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温中汤,肚子冷痛,不爱吃饭的良方;医生说:从三个方面进发

回顾一下最近聊到的一些方子,越鞠丸、良附丸、金铃子散、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多少都和气有关。

越鞠丸是用于肝气不舒畅,导致血瘀,影响脾胃,导致食积、生痰湿,食积日久又化火等气、血、痰、火、食、湿的六郁证。

良附丸是用于肝气不舒畅,并且胃中有寒气的情况,用香附疏肝理气,高良姜温胃散寒。

金铃子散是用于肝气不舒畅,血瘀凝结,出现胸胁、胃脘刺痛的情况,用金铃子疏肝理气,延胡索活血散瘀止痛。

半夏厚朴汤是用于肝气不舒畅,痰气交结,凝结在咽喉部,出现梅核气,咽部总有异物感,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的情况。

瓜蒌薤白白酒汤是用于肺中痰与气交结在一起,出现胸背痛,胸闷,咳痰,气喘,呼吸不畅的情况。

今天我们再讲一个和理气有关的方子,厚朴温中汤。

寒性凝滞,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不行,人就不爱动,所以寒冷的天,我们都不爱动,都想待在被窝里。

脾胃寒凉,容易导致脾胃也不爱动,那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容易出现问题。

湿性黏腻,困在脾胃,就会影响脾胃的伸长,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寒气加上湿气一起,更加影响气机的运转,出现气滞,从而出现腹胀、腹痛、拉稀、不思饮食、怕寒喜暖等表现。

这种情况下的脾胃病就需要从温中散寒,燥湿,行气三个方面一起来。

厚朴温中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

厚朴温中汤由厚朴,草豆蔻,干姜,生姜,陈皮,炙甘草,茯苓,木香组成。

厚朴燥湿、行气;草果燥湿、温中、行气、止呕;干姜温中散寒;生姜温中散寒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炙甘草温中健脾;茯苓渗湿健脾;木香行气止痛。

全方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中焦脾胃,行气宽中,燥湿健脾。

既有治标,也有治本。

同样的证型可能表现出的症状不一样。

都是寒凝、气滞、湿困。

如果寒气凝结比较明显,就多表现为胃脘的冷痛,不能吃寒凉的东西,一吃就拉,一吃就痛。这个时候就需要把温中的药加量。比如干姜、生姜加量。或者干脆再加一些温中散寒的中药,比如加肉桂、高良姜。

如果是气滞比较明显,就多表现为肚子胀痛,嗳气频繁,放个屁就能舒服很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把理气的药加量。比如木香、陈皮、厚朴加量。

如果是湿困得比较明显,多表现为不想吃饭,大便黏腻,不消化,嘴中黏糊糊的,总有饱腹感等表现。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燥湿、化湿的药加量。比如草果、茯苓。或者加入藿香、佩兰加强化湿。

如果因为寒凝、气滞、湿困,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水湿泛溢,出现身体四肢躯干部的水肿。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入一些利水消肿的中药来治标,比如大腹皮、泽泻等。

如果除了中焦的寒凝、气滞、湿困,还夹杂有心情不好,肝气不舒,可以参考越鞠丸、良附丸、金铃子散,用点疏肝气的中药,比如香附、金铃子等。

举个实例。

小孩子容易着凉,脾胃功能比较差,也容易生湿气。

寒湿一来就影响消化、吸收,容易出现肠痉挛,导致腹痛。九八年《北京中医》这本杂志报道了北京一个姓孙的中医治疗56个小孩子肠痉挛的记录。

用的就是厚朴温中汤加减,治愈的有47个,有效的8个,没效的1个。有效率能达到98.21%。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厚朴温中苓陈草,干姜生姜一起熬,行气燥湿蔻木香,脘腹胀痛服之消。

这是我对“厚朴温中汤”的一些理解,具体疾病,复杂多变,请谨遵医嘱;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关注,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GI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