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金石学家陆和九的书法和篆刻
谈到陆和九的书法,目前可见的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数种。
师法赵之谦
赵之谦
陆和九的楷书早年以欧、颜为基,后渐取法魏碑,但似乎未直接取法北朝碑版,而是从碑派书家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入手,利用近代碑派书家的成果。
陆和九楷书受赵之谦影响最深,赵习楷书亦从颜体入手,博涉篆隶,后致力于北碑,将原本宽博雄劲的唐楷逐渐转变成斜画紧结北碑风格,于清末书坛独树一帜。
但客观的讲赵书北碑过于追求以“笔”摹“刀”,个人创造较多,其书风并未得到清末民初书坛的普遍认可。
如碑派名家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评其书“赵撝叔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赵撝叔之罪也。”
书法理论家马宗霍在《霋岳楼笔谈》中评赵书为“行楷出入北碑,仪态万方,尤取悦众目。然登大雅之堂则无以自容矣。”从中可知,赵之谦北碑风格自出现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笔者也认为习赵之谦魏碑体如不慎易入流滑,且侧锋较多,呈剑拔弩张之势。
但陆和九钟爱赵氏书风,无论从用笔还是结体上均忠实于赵书风貌,导致其一生楷书难脱去赵书的形骸,更有甚者陆氏早年习欧,其结字紧凑端严,总保持着有一种拘谨的态势。
陆和九楷书七言联
从他所临诸多魏碑作品来看,赵对他的影响深入骨髓,难逃“靡靡之音”“登大雅之堂则无以自容矣”的窘态。
博涉诸体
再谈他的行书,其帖学功力很深,受过正统的馆阁体训练,因此其行书挺拔劲健,所作书札也端庄谨严,一丝不苟,有点儒者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姿态。
陆和九行楷书札
陆和九行楷书札
陆和九偶作隶书,常见的为碑帖题字,却很有特色,他能根据碑帖的风格巧加变化,或隶或篆隶结合,与所题碑帖相得益彰,可见他极富巧思,并非一味强求以自身擅长的字体书写,而是根据碑帖的时代特色,选择相应的字体搭配,他的题字在民国旧京书家中是很有个性的一位。
如陆和九为首博藏《旧拓好太王碑》题字,采用了《天发神谶碑》的笔法,以方笔写成,显得题字风格时代略早于原碑,使题字能庄重和谐与碑帖本身融为一体。
陆和九为《明拓苏东坡书上清词》题字
他创作的隶书也很是多变,或《礼器碑》,或《天发神谶碑》,面貌多姿,极具风致。
陆和九的金石学素养深厚,因此他的篆书,尤其是金文写得确实不错,他虽在楷书上取法赵之谦,但其篆书似乎受赵氏篆书影响不大,而直接取法金文。他能很好地把握金文的体势和意态,表现出遒劲、质朴、雄浑、雍容的特点,又能将帖学书法的流畅不激不厉巧妙地融入其中,这是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
陆和九金文七言联
每位书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书体,从陆和九的书法来看,他的篆书成就不低,虽没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却是常年摩挲金石古器所得,在清末民初金石家中颇具代表性。
金石家篆刻
最后谈谈陆和九的篆刻,马国权先生评其篆刻“酷似周秦两汉人铸印”,笔者认为马先生此评似乎过为笼统,其白文印取法秦汉玺印,以双刀凿刻为主,行刀过程中冲切结合,追求“笔中见刀,刀中见笔”,所作之印古朴而不失灵动,代表着民国时期旧京传统一路篆刻风格。
陆和九为柴德赓刻“德赓”印
他的朱文印受古玺、汉铜印、黄牧甫印风影响,稚拙者斑驳陆离,古气盎然;细腻者线如发丝,精妙绝伦;生动者别出生趣,不悖古法而臻于妙境。陆和九还善刻竹根印,面貌整饬秀丽,风规自远。(完结)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