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会的倒会风险

标会,在兼有互助性和互利性的传统合会中,可能是最晚被演化出来的,互惠性最少而互利性最多,最接近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合会组织形式。其与轮会、摇会最直接的差别,是会脚们的得会顺序通过利息竞标来确定。因此,标会的利率肯定会比轮会、摇会要高一些。也正是由于标会更加追求盈利性,所以潜在风险也最大。不过,尽管标会的风险要大,但在民国的回忆录中,当时的标会倒会仍然是零星事件。

  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死灰复燃的合会出现重大恶性倒会事件时有所闻,如1986年浙江乐清倒会案,1987年福建平潭倒会案,2004年福建福安倒会案,2010年浙江宁海倒会案,2010年江苏黄桥倒会案,2011年福建福鼎点头镇倒会案。以上被新闻媒体报道的重大合会倒会案中,除了1986年的乐清倒会案是抬会以外,其余全是标会。

  站在传统的视角上,我们可以省察一下,标会这种古老的合会品种,到底有什么制度性风险?是什么原因使其潜在的风险在现当代被不断放大和引爆?

  高利率并非直接原因

  标会利率较高这一点,似乎并不能导致标会的倒会风险比轮会和摇会大出很多。因为以高标息竞标得会的人,一定不会仅考虑会款的优先获得,还要综合考虑这么高的标息,以后能不能还得起。因此,得会会脚所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就给标会的利率设定了天然限制,不可能高得离谱。而且只要标会的规模是有限的十数人几十人,已经得过会的不再参与竞标,则每轮竞标的人数总是有限的,标息就不可能太高。

  当然,会脚对预期利润预测不准,或者走投无路而病急乱投医的情况是有的。比如预测利润率是10%,于是以8%的利率竞标获得优先使用权了,结果投资以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预期利润率,或者根本就亏了。再有,因急于解决家庭重大窘困,不管利率有多高也通过竞标得了会款,但后来家里境况一直没有好转,自然还不起。但是,这两种情况造成的倒会风险,标会有,轮会和摇会也会有。会脚用标来的钱投资失败,或者家庭状况窘困破产,导致会脚无法缴纳后续的会金而造成倒会,根本上来说与高标息关系不大。如果一个会脚因投资经营失败而破产,那么他支付不起的,就不仅仅是利息。

  退一步讲,即使一个标会,由于一两个会脚投资经营失败、家庭破产,而支付不起后续会金,导致一个标会倒会。那也仅仅是个别标会的倒会事件,而不可能说当地整个城镇,仅仅因为一个会脚的破产、一个标会的倒会,而引发全县全镇的大面积倒会事件。

  在这中间,一定还有其他被忽略的风险环节和线索。

  潜在风险如何被引爆?

  在上述当代恶性标会倒会案中,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大面积连环倒会。一两个会首或者会脚宣布破产了,或者卷款外逃了,就引起整个区县的成千上万个标会连锁倒会,涉及金额动辄数亿数十亿,波及的人员囊括全镇甚至全县数万、数十万个家庭。

  所以,凡是这种恶性倒会事件,必有一个关键细节,就是会套会,全县全镇成千上万个标会,并非各个独立,而是资金上彼此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甲会中标得的会款,被用来支付乙会、丙会和丁会的会金。典型的会套会中,大多数居民都不仅仅只是一个标会的会员,而是常常同时参加几个会或者几十个会。

  会套会的形成,直接的原因是会首(或会脚)吃息差,以会养会。息差的形成,首先似乎是由于合会的一个简单规则,就是会首先得会,而且可以免息使用会款,那么会首完全可以拿着这笔会款参加另一个合会做会脚,躲在后面等着吃息差。如果仅仅是会首吃息差“以会养会”的话,成千上万个标会的会套会格局,就会有一个基本眉目:金字塔形,也就是小会会首去做中会会脚,中会会首再去做大会会脚。越往上层,标会的数量和参会人数越少,会款金额越大。

  如此一来,标会资金汇聚的终点,也就是金字塔的最上层标会,其前期得会的会脚们,不再可能是吃息差者,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投资人才行,否则成千上万个标会叠成的金字塔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其投资项目的利润率必须很高,否则不足以诱导成千上万个标会的资金向其汇聚。

  这一点,在上述重大倒会案的有关报道中,也得到了一部分证实。比如2004年福安标会案,全县标会的大量资金实际上被引向了当地繁荣的地下赌场。但是,尽管高利贷、房地产暴利、赌场、六合彩这些高利息“行业”是造成高利息、造成会与会的息差的罪魁祸首,但却不是事情的全部。因为,在上述倒会案中,差不多每一次倒会的发生,都并非是最终用钱的“行业”的危机造成的。比如福安标会危机的爆发,并不是地下赌场先被查封了,利息源头断流了,才引起了标会的成片倒闭,而是先有标会金字塔资金链条断裂,之后才导致地下赌场萧条。

  原来,在会套会的格局中,金字塔式的资金关系并非唯一,而是还有一个“狗咬尾巴”式的资金循环方式,但实质上类似于老鼠会。

  1986年浙江乐清倒会案中的抬会,就是典型的老鼠会。老鼠会的资金供应链条不是“狗咬尾巴”,而是金字塔形的,资金会最终汇聚到一个高息揽存的核心人物身上。比如将传统合会“创新性地”改造成抬会的浙江乐清妇女叶三凤,就是利用高利息汇聚亲友资金,并用后来的资金支付先来者的利息;由此而赢得信用以后,再汇聚更多的资金,再继续用后面人的本金支付前面人的利息,如此以往,一直到周边资金被吸收的差不多了,老鼠会游戏无法持续之时,操作骗局的核心人物卷款跑路。

  抬会不符合合会的古法,本就是骗子的创造,后来在江浙地区似乎也没有再流行过。但是有历史传统的标会,却时不时一头栽进了与抬会一样的老鼠会逻辑。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看到,标会倒会案中,吃息差的绝非仅仅是一个会的会首,而大多数都是会脚,是会脚用高息标来的钱,投入别的标会来以会养会。这种做法听起来就是荒唐的,因为这等于用高利息借钱收获高利息,其中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息差可吃。那么这些会脚又在图什么呢?图的还是息差。息差从何而来呢?从混乱中来。原来当高息差逐渐兴起的时候,看到有人发财,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走这个捷径。把参与标会吃息差当成一种发财模式,我们来看一个参与以会养会的网友披露的情况:

  好比我有30万元,参加5个万元会,每个会假设有10期,每期1个月。如果我要想得到这5个会的高利息的话,我把我这30万元投入这5个会,可以维持6个月。那么,在6个月临近之际,我就要面临资金链条的断裂了。怎么办呢?那我再另行组一个会,做会首。因为按照标会规则,会首可以免息用会款。或者就在现有的5个会中间,用高息标得一笔会款,用于支付5个会后5期需要交纳的会金。如果再往后面还有资金链条断裂的情况,就再行如法炮制。

  在这当中,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当人们为高利息诱惑而投入标会的时候,自己的钱用光了,就再组织标会做会首,或者干脆做会脚用新标来的钱养旧会,这里面就含有自身资金链条的断裂而造成的狗急跳墙的因素,到最后实际上大量参与标会的会众变成了互相借钱的格局,只是这个自我循环的资金链条被混杂在复杂的会套会中难以清理。而且,有更多的人陷入这种游戏,就会有更多的人陷入资金链条断裂的压力,结果,对于每个人来说,就不得不参与更多的会,而且,会期会被逐渐加速。在上述倒会案中,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当地的会期在一两年内就会加速缩短,本来正常的标会会期是一个月一会,到了后来就会出现半月会、周会,直至最后演化成天天会。会期缩短,标息的实际利率自然就陡然增大。

  显然,这样的自我恶性循环游戏会越来越加速,套在人们脖子上的绳索也就越勒越紧,直到有人受不了,卷款跑路,或者投案自首,点燃整个危机的爆发。这就是一种摇尾巴式的老鼠会。但是没有一个核心诈骗犯,而是每个人都是诈骗犯,自己骗自己的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