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振荡)中医与五运六气治法
人身的一气周流就是阳气在周流,左升右降,木气要升,金气要降。很多人左寸低,就因为木气升不起来,或者因为肝郁,而有些人中焦堵,是因为湿气太重。其实这个跟先天体质有关,有些人容易生湿,是因为太阴湿土之气太重。而有些人左寸低,是因为厥阴风木之气不足。下面我们来谈谈原理和具体应用。
首先看厥阴风木,对应的方子是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是桂枝汤加味。
桂枝汤舒达肝木,厥阴风木应春气,在脏为肝,春气生发啊,需要气比较流畅,柔润而生发。厥阴风木之气,要想很好的生发,要有足够的阴津,才能够生发,桂枝汤原方呢,相对偏燥一些,所以加上了当归、阿胶,还有茯苓。厥阴风木之气就是左路木气,本性生发易动,跟春天这股生发之气相应,就象小孩好跑,爱动,调皮。怎么用药呢,就要润养,要是干巴巴的,光让它往上升,就是燥而生风,没有节制,到处横冲直撞。
厥阴风木之气,要正常生发,一定要有足够的阴津,足够的阴血。现在人消耗比较多,阴津亏虚比较常见,有些人经常上火、发脾气,就是木气郁滞的表现,很明显。这时候单用舒达木气的药,可能会越用越差。
要仔细问一下,是不是手脚凉呀,脚脖子容易酸,容易凉,没劲儿,皮肤不够荣润啊,就是阴津亏的症状。阴津亏的时候,一气周流不畅,四末不温,就要去养,不能散,用些比较柔润的药,像当归、阿胶、沙参之类的,要去养。
所以治疗厥阴风木为病,知道要养、要润,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当归、阿胶,桂枝汤主生发,当归、阿胶补阴血、阴津,切合厥阴风木的特点。
酸味入肝,酸味能敛能柔,。有些老大夫,会用大量的醋来煎药,就是取这股酸味儿,酸入肝,急救收敛,来救肝脏的真气。很多疏肝的药用醋炒,醋制,也是这个意思。
疾病轻重不同会用不同的药物,厥阴风木为病,阴血比较充足时,单纯的不能升达,直接用桂枝汤就可以了。阴津有所亏虚,加当归、阿胶。如果厥阴风木之气,或者说肝气亏虚得比较厉害,就需要用酸味药来救急,急救真气。所以内经讲得五味入五脏,不是个空洞的理论,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这个方子里的茯苓,去中焦湿气,会升达得更通畅一些。中焦土气容易生湿,湿气濡软缓滞,土气就如懒汉一样,老偷懒,不想动,木气呢,就跟淘气的孩子一样,老跑着不停下来,一个勤快,一个懒,正好调和一下。
从S中医角度来治厥阴风木的病,主要用桂枝。S中医之所以用药少,见效快,它主要是通过调整当下的气机紊乱来治病。所以补液,固中等等就不过多考虑,因此这些药就省了。春天主升,桂枝就具备这个特性。但是前提是尺脉有根,有调动的本钱。以前的患者大多身体底子好,所以一两味药就可以了。现代人体质差,喝冷饮吹空调,因此要加一些补气液的药效果才好。因此搭配扶正一号(党参5枸杞3熟地1)或者天地一号(黄芪10:熟地1)是不错的选择。
阳明燥金
阳明燥金是阳化为阴,需要往下降。为什么叫燥金?如果这股火气降不下来,就会灼伤阴津,化为一股燥气,它的特点就是不容易往下降,容易化燥。我们看,木气容易生风是因为阴亏,而金气容易化燥也是因为阴亏。火性炎上,本性是往上走的,想降的话,一定要有阴柔、镇降的药物来引导他。天地本身的阳明燥金之气,就是一股沉降之气,可以把火气压下来,一旦这股沉降之气不足,火气就停在上面,化火化燥。阳明燥金为病,用的是百合五味汤:百合、石膏、麦冬、五味子,是白虎汤合生脉饮意思。东青龙,西白虎,白虎是主降的,主要是石膏这个药,石头嘛,西方之域,金石之地,都是敛降的金气,石膏就是一股金气,用来镇降不能自己敛降的火气。那为什么要加麦冬、五味、百合?都是比较滋润、阴柔的药。百合、麦冬这样的,比较清凉滋润,阴药本性是下降的。一场秋雨一场凉,秋老虎很热,下场雨就凉快了。燥金之气要降,一定是润降,滋润才能降下来。
五味子,偏收,可以认为是补肾的药,这是提前从肾水收藏的角度治疗不降,力度更大一些,不光是往下降,都开始往里收了。从这一点来讲,这个方子,降阳明之气的力量比白虎汤看得更远,步子更大,势力更强。白虎汤是单纯从降阳明的角度用药,这个方子牵涉到收肾气,所以更有味道,更有境界,所以我们要细细体味两个方子之间的不同。
从S中医角度来看,用麦冬来滋润,用石膏来降即可。
总结:木气不升,就会郁而化火化风。木郁生风可以这样理解:从正虚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底气不足,站在那瞎嚷嚷;从邪实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路不通畅,走不动,急得在那儿叫,就是光打雷不下雨,光有动静,实际上没有往前面走半步。所以我们看木郁生风的时候,很多患者躁动不安,比如小儿多动症,比如肢体振擅,都属于木郁生风,风象。但他们的脉都很虚,肢体四末不温,肌肤不荣,都是不通畅的一些象。只要经脉周流通畅,一气就会阴阳和合,不会表现出风象来。出现风象,必然是走不动,或虚或郁,必然是有郁滞。所以才需要桂枝去升达,帮着它往上走。
就像一个喷泉,木气往上升发,首先底下要有水,就是要有阴精,有东西可升。金气要降,也要有足够的阴精来润降,否则阳气就散了。火性炎上,不会自己降下来,能降下来的一定是水气,有水才能降,只有气,是降不下来的,所以阳明燥金之气要润降。
我们常讲,气以行血,血以载气,其实就是阴阳和合的意思,阴阳互不可缺,临床用药,更要注意这一点。比如,木气升发不畅的时候,桂枝用100克,行不行?可能有效,因为身体里面还有一些阴精供你挥霍呀,如果100克连着用上一周,你试试?同样,大量的附子也有这样的弊端,附子散的作用比桂枝更厉害。任何时候,让一气升或降的时候,不要单纯从阳气的角度来考虑,也要从阴精的角度来考虑,从阴阳和合的角度来考虑。
太阴湿土
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
中土之气虚的时侯,需要去补和运,白术这个药,即能补又能运,我们常说,白术固运中焦,固就是补的意思,运就是转的意思,就是动,使得中土之气既得到培补又能够转起来,白术一药两能。
临床上,中焦湿气重的话,除了茯苓泽泻,还可以用薏米。泽泻利的力量比较快,正气虚时我就换成薏米,柔和一点,还有一点扶正气的作用。中土湿气盛时侯,利湿气比运中焦见效更快。
入脾胃的中药,在炮制上会用土炒、麸炒,麸炒就是小麦皮,小麦磨碎后皮成了麸子,土炒、麸炒之后,就多了一些温燥的土气,这股温燥的土气也能够治水气,叫燥湿,因为湿气本身属阴。中土这股气,比较柔和,比较缓和,好像一个人比较懒,本身就不快不慢的,快不起来的一股气,一旦出现阳气虚,力量就更弱了,更动不了,阳气化不了阴气,湿气就会在中焦停聚起来,产生湿气。温燥之气可以运转湿气,让它动起来,所以用炒过的药温燥之气比较足,土能克水的意思。譬如下雨了,路上很泥泞,在乡下,常把灶膛里草木灰掏出来,撒在院子里,就可以成为一条路,草木灰就是一股温燥的土气,能够吸收水气,让环境变得干燥一点。
正常情况下,中土这股气不燥不湿,能够斡旋,阴阳和合但因为土气走得慢,容易出现雍滞,最常见的就是湿气。中土为病最常见的症状,还是湿气盛,十人九湿,阴虚化燥的,百不二三,这是黄元御调查的结果。所以要运中焦,温燥利湿,这是原则,只要湿气比较盛,就这样治疗。
有些朋友学习火神派的温阳行气思路的时候,往往会犯一些错误,忽略了养阴回阳,就是因为他对一气周流,一气圆融的整体认识不足,不到位。火神派本身其实也是圆融的,郑钦安先生对阴阳两方面都做了很精辟的论述,所以我们学的时候不能学偏了,始终要注意阴阳和合。我们讲一气周流,周流就是动,也是看重阳气,但更多的是,这股气本身也是阴阳合一,在注重阳气的基础上,更加注意如环无端阴阳和合圆融的这种境界,整体性更强一些。
少阴君火
治少阴君火的方子是黄连丹皮汤:黄连、白芍、生地、丹皮。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宜藏,外显就有危险。黄连大苦大寒,就是当头一棒,赶紧把这火气打下来,迅速藏下来。张仲景在用通脉四逆汤时,用大量的附子回阳,危症时,要在药里要加猪胆汁、人尿,猪胆汁大苦大寒,也是藏君火的药,火味苦,苦味救君火,苦味入五脏,救五脏之精。很多人知道水不能升,就是阳虚,用桂附,用附子去升,但不知道君火怎么去降,要用大苦大寒。第一味药就是黄连,后面白芍生地丹皮都是辅助的药,都是阴药,没有一味阳药。后面有个说明:若有下寒,当用椒附,如果水不能升了,水火都有问题了,救火要用黄连,救水要用附子。
太阳寒水
苓甘姜附汤:甘草、茯苓、干姜、附子,用到了干姜附子。水火稳定,就像有了天地一样,才能化生万物,产生一气周流,所以治水之药,都是温燥,治火之药都是苦寒。我们天天讲左升右降,中土斡旋,很少谈到水火立极,是因为出现的概率少,但不是没有,危症急症,要注意水火两端。火神派为什么能救一些危症急症,他是从元阳、肾水的角度考虑用药的,水火两极他至少救了一极。水火两极为病,下元肾水更多一些,真正少阴君火外露,肾水肯定也有问题,水火本身是一体的。所以说,若有下寒当用椒附。如果刚刚出现君火不藏的时候,只能用附子先救水,然后用胆汁、童便啊苦寒之性相对柔和的药来防止君火继续外散,所以这个方子不能常用,不能久用,要恰到火候,见效即止。
少阳相火
少阳相火的方子,柴胡芍药汤:柴胡、黄芩、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白芍。相火跟君火不一样,相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常见的上火呀,火气不降呀,都属于相火。这个时候君火能够在位主政,有问题也不是大问题,只是局部火气不通,或郁而化火,疏通一下就好了,所以用小柴胡汤的意思。小柴胡汤加白芍,柴胡疏达木气,黄芩去去郁火,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运中通降,白芍清风木,整个方子意在疏通郁火。这种情况最常见,一气周流,凡病则郁,都是郁火,所以有的老大夫一辈子就用小柴胡汤加加减减,什么病都能治。多数情况下危症少见,不过气郁,所以用小柴胡汤加加减减,可以应付绝大部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