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好的微课一定有这些结构设计!

微课的出现也正是源于人们对快速学习的诉求而产生地,那么,作为微课的开发者,你们肯定也希望微课制作可以快起来。

归根结底,微课是为了传递一个有用的知识点或讯息,但是光一个劲的说这些东西多有用,大家是不是真的会来看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制作微课也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套路)才能达到目的:引关注、讲要点、列证明、做总结。

以上4点还只是一个大框架,接下来,我们就往里面填具体的东西。微课的类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5种:知识型、任务型、问题型、案例型和产品型。现在,我们在大框架的基础上给每种微课匹配一个直接套用的结构,怎么样,是不是更方便了。

01

知识型微课

用于解释或者推广一个知识点,比如老师们制作的教学微课就属于知识型,我们采取2W1H结构来编写,就是Why What How这个结构。

02

任务型微课

顾名思义,通过微课学习完成一项任务。请大家回忆一下,当给你一项任务时,你是怎么一步步完成的?任务型微课就是示范完整的标准操作流程,用于讲解操作流程的IPARK结构就可以完美匹配上了。让我们结合一个实例看看什么是IPARK。
I(introduction)简介:解释任务是什么?学会了有什么好处;
P(preparation)准备:列个准备清单,包括场地、工具、材料、设备、环境等等;
A(activities)步骤:示范正确的操作步骤,明确每个步骤的要点,切记,这一步是任务型微课的核心,少一个步骤少一个要点都不算合格;
R(results)结果:要达到什么成果,验收的标准是什么;
K(key considerations)注意事项:新手常见的坑有哪些,异常情况要怎么处理。
这就是任务型微课的IPARK结构,打铁要趁热,请大家用现有的任务按照IPARK结构快速梳理出课程大纲吧!不要偷懒,练习才是掌握知识点的最佳途径哦!

03

问题型微课

问题型微课针对一个问题给予解决方案,这是最常见的类型,这种最简单,采用PAM结构:
P(pose the problems)提出问题
A(analyze the problems)分析问题
M (manage the problems)解决问题
三步走,搞定!
举个例子,新来的HR专员筛选简历的效率总是特别低,怎么办?那就制作一门微课『如何快速的筛选简历』。首先,抛出问题,是不是发现自己筛选简历特别慢,接着分析问题,因为新人对系统操作不熟悉,对岗位需求不熟悉,最后给出解决方案,展示系统快捷操作,分析岗位核心需求。
有了PAM结构,问题型微课手到擒来。

04

案例型微课

采用真实的工作场景的案例,提出应对方法,这种可以采用案例编写的SCQA结构:
S(situation)情境
C(conflict)冲突
Q(question)问题
A(answer)答案
大家知不知道,脑白金的广告语为什么一听就深入人心,正式因为用了这个结构呀,『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看下图,大家就明白了。
一个案例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表述,最终引出应对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

05

产品型微课

产品型微课是展示给顾客看的,引发顾客消费,这里我们采用的结构来源于典型的销售法则FABE法则:
F(feature)特点
A(advantage)优势
B(benefit)利益点
E(evidence)证明
但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的大框架第一步要做什么呢?
要吸引关注,所以,我们把这个法则进行微调,变成BFAE结构,为什么?试着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一下,这四个点当中客户最关系的是什么?肯定是利益点,所以,我们把这一点放在最前面,用来引起顾客的兴趣,再紧接着介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最后用各种数据、证书、指标等来证明产品的优势。
好啦,5种微课对应5种结构,大家都记住了么?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连线题吧,请在30秒内连接相应的微课和结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