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只读过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却不知还有一经典,结尾传唱千年
宋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同样也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年代,有多少宋代的子民由于金兵的入侵一辈子都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这首诗便是诗人叶绍翁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时的触景生情之作。可能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怀念故乡的诗篇,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故乡的景和物,不过在这其中我觉得秋风的声音才是最能触动我们对家乡额怀念之情,如今夜已经慢慢的来到,还有儿童顽皮的点着灯,在篱笆的附近寻找着蟋蟀。随着时节的不断变化,景物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明显的变化也很容易引起独在异乡人的乡思之情。现如今的诗人也是独自一个人身处异乡,在一个秋天安静的夜晚之下,便随之写下了这首诗篇。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瑟瑟的秋风之下,梧桐树的树叶也是被风吹得左右摇曳,随之送来了阵阵的寒意,此时江上的秋风吹来是诗人不禁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不远处的篱笆之下有一点灯火,料到了一定是孩子们在那里顽皮的捕捉着蟋蟀。我们从中的内容上很容易便可以看出,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在一个安静的秋夜当中所创作的,抒发了诗人在自己羁旅生涯当中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首句很有特色,诗人巧妙的运用叠字置于这句话之首,一开始便成功的唤起了读者们对这首诗深深的幻想之情,很好的营造出了悲秋荒凉的氛围,并且成功地运用声音来衬托出秋天的寂静。接下来的第二句以'江上秋风'四个字直接点明了秋风的起出,又很好的烘托出秋季的凉爽之情。然而此时秋风已经到来,而诗人自己却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因此秋风的来临很容易便触动了诗人脆弱的人内心。一'送'一'动'都表现的极为传神,一个表达了'惊'秋之情,一个则表达了'悲'秋之情。
这首诗的三、四句是一个整体,都是在描写儿童在秋天捕捉蟋蟀的行为,我们从表面上并没有看出这与诗人的乡思之情有什么关系,但是实际上诗人是在用对儿童开开心心的描写来反衬自己独在异乡的乡思之情。从这两句中我们也是不难看出,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屋内移动到了屋外,来了一个极大的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诗人的意思来说,前面和后面应该是互移的。我们也看得出来,此时的诗人也因为心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便很难进入梦乡,所以才会选择到外面走一走,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愁,但是面对眼前的景色又给诗人带来了新的感受。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看得出来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夜晚儿童点灯捕虫,自然而然的便勾起了诗人对童年的无限回忆。这首诗所用的语言也是畅快淋漓的,层次十分的分明,中间虽有转折,但是运用的却恰到好处。