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肖旭
要知白诗可分四类;每类代表作品是什么?特别是讽谕诗要全面掌握,可分四方面:
一、反映了土地问题和赋税问题,代表作《观刈麦》、《杜陵叟》。白把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使农民破产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加以表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和他的荒淫奢侈。二、揭发统治者骄奢、淫逸,镇压人民的罪行。如《卖炭翁》揭露宫市的罪恶。三、宣扬爱国主义和反对侵略斗争。如《新丰折臂翁》。四、妇女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如《上阳白发人》。这里除每类记住一篇代表作之外,重点掌握《卖炭翁》。
杂律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钱塘湖春行》,记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名句。
感伤诗,即两首著名长诗《长恨歌》、《琵琶行》。《琵琶行》描写音乐名句“大弦漕漕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球小球落玉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记住。
闲适诗,即《自蜀江至洞庭湖有感之作》以上是白诗的思想内容。
白诗艺术成就表现在语言、叙事和刻画人物方面。分析《卖炭翁》,用这首诗来掌握他的思想性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在小序中“苦宫市也”。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谓“宫市”,是唐朝宫廷掠夺人民财富最无赖的方式。宫——皇宫。市——买。唐德宗时,宦官专权,把购买日常物品的权力也抓了去,宫廷派出几百个太监到长安城里东西两市、热闹广场,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是“宫市”,拿了就走,有时给点报酬,有时不仅不给报酬,反而要卖东西的倒贴门户钱和脚架钱。名义上叫宫市,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反对宫市,就用《卖炭翁》来揭发其弊病。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展现。南山——就是王维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在那荒芜人烟、出没豺狼的地方,一斧一斧地砍柴、一窑一窑地烧炭,这一车千余斤炭都是老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每斤都渗透着心血,凝聚着希望。这位卖炭翁对生活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两句告诉我们,老人并无别的衣食来源,吃、穿全仗这车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太监掠夺木炭的罪恶作好了有力的铺垫。“可怜”二句,是这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也是这首诗中的警句。烧炭是为了取暖,烧出炭的劳动者自己却没有温暖。“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卖炭翁把解决衣食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了,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矛盾心理深刻表现出老人的悲惨境地,而“可怜”二字又倾注了诗人对他的无限同情。卖炭翁盼天寒的愿望实现了。“夜来”二句,写老人一大早就出车前去卖炭。只走到“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他心中一定是满怀希望的,然而“两骑翩翩”二句,一个黄衣太监,一个太监的爪牙。“手把”二句,在皇帝文书敕令面前,卖炭翁从“伐薪烧炭”到“晓驾炭车辗冰辙”一直到“泥中歇”,一切劳动全都白废了,所有希望都成了泡影。他“愿天寒”的结果,只是使自己白白去忍受那加倍的严寒。“一车炭、千余斤”,这一千多斤木炭,不知要砍几千斤的柴才能烧出来。被宫中太监看上了,一个卖炭的老人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呢?“半匹红纱一丈绫”合起来不过三丈,官吏们那里是在买东西,简直是白白公开掠夺。他们夺走的不是老人生活的希望,是他生存的权利。那本来已经牛困人饥的老人,如今“系着牛头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之后自然是人更困牛更饥了。却又没了衣食的着落,没有了一点点希望,将怎样生活下去呢?作者没有继续写下去。读者却不得不想,想的结果自然是同情卖炭翁,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诗人只写了一个卖炭翁,但在这典型的身上,概括了千百个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愁苦,反映出千百件的社会黑暗不平。一个老人被夺去一车炭是个别事件,却反映了宫市的普遍罪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不平,寄寓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正是这首诗深刻的思想性所在。
《卖炭翁》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首先语言浅显平易,有“意到笔随”之妙。他还善用一、二句警句来统摄全篇,达到言简意赅,淡中见奇景的效果。如“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这首诗中就有统领全篇的作用。所以身上衣服很单薄仍然盼天寒,是因天冷炭可多卖些钱,解决身上衣裳、口中食,最迫切、最起码的生活要求。前面写的“伐薪烧炭”、满面尘灰“十指黑”。也都是为卖炭翁多卖几个钱,在这句上也都有了着落。这位卖炭翁衣正单,又逢一天大雪,赶车是在冰辙上,既突出了他的可怜,又给他希望。天冷炭贵可以多换些衣服、食物。然而他的希望上宫市之后统统化为泡影。老翁命运实在令人可怜。诗人围绕这两句诗铺排全篇,内容深刻,容易引起人们共鸣。
其次这首叙事诗,寓感情于叙事当中,诗中没抒情的句子,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对宫市的憎恶也洋溢在字里行间。诗的叙事脉络分明,曲折生动。开头八句对卖炭翁的外貌、内心和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总的介绍,然后对他的一次遭遇进行具体描写。从卖炭翁进城到卖炭车被宫市掠夺,人物像一幅幅画面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曲折而又生动。
第三这诗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也显示了作者的努力。卖炭翁以他独特的遭遇以及个性特点,概括代表了一般劳动人民被压迫的共同命运。这种通过个别揭示一般的写法,很富有表现力。对白的诗歌主张、艺术特点要结合作品、新乐府运动去掌握;对其诗歌不含蓄,不简练的局限有个了解即可。
文/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