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有多大,人就有多老:祛眼袋的艾灸方法!
在女人所有的面部问题中,哪个最难搞?非眼袋莫属!——因为眼袋最易让人显老,而且,像眼周细纹、黑眼圈等,还能勉强用化妆品掩盖,但眼袋完全不行,没地儿藏。
所以,想让自己看起来年轻,就一定要对眼袋下狠手。
不过,下狠手得用对方法!多数人对眼袋有误解,认为眼袋就是休息不好或喝水过多所致,其实,眼袋往往是身体出了问题的外在表征——这也是祛眼袋产品很难从根上祛眼袋的原因所在。而且,很多女性在频繁使用祛眼袋产品后,还易导致眼周出现脂肪粒、发红、发痒等问题。
故而,唯有对症下药,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彻底祛眼袋!
一、眼袋,与脾肾相关
中医认为,后天形成的肿眼泡、大眼袋,与脾虚相关,对此,中医有这样的概括: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
为什么“脾虚眼袋大”?
从“五轮学说”可见,上下眼睑属于脾。
一方面,脾主肌肉,正好主上下眼睑的眼肌。脾虚了,上下眼睑的肌肉就会变得松弛,时间长了,眼睑就会因为失去弹性而下垂,形成眼袋。
另一方面,脾主运化,脾虚了,就无力运化水湿。眼睛是皮肤最松弛的部位,水湿自然首当其冲堆积在眼部,使得眼睑尤其是下眼睑因充水而浮肿,形成眼袋。
为什么“肾虚眼袋黑”?
肾主水,负责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肾虚了,水液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水液积于眼眶皮肤之下,就会形成眼袋。如果睡前喝水过多,第二天也常出现肿眼泡、大眼袋的现象,这是因为喝水太多,致使肾脏负担过重,无法及时将水液代谢出去。
人体大部分的皮肤厚度是2-3mm,而眼周的皮肤只有0.5mm,皮肤越薄,意味着肤色变化越明显。中医认为“肾主黑”,肾虚会导致其本色外浮,体现在眼周皮肤上,就会呈现暗黑色。
那么,为什么失眠之人常见黑眼袋呢?因为他们的肾往往都有问题!肾精决定着人的精气神,肾精不足,就会导致人“心神不守”,就会出现失眠以及情绪变化。
二、艾灸:祛眼袋,两步走
这个很简单,撇开其他症状不谈,直接看眼袋就知道了——眼袋大就是脾虚,眼袋黑就是肾虚。
①调理脾虚产生的眼袋:健脾化湿
脾虚产生的眼袋,健脾化湿是关键。
艾灸取穴:脾俞穴、中脘穴、水分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太白穴。
脾俞穴:脾俞是散热除湿之要穴,健脾益气。
中脘穴:健脾和胃、补中安神。
水分穴:通调水道、分流水湿、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足三里穴:“治脾健胃第一穴”,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阴陵泉穴: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丰隆穴:化痰定喘、健脾和胃。
三阴交穴: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
太白穴:脾系统的首选养生大穴。
向上滑动阅览
脾俞穴:
中脘穴:
水分穴:
足三里穴:
阴陵泉穴:
丰隆穴:
三阴交穴:
太白穴:
②调理肾虚产生的眼袋:补肾扶阳
肾虚产生的眼袋,主要是肾阳虚所致,补肾扶阳是关键。
艾灸取穴:肾俞穴、命门穴、腰眼穴、次髎穴、神阙穴、关元穴、太溪穴、涌泉穴。
肾俞穴:壮阳气、滋阴精,有利水、消肿、开窍之功用。
命门穴:培元固本、补益阳气。
腰眼穴:艾灸此穴,不仅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次髎穴:补肾壮腰、清利湿热、理气化瘀。
神阙穴:激发元神、元气。
关元穴:益气补肾、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太溪穴:滋阴益肾。
涌泉穴:水升火降、气血通畅。
向上滑动阅览
肾俞穴:
命门穴:
腰眼穴:
次髎穴:
神阙穴:
关元穴:
太溪穴:
涌泉穴:
针对已经出现的肿眼泡、大眼袋,建议每天艾灸眼部,可以沿着“睛明穴-承泣穴-四白穴-太阳穴-鱼腰穴-攒竹穴”的顺序循环艾灸,每眼循环5次。
说到肿眼泡、大眼袋,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睡前别喝水。不过,事实证明,只要你脾虚肾虚了,即便睡前不喝水,肿眼泡、大眼袋照样少不了!因此,解决脾虚肾虚才是正确的应对之法,通过艾灸强壮脾肾,增强水液的代谢能力,肿眼泡、大眼袋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承泣穴:
承泣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四白穴:
四白穴位于下眼睑下一寸,当眶下孔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两眉梢后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鱼腰穴: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