,在当时的条件下完成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
王明健生前所珍藏的纪念品:上图是宴会请帖,下图是当年手绘的炼铀工艺图纸
可王明健已经凭着一腔热血向组织拍了胸脯:“党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接下来,他只能拼命想办法,玩命去干活。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王明健废寝忘食地做实验,夜以继日地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想出了一套不同以往的炼铀的工艺流程:
第一要弄出富矿,第二把富矿破碎,再用硫酸去浸泡它,让产品出来,最后用氨水中和就能得到比较纯的产品。
这套简易的流程在实验室里成功了,但能否在实践中成功应用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验证实效。王明健带领工人们日夜泡在工地上,半年后终于如期完成任务。随后,他再接再厉,两年半的时间生产了71.3吨的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土法炼铀的总量的67%,实践证明王明健另辟蹊径创造的简易炼油方法非常有效。
八一电影厂制作的《土法炼铀的一面旗帜》解密了当年炼铀的程序,电影再现了核试验爆炸场面。
潜心科研,淡泊名利
王明健的这套简易炼铀方法后来又被人们称为土法炼铀,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创新,却是当时最为实用可行的办法,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炼铀之父”。
随之而来的是荣誉,1960年王明健的表现在袁成隆副部长发表在《上游》杂志中的一篇报告中得到肯定和赞扬:
"三局王明健同志在一项重要实验中遇到上百次的失败,每当遇到挫折,他都再三阅读《矛盾论》从中吸取力量……"。
1959年,他出席了全国群英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7711月,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进生产者称号(两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2008年,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王明健下庄309大队11分队解散,他选择了继续留下,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之后一直在祖国的核工业战线上奋斗,不求名不求利,"我这一生,能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辉煌的事业做出贡献,我觉得太有意义了。"
从1964年到1995年,他坚守在一线从事铀矿冶炼研究,解决了12项重大技术革新问题,实现了从不能生产、可以生产到超额生产的3大步。1995年,王明健离休,随着时代变迁,他之前工作的单位几经变迁,于2004年底破产。
离休后的王明健却从没停下学习的脚步,他选择了研究化学上两道世界级难题,经历了两次爆炸以及长期的辐射暴露,王明健晚年饱受着病痛的折磨,时刻都有生命危险,2019年2月,王明健生病恐怕时日不多,他紧急把小女儿王琴叫到身旁交代后事:“爸爸解了一生的一道化学题,我说你记,让听得懂的科学家少走弯路。”
王明健生前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的贡献闭口不谈,功名利禄看淡。
直到2014年庆祝原子弹爆炸50周年,国家“两弹一星”办公室找到王明健,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王明健挥挥手:“我没有任何要求,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无上光荣!”
结语
一生尽瘁,国士无双。王明健生前曾说:“不要为自己活着,人为自己活着很渺小,人生最美好的是当你停止生存时,还能以你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服务。”
2020年7月1日,王明健在重病中醒来,守在身边的两个女儿问他有什么愿望,老人家说,他想听军歌《我们走在大路上》,两个女儿穿上军装含着泪为他唱: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听着听着,突然,王明健伸出手艰难地敬军礼。两个女儿忍不住扑倒在父亲的怀里泣不成声。一周后,7月7日上午,王明健逝世,享年87岁。
我们永远向前进,回头看,要铭记王明健那一代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