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为心之液,身体虚汗增多,来看看中医学博士王栋怎么说~

中医治汗

相信大家都会出汗,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走在马路上不一会就出汗了。出汗是人体非常正常的生理反应,作为排泄的一种方式,出汗能够排走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但是,有很多人会“出虚汗”,出虚汗跟正常的出汗可不一样,出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出虚汗,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也叫做盗汗这是由于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表现。而且很多人出虚汗都是在睡觉的时候出现,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特别是经常出虚汗,会给人带来很不好的感受,需要引起注意。

一、认识汗

《灵枢·决气篇》曰:“腠理发泄, 汗出溱溱”,描写了出汗的现象。出汗是人体的正常机体功能,《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说的就是出汗包括了分泌汗液(阴)、调节体温(阳),目的是调节机体体温,排泄汗液。排汗中枢位于下丘脑。汗腺分为:大汗腺与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脐窝、肛门四周及生殖器等处。小汗腺,除唇红部,包皮内侧、龟头及阴蒂外,全身均有分布,以掌跖、额部、背部、腋窝等处最多。

二、卫阳、交感神经与出汗的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 阳之守也”,指出阴液的排泄之权在卫阳。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中医说的卫阳与现代医学的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功能相似,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其中有一部分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主要是乙酰胆碱能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和某些舒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灵枢·本脏》曰:“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素问·痹论》:“卫者……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描述的卫阳功能与交感神经使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一致。而副交感神经纤维不分布于四肢、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处,这些地方是交感神经单独支配,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气充足的地方,比如交感神经分布于四肢,中医讲“阳气起于四末”;交感神经分布于皮肤汗腺、立毛肌,中医叫“阳在外”;交感神经分布于肾上腺,中医叫“命门”;交感神经分布于甲状腺,中医叫“人迎以侯阳”;交感神经分布于子宫,中医叫“卫出下焦”。如果卫阳功能(交感神经)失常就会出现《灵枢·营卫生会》:“此外伤于风, 内开腠理, 毛蒸理泄, 卫气走之, 故不得循其道”的汗出现象。

三、出汗的原因

现代医学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

1. 温热性出汗。当机体体内热量增高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通过小汗腺大量分泌和排泄汗液以使体温恒定。

2. 精神性出汗。人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乙酰胆碱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精神出汗中枢,常保持有兴奋性,一加刺激后即产生反应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高度精神紧张时,甚至会出现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的全身大汗情况。

3. 味觉性出汗。某些刺激性的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只须忌口。

四、中药治疗

从中医看,出汗与卫阳有关,我们从虚实两端就可以分为:实证(交感神经兴奋)与虚征(交感神经虚性兴奋)。

1. 实证:交感神经兴奋,相当于温热性出汗,当体内热量增多,通过排汗来维持体温恒定,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明病,《伤寒论》“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用白虎汤来清泻阳气减少代谢水平,降低体内热量来止汗,可以加止汗专药桑叶(《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2. 虚证:张锡纯治疗虚寒善用山茱萸、龙骨、牡蛎

a.阳虚:代表方:桂枝汤

《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桂枝是止汗良药。中医常说“无汗麻黄,有汗桂枝”,麻黄兴奋交感神经,立毛肌、血管收缩,汗腺分泌,进而发汗;其次,麻黄抑制汗腺、肾小球对钠的重吸收,表现为发汗、利尿。桂枝含有桂皮醛,通过粘膜、血管、平滑肌代谢,使血管舒张,改善微循环,对体液排泄产生双向调节(止汗、发汗;利尿、缩尿),其次,桂枝双相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抑制交感神经亢奋,如防己地黄汤治疗其人如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交泰丸等,其中,交感神经虚性亢奋的表现:容易紧张、手心出汗、坐立不安、焦虑,就像电影《驴得水》中的裴魁山,一紧张就拉肚子、早泄,在出汗的病理上属于现代医学的精神性出汗。再如,“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出汗,正是“凡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阴在内, 阳之守也”,通过发挥卫阳的固摄作用来止汗。

b.气虚代表方:玉屏风散

中医的卫气相当于交感神经,当卫气虚弱的时候,也就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黄芪可以双相调节汗腺分泌。小剂量表现为止汗,比如玉屏风散,用的是散剂,用小剂黄芪止汗,再如《金匮》“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用黄芪止汗。大剂量发汗,如《验方新编》四神煎,主治鹤膝风,治疗膝关节水肿,用一斤黄芪发汗消肿。

小儿自汗多见气虚类型,龙牡壮骨颗粒、玉屏风颗粒疗效较为突出。

c.阴虚阳亢:多建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紊乱(甲亢、更年期、产后出汗等),由于性激素或肾上腺激素节律的紊乱对下丘脑(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自主神经中枢,控制调节出汗)的反馈紊乱,进一步导致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出汗,代表方剂: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此方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萸教授经验方,女性50岁、男性64岁左右、产妇、小儿(肾虚),二仙汤疗效较好。

最后推荐一个对病方,它就是李东垣《兰室秘藏》的当归六黄汤

(当归 6克;生地黄6克;熟地黄6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连6克;黄芪12克)

治疗各种类型的出汗,尤其是甲亢,本方具有很好的治疗出汗和甲亢的作用。

五、外治疗法

五倍子研细末贴肚脐

六、针灸治疗

传统针灸治疗汗证多用合谷、复溜、阴郄等穴。

笔者在临床上发现针灸治疗出汗疗效特别显著,疗效远超中药、现代医学。其中受现代医学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多汗的启发,临床上采用针灸刺激交感神经节来治疗出汗异常,比如针刺长强,刺激奇神经节治疗阴囊潮湿、肛周潮湿;针刺人迎、水突,刺激颈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治疗全身出汗尤其是手汗。

最后分享一个止汗的针灸妙招,一般均可以在数秒内止汗

那就是井穴,井穴具有非常好的调节交感神经的作用,中医叫“阳气生于四末”,井穴即可发汗,又可止汗,而双相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所有井穴均可以止汗,笔者临床上常用小指尖。

感谢您的阅读!

关注常真课堂持续为您带来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