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侬书传世咏夏古诗词(附释文)

其一: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唐代李商隐《晚晴》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静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在一个夏日的晚上,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归家时飞翔的体态也变得轻盈了。

其二: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代苏舜钦《夏意》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转自《古诗文网》

其三: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明代吴承恩《舟行》

其四: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宋代曾几《三衢道中》

其五:
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清代何绍基 《慈仁寺荷花池》

其六: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唐代李白《夏日山中》
关于金侬:
本名张扬,书法落款名金侬,常用笔名废墨。
著名书法家,知名影评人、记者,资深媒体人,小说家,编剧。
中国文联编审,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电影节评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民盟书画院会员,中国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书画院会员,清华附中特聘专家级书法教师,文化部老年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原《大众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更多资讯,可搜寻互动百科金侬词条,百度一下金侬书法,或可关注金侬头条号——金侬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