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璜可称名将?

梁培璜可称善守之将

解放战争即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

徐向前主要指挥了三个半仗,

这三个半,

第一仗是运城战役,第二仗是临汾战役,第三仗是晋中战役,

所谓半仗,是晋中战役后,徐向前指挥所部乘胜围攻太原,经半年左右的外围战,基本扫除了太原守军的外围工事,逼近太原城垣。

但就在此时,徐向前身染重病,无法继续指挥,太原战役的最后阶段,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完成的,因此这一仗,尽管是徐向前奠定了胜利基础,但只好说是他的半个胜仗。

临汾旅是解放军各支部队中唯一冠以地名的师级单位,之所以获得这一殊荣,主要是因为这个旅在临汾战役中做出了至关紧要的贡献。

阎锡山所部,向不以野战见长,但在守城作战中,却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

如二十年代的天镇之战,涿州之战,都曾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

临汾战役,旷日持久,虽然共军最终获胜,但这一战役中临汾守军的表现,也很值得圈点。

从人道的角度讲,内战是兄弟阋墙,伤亡的都是中国农民的子弟,

无论胜利失败,都是一场悲剧。

不过,这并不妨碍后人从纯粹的战役学角度检讨国共两军的成败得失。

临汾守军最高指挥官梁培璜,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也有的说他是第一期毕业。

此人随阎锡山作战几十年, 算是阎老西手下的一员干将。这个人的指挥艺术如何,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对解放军的坑道战束手无策,只好坐以待毙,这恐怕有些不够公允。

他的副手、61军副军长娄福生被俘后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当时有一个专员建议,根据运城的守城经验,欲确保临汾,必须构筑防御地道,以对抗解放军的地道攻城战术。梁培璜即下令连夜在城根挖掘防御地道,与徐向前部展开了激烈的 坑道争夺战,期间解放军的 许多坑道遭到国民党军的破坏,应该说他在孤军坐困的 情况下,采取的 战法也还是 对路的 。

按照徐向前回忆录里589页里 的 说法:据战后 统计,双方挖掘的50米以上的坑道即有70条之多。585页里 说:至5月上旬,我军 共挖出破城坑道 15条,掩护坑道40余条,除被敌发现破坏外,攻城前夕,有 3条主坑道完好。

这也 可见临汾国军几乎 破坏了 绝大多数的 坑道,最后的 3条攻城坑道实际也已被梁培璜军 发现,但 徐向前当机立断,赶在 即将被破坏前进行了 爆破,一下子把东城炸开了 两个3、40米的缺口。但 即使在 这样的 情况下,按徐向前的 说法:因守敌在 城内埋有大量地雷,工事坚固,火力又强,我 进攻部队伤亡不小。

临汾守军,号称25000多人,其实中间的 正规军只有阎锡山66师和胡宗南的30旅两个团及一个营,这 其中阎老西的 66师顶多在4000人左右,胡宗南30旅也不是完整的建制,因此其25000多人中的大多数是杂牌军和 土顽武装8个团。

至于徐向前的参战部队,一般说 是 53000,但 毛泽东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里又说是:我军九个旅(约七万人)都取得攻坚经验,则 又比这个数字高出近20000人。此外,在 临汾战役期间,各地动员的支前民工近20万人,门板26万 块,梁木十万根,粮食数百万斤,周围上百公里的 村落里,门板全部献出,群众夜不闭户,这样大力的 支援也是 坐困愁城的梁培璜难以匹敌的。

鉴于这样的 形势,梁培璜把 有限的主力配属在临汾外围,这样就使得徐向前部在争夺外围与 东关的 战斗中付出了 比较 惨重的 伤亡。纯粹从军事上检讨,这样的 安排 也 还 是 对路的。但也 正因为此,66师在东关之战中基本被歼,30旅也 在 城外堡垒的争夺中基本消灭。这样等到突进临汾城里时,余下的 即便额都只是杂牌军和 土顽武装了。

对梁培璜个人的 军事才干,徐向前当然不好做正面的 肯定,但字里行间,那种内行对内行的欣赏、器重、肯定还是隐约可见的。

比如579页——588页里多处说梁培璜死顽固;梁培璜的用兵手段和反动本性,可见一斑;我们 面对的 敌人,是个硬核桃;你决心不大,牙齿不坚硬,就甭想咬碎他;我们绝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和 失利吓破了胆,横下一条心,不 拿下临汾,绝不收兵!我军每攻取一个阵地,均遭到敌人的拼死顽抗和 疯狂反扑;要对付如此 顽强的敌人,摧毁如此坚固的城堡,其困难程度,的确 异乎寻常;敌人硬,我们 更硬;攻坚之难,时间之久,消耗之大,战况之 惨烈,在 晋冀鲁豫军区发展史上,实属少见。

这样几乎是咬牙切齿的 叙述,可见徐向前 对临汾守敌的高度 重视,其中自然也有对梁培璜个人的军事才干的 叹惋。

从双方伤亡比上看,临汾守军的战斗力真还是很可观的。徐向前部伤亡达到15000余人,几乎占到其参战部队53000人的 四分之一多,这就是个有力的 证明。老实说,在山西地方军队里 ,能够以这样少的 兵力,在一次战役里让徐向前部遭受如此严重的 损失,除了梁培璜外似乎 还没有 第二人。

如果临汾被困,周围的 国民党军敢于抽调大军前往与徐向前部决战,则也有可能形成第二个四平血战。那样一来,则 梁培璜是不是也会成为另一个陈明仁呢。

毛泽东在6月1日给东北野战军领导的电报中说:“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九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两万 人,费去七十二天时间,付出一万五千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九个旅(约七万人)都取得攻坚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 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

请注意,这些文字: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

单纯从军事上看 ,梁的 指挥也 可以说是比较出色的。战役期间,阎锡山曾电告梁培璜:“依现有力量死守,不要希望援兵解围。”因此,他面对的实际是一个'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的必败之局,但其坚韧凶猛的程度----起码在阎锡山晋军里-----也 还 是 很罕见的,比如他 给属下下达的 八杀令,什么迟延不进者杀,放弃阵地者杀等等死命令,在 战斗中还是发挥了 相当的 作用的,仅仅在临汾外围据点的攻守战中,徐向前部就付出了 3000多人的 伤亡代价,以至于使有些 部队、有些干部对能否 攻克临汾产生了 畏难情绪。幸亏徐向前的神经足够坚强,他 严令部队咬紧牙关,坚持最后5分钟,于是 才 不致功亏一篑。倘若换了 其他 指挥官,也许说不定会打退堂鼓吧。

战后,徐向前对这个对手也还是比较客气的 ,在梁即将被解往战俘营前,徐向前还特意安排梁和 其家人团聚了几日。除了攻心以外,这其中是不是 也 含有对梁的军事指挥才干的敬重呢。

对此后晋中战役的 赵承绶、原泉福(日本人)的 指挥,徐向前即没有那么客气,文字里也几乎 充满 了 不屑与批评。两相对比,则 徐向前的 态度大相径庭,当有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